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和學生進行溝通

  融洽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生健康情感和良好社會性發展的基礎,是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前提。而積極的師生關係源於有效的溝通。作為一名老師,怎麼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都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一、真誠讚美

  其實,許多教師都已經知道要讚美學生。關鍵是如何讚美,怎麼樣的讚美才會發揮效用?太籠統、太空泛的讚美,例如 “你是個好學生” ,“這道題做得很好”“你有進步了”等等也許並不能起到教師想象中的促進作用。讚美需要有針對性,具體而明確,並且有創意。要讚美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是很重要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教師們如果能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予以肯定,則原本小小的一個長處可以得到加倍的發展,並且帶動學生其它方面的發展。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期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關懷。尤其是處於弱勢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肯定。對於他們而言,教師的肯定往往也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所以,教師們對於決不能持放棄或厭惡的態度,而應給予更多的關注。

  二、尊重學生

  尊重是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師生在人格上是絕對平等的。因為學生和教師一樣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人”。一位賢明的教師對學生講話的方式就象對家裡的訪客 。如果他的客人穿著鞋子躺在乾淨的沙發上。這位教師不會說:“你瘋了嗎?你怎麼敢把你的鞋子擱在我乾淨的沙發上!馬上把腳放到地板上來。如果再讓我逮到一次,我就處罰你!……”事實上,這位教師會對客人說什麼呢?他也許會這麼說:“對不起,我擔心沙發會被弄髒。”主人對客人總是以禮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師若能象對待自己的客人一樣對待學生,師生關係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師們也許會覺得很難做到這一點。那麼至少記住:在處理問題、批評學生時就事論事,不要批評、詆譭學生的品性與人格。其實,這就是對學生人格的重視和尊重。讓我們舉一些學校實際生活中常會碰到的事來說明教師該如何尊重學生。

  三、接納學生

  接納是這樣的一種心理品質:“教師相信學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並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相信他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幫助學生相信他的老師即使對他的某些行為和想法不認同,而且它們必須改變,但是,他在老師的眼中仍然是一個有潛力和價值的人。” 老師不要求學生先改正錯誤,變得完美,然後材接受他,而是始終無條件地相信學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無限發展的可能性,這是接納較完整的品質。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諮詢專家高頓認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關係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學生深思,敞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則使學生焦慮不安,導致反抗致使交流滯塞、終止。但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如果你接受一個孩子,他會保持老樣子,所以要他將來變好的最好辦法就是告訴他你對他的行為不能接受。師生間之所以會出現交流不暢正是因為教師通常的反應方式——訓斥、命令、探詢——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不對的、不應該的、不可接受的。

   四、慎用批評

  說到師生溝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教師批評、教訓學生。可以說,在實際的師生溝通中,教師訓學生在師生溝通中確實佔了相當大的比例。教師們總是在學生出了問題、犯了錯誤後才會想到要找學生。以至於一說到教師,學生想到的常常就是一個板著臉教訓人的形象。為什麼教師喜歡教訓人呢?這難道是教師的職業病?

  教師批評學生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而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問題並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改進啊!若批評不具備教育效用,那麼就該摒棄。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教師未必一定要採取批評才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時候教師寬容一點,給學生一個“臺階下”,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會取得更好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處罰更強烈。在學生們的錯誤或挑釁面前,教師應表現出成熟的風度,這不僅可以避免師生間的矛盾,而且也會讓學生從教師身上學到正確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方法。下面例子中的教師就很好地表現出了自己的寬容和成熟。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 :“孩子們求學的慾望完全是由教師激發起來的 ,假如他們是溫和的 ,是循循善誘的 ,不用粗魯的方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語言去吸引學生,假如他們和善地去對待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 ,應能站在學生的位置上 ,以他們的情感去理解周圍事物 ,把他們的歡樂、悲傷、憂慮裝在自己的心裡 ,與之產生共鳴 ,才能架起師生間感情的橋樑,最終達到師生溝通的最佳效果。

