如何與家長溝通心得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絡,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溝通,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下面小編整理了與家長溝通的心得,供你閱讀參考。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01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真誠交往,密切聯絡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絡,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絡;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諮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著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 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瞭解學生家長,根據學

  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裡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說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後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著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與家長溝通的心得02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溝通,教師與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的引路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雙方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目的,按說,家長與教師在大方向上,是沒有矛盾的。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特點,所以,教師在與家長交往與溝通中,也會出現家長與教師產生矛盾的現象,最明顯的一方面是在溝通方面產生誤解。那麼,我們教師應該怎麼樣才能儘量保持與班上的幾十名家長協調一致,良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呢?我通過學習和教學體會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第一、愛心是家校溝通之“本”

  教師首先要用自己寬闊的心胸來欣賞、包容、熱愛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長處,包容每一個孩子的短處。本著全心全意為孩子的目的,來與家長進行交流孩子在園的表現,並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這種愛傳遞給家長、感染家長。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在愛他的孩子,盡心盡責為孩子們的教育而工作。那麼家長自然會信任教師,並且持積極的態度來與教師溝通,熱心支援、配合教師的工作。

  第二、與家長溝通要實事求是,也要講究方法。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護短”的粗魯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做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第三、與家長溝通,報憂也要報喜。

  平常我們聽到最多的是:“哪個學生不聽話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可我很少聽到說:“哪個學生有進步了,打個電話給家長說一下。”長此以往家長只要一聽到是老師的電話,直接反映就是我的孩子在校不聽話了。可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可以告知家長,但更多地要把學生的進步告知他的家長,尤其是他的孩子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步或成績後,這是你和家長的溝通也尤為重要。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訊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聯絡,這樣學生高興、家長高興,何樂而不為呢?

  第四、因人而異的溝通藝術

  一個班的家長,性格、受教育程度、職業等都有許多不同。所以,我們在與他們溝通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於性格直爽、心胸開闊的家長,可以採用直接的方式與家長溝通。而對於脾氣急躁、比較沒耐心的家長,教師又要運用循循善誘、多表揚、婉轉提醒的溝通方式;對於缺乏主動與教師溝通的家長,教師要積極、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現。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平時的觀察,分析各類家長的特點,採取恰當的溝通方式。

  總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懷著一顆一切為了學生的愛心、熱心地向家長介紹學校情況、教學狀況;誠心地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問題;虛心地接受家長的建議;耐心地解答家長的疑問等等。有了“愛”,我想,所有的工作也就會迎刃而解,我們當老師的也會做到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