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樣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我們都知道,師生溝通和交流過程中,如果教師不注意方式方法,會無意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和感情,學生與教師的人際關係必然僵化,下面小編整理了老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老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的方法一、學會傾聽

  比如:有的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講的多聽的少,只願當講者,不願當聽眾,其不良後果是:第一,教師不能全面地瞭解學生所思所想,所作所為,當教師僅憑自身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作出評價時,就難免產生偏見和成見;第二,使學生覺得教師高高在上,師生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第三,無法知道學生懂了多少,學到什麼程度。因此有經驗的、會積極傾聽的教師能夠將自已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到學生身上,給予對方最大的、無條件的、真誠的關注,能夠用非口頭與口頭的暗示來表達對學生的共鳴和專心。比如點頭、身子往前傾、微笑、蹙眉等身體動作,用得恰當,都可讓學生知道你真心地在聽。口頭的暗示如“喔”、“是的”、“我懂了”等都讓學生知道你的注意和興趣,你接受他繼續講下去。再更高一點的水平,教師可以使用一些語句來鼓勵學生注意。這樣與學生面對面地傾聽、給予迴應的傾聽會產生一些良好的效應。

  老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的方法二、真誠的態度

  在傾聽學生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與學生及時對話,教學是一種社會性的溝通現象,自然少不了對話,對話則需要教師真誠的態度,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得自己說話儘量做到完整正確、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儘量做到適合孩子的口味,這樣持之以恆,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表達能力。

  另外在課堂溝通的實踐中,常常出現的障礙正是教師威脅式的語言、貶仰式的語言。還有一些教師的語言中經常夾雜著評多不是標點符號的“標點符號”,如“這個這個,那個……” “就是說……”“啊、啊……”等等,學生聽到會感到十分心煩,甚至還會有人幫你義務“記數”——數一數在一切課裡你一共說了多少個口頭禪。很明顯這種語言表達能力只能是教師在單方面的個人意思,對課堂問題的解決以及師生關係的改善和促進沒有太大的幫助。因此,教師的表達要促進課堂內的有效溝通。

  老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的方法三、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讓學生學會傾聽

  大多數學生表達的慾望是很高的,喜歡說,喜歡自己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即關注的大多是自己和老師,而不會關注其他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更不會聽其他小朋友的回答,所以傾聽的習慣必須要從小培養,在實踐中筆者主要是從“認真聽”、“主動聽”、“積極聽”三方面進行訓練的。

  認真聽——指聽人說話要有始有終,聽時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聽得準確;要有禮貌,尊重說話人發表的意見,不隨便插話,打斷別人說話,尤其聽到不同的意見時,更要有耐心,積極思考,找出合理的內容或問題。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常犯聽前不聽後,聽經過不聽結果的毛病。所以,在教學中要經常進行鍼對性的訓練,逐步讓學生養成認真聽的習慣。

  老師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的方法四、培養學生說的興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要說就得先想,沒有脫離思維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講,只有當學生用準確、清楚、簡練的語言將有關概念表述正確,才能反映出他思維過程的正確性,才能說明他理解了所學知識,才能說明他能與老師、與同學進行溝通了。而語言的培養我認為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段訓練的重點又不盡相同。低年段應重視“細心指導,讓學生會說”中年段應重視“提供寬鬆的環境,使學生敢說”,“培養說的興趣,使學生想說”。只有這樣堅持不懈地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培養學生學會表達,才能在課堂中開展有效的溝通。

  溝通是否有效給每一位老師都提出了很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它需要教師持之以恆的努力,需要教師把自己的愛心、需心、靈性與悟性融入到課堂溝通的實踐中去,融入到學生的成長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