  五、有同理心

  也有人將同理心稱為換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師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瞭解學生的心情,思考問題。

  對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師和學生之間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師只一味強調自己的觀點,忽視學生的感受,就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學生就會疏遠你、拒絕你,甚至討厭你。學生平時最感苦惱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師長理解。所以教師要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瞭解學生的心情,找出與學生產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讓學生感到老師是理解自己的。學生接受了你,溝通才能有效地繼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果碰到以下的事該怎麼處理會比較有效。

  在數學課上,一位學生拿出一本小說正在津津有味的欣賞著,老師走過去不說話拿走小說。這位同學隨即拿出一本雜誌看,老師又過去拿走他的雜誌。此時,學生又作對般地趴在課桌上睡覺。於是老師氣憤地把學生叫到講臺前,“如果你再不聽課,我打電話給你的家長,把小說、雜誌交給他處理!”“你看著辦!”學生回敬道,於是老師把該生當眾批評了一通。

  學生在數學課上不聽課,看小說和雜誌,當然不對。當老師沒收了小說和雜誌時,學生乾脆趴在課桌上睡覺。這表明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也可能是數學有缺差、聽不懂,故而乾脆睡起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是對老師不當處理的抗拒和示威。但是這次老師顯然沒有理解性的想法。他可能只是認為學生對自己很不尊重,傷了自己作為教師的面子。於是,採用了沒收,叫到講臺前當眾批評的做法,以維護自己的權威形象。然而,這隻能引起學生的更加反感和對抗。在教育心理學上,“批評”,特別是“當眾批評”還有打電話告訴家長是最傷害學生自尊心的,結果多半事與願違,引發學生的抵抗心理,絲毫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如果運用同理心,該如何處理呢?首先我會理解這位學生數學基礎差,聽不懂,乾脆看課外書籍。我會走過去輕輕地對他說:“小說裡一定有你要吸取的知識點吧?你想盡快看完,但在數學課上看不就分散精力,不能更好地欣賞。等回家了,做完作業再看一些課外書籍不是更好麼?”我相信學生會收起小說,認真地上數學課的。

   六、適當採用幽默

  幽默是生活的調料,是人類智慧的火花,是屬於藝術性的口語。它能用生動形象、鮮明活潑、委婉、含蓄、風趣、機敏、確切的口頭語言,友善地提出自己對現實問題的見解,使人們在愉快的情境中,歡樂的笑聲中接受批評教育,從而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經常面臨如何才能既指出學生的缺點,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的為難境地。如果處理不恰當,住住會因為一點小事發生衝突。影響師生感情的溝通,造成教育的失敗。在這方面很多人都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可以借鑑和學習。

  生物學家格瓦列夫在講課時,突然一個學生在下面學雞叫,課堂裡頓時一片鬨笑,這時,格瓦列夫卻鎮定自若地看了看自己的掛錶,不緊不慢地說:“我這隻表誤事了,沒想到現在已是凌晨。不過請同學們相信我的話,公雞報曉是低等動物的一種本能。”這種幽默的批評對學生起了警告作用。

  我們在威特教師培訓中曾有個考題,問“你的班級中有一名學員過於活躍,上課時總是發出聲音干擾別人,也影響你講課情緒。你打算怎麼行之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有位教師是這樣答題的——我下課後可以與他交流一下,向他說明情況:教室的秩序要很好的維持。並且我會與他開玩笑說:“謝謝你在課堂上為我活躍氣氛,但我很生氣你太活躍,以致於搶了我的風頭。”我想,聽了這句玩笑,學生一定會羞赧地笑起來,並決心不再與這個寬容風趣的教師為難吧?

  所以,幽默是民族文化的精華,使人深思、催人反省,把含蓄、幽默的教育藝術寓於教書育人的過程中,達到“教在不教中”的最高境界,是教育藝術的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