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採購價格談判技巧有哪些

  古代作戰都講究策略,商場如戰場,銷售也需要講究策略。在和客戶銷售時,銷售人員只有熟練的掌握了各種銷售技巧,才能對成功穩操勝券。那麼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您能滿意,謝謝。

  和採購價格談判四個技巧:

  和採購價格談判技巧一、壓迫降價

  所謂壓迫降價,是買方佔優勢的情況下,以脅迫的方式要求供應商降低價格,並不徵詢供應商的意見。這通常是在賣方處於產品銷路欠佳,或競爭十分激烈,以致發生虧損和利潤微薄的情況下,為改善其獲利能力而使出的殺手鐗。由於市場不景氣,故供應商亦有存貨積壓,急於出脫手產品換取週轉資金的現象。

  因此,這時候形成買方市場。採購人員通常遵照公司的緊急措施,通知供應商自特定日期起降價若干;若原來供應商缺乏配合意願,即行更換供應來源。當然,此種激烈的降價手段,會破壞供需雙方的和諧關係;當市場好轉時,原來委曲求全的供應商,不是“以牙還牙”抬高售價,就是另謀發展,供需關係難能維修良久。

  和採購價格談判技巧二、敲山震虎

  在價格談判中,巧妙的暗示對方存在的危機,可以迫使對方降價。

  通過暗示對方不利的因素,從而使對方在價格問題上處於被動,有利於自己提出的價格獲得認同,這就是這種還價法的技巧所在。但必須“點到為止”,而且要給人一種“雪中送炭”的感覺,讓供應商覺得並非在幸災樂禍,趁火打劫,而是真心誠意的想合作、想給予幫助——當然這是有利於雙方的幫助,那麼還價也就天經地義了。

  和採購價格談判技巧三、化零為整

  採購人員在還價時可以將價格集中開來,化零為整,這樣可以在供應商心理上造成相對的價格昂貴感,以收到比用小數目進行報價更好的交易。

  在報價時,不妨將價格換個說法,化零為整,化大為小,從心理上加重商品價格的昂貴感,給供應商造成很大的壓力。

  這種報價方式的主要內容是換算成大單位的價格,加大計量單位,如:將“公斤”改為“噸”,“兩”改為“公斤”;“月”改為“年”;“日”改為“月”;“小時”改為“天”,“秒”改為“小時”等。

  和採購價格談判技巧四、過關斬將

  所謂“過關斬將”,即採購人員應善用上級主管的議價能力。通常供應商不會自動降價,必須採購人員據理力爭,但是,供應商的降價意願與幅度,視議價的物件而定。因此,如果採購人員對議價的結果不太滿意,此時應要求上級主管來和供應商議價,當買方提高議價者的層次,賣方有受到敬重的感覺,可能同意提高降價的幅度。

  若採購金額巨大,採購人員甚至可進而請求更高層的主管***如採購經理,甚至副總經理或總經理***邀約賣方的業務主管***如業務經理等***面談,或直接由買方的高層主管與對方的高層主管直接對話,此舉通常效果不錯。因為,高層主管不但議價技巧與談判能力高超,且社會關係及地位崇高,甚至與賣方的經營者有相互投資或事業合作的關係,因此,通常只要招呼一聲,就可獲令人料想不到的議價效果。

  和採購談判的報價技巧:

  一、直接報價

  顧客問價格是天經地義的事,也往往是第一個關注的問題,這個無可厚非。儘管顧客看到明明白白的標價,都還是喜歡問多少錢,言外之意就是看看有多少優惠。冰箱導購採取直接報價法:4960。一開始並沒有說出任何的優惠政策,這個是非常正確的。很多導購在顧客問價格後,馬上把優惠政策丟擲來,這是不妥當的。

  筆者也常常這樣,有一次明明看到一個標價500元的東東,還是問多少錢。沒想到導購一句話把筆者趕了出來。導購說,你沒看見嗎,不是寫著500元嗎?銷售心態比什麼都重要,銷售心態不好,80%的顧客都會被趕跑。

  二、用反問迴應價格訴求

  當導購不丟擲優惠誘餌的時候,顧客往往會問:能不能優惠?打幾折?最低多少錢?這個時候是最考驗導購的時候,導購因為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導致顧客轉身就走或者不能成交的不勝列舉。該導購使用的方法是用反問迴應顧客的價格訴求:那今天能定下來嗎?言外之意很明白,今天能定,就有優惠,不能定,不能隨便給你優惠。這個反問一下子把問題拋回給了顧客,可攻可守,進退自如。

  三、要求對方報價

  在談判報價中,一般的原則是儘可能地讓對方先報價。當然,當對方的報價離你的底價相差很遠的話,則需要很好的迴旋技巧。顧客要求優惠,導購非常聰明,馬上問顧客願意出價多少。

  由於顧客看上了這臺冰箱,就說出了自己的底價:4500。要求對方報價的風險就是可能超出了自己的底線。4500的報價導購不能接受,接下來就需要運用談判策略進一步討價還價。看來國美和菜市場是一樣的,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不得不讓人想起黃巨集生說過的一句話:賣彩電不如賣白菜。

  四、對客戶的第一個報價說NO

  顧客的出價是4500,超出了導購的底線,導購不能接受,於是說,這個價格我們不可以的。假如一旦答應顧客,那顧客就可能放棄購買,因為你的讓步很容易,顧客就會感到他上當了,繼而繼續還價或者決定退出。

  就算顧客的報價沒有超出導購底線,在顧客報價後,導購也是不能同意的,要對顧客的第一個報價說NO,甚至第二個報價,第三個報價都要說NO,即使最後同意了,也要表現得極不情願,這就是“極不情願”策略,只是在這裡沒有細節表現出來。

  五、報價留有餘地

  標價是4960,在顧客要求優惠後,導購報價是4870,最後主任說底價是4800,而結果是4650成交,比最初的報價優惠了310。假設導購方的底價是4650,那她在報價的時候是要高於4650的,這是連豬豬都知道的道理。只有這樣才可能給顧客還價的空間,只有這樣才可能讓顧客有“成就感”。

  在報價和最後成交價的中間要經過很多次廝殺,然後一步一步接近成交價或者自己的底線。這個過程就像一個沒有平衡的天平,通過拆左右補右邊,拆右邊補左右的方式最後達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