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與家長溝通記錄

  班主任和家長要時刻保持溝通,瞭解學生的最新動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他的學習態度轉變了

  班主任:付雯雯

  劉輝,男,12歲,小學六年級學生。父親是工人,母親為超市售貨員。劉輝的智力水平屬於中上等,二年級時學習成績在班裡還屬於中等偏上,但進入三年級後,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期中測驗兩門主課均不及格。劉輝的性格比較外向,嘴很甜,人乖巧,有人緣,雖不是班裡的少先隊幹部,但在朋友圈中說話有人聽。劉輝一家原住在鬧市區,後因住房拆遷,搬到城郊新建的開發小區。由於小區的建設不配套,因此小區內便逐漸形成了一個農貿市場。在農貿市場中,有附近的農民前來經商者,也有一些小區的居民加入到個體業餘經商的隊伍中。劉輝的父親便是其中一員。劉輝的父親主要經營時鮮蔬菜。從市區批發市場購進趕鮮的高檔菜,在小區農貿市場出售。遵父母之命,劉輝近半年來下午放學後也常幫助爸爸賣菜。如果兒子表現好,生意做得也稱心,父親就給兒子以獎賞,或給買點好吃的東西,或給點零花錢。久而久之,劉輝對幫助爸爸擺攤賣菜產生了興趣,而對學習的興趣則越來越下降。劉輝的母親對孩子也十分放縱,她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晚上吃過晚飯後,為圖家中清靜,經常催著孩子出去找同學玩,10點鐘以前不要孩子進家門。鑑於以上一些原因,劉輝的厭學情緒愈益增長,學習成績明顯下降。他甚至對同學說:“學習什麼,真沒勁,還不如跟我爸爸跑跑腿,要吃有吃,要錢給錢,那多夠味!”

  劉輝的厭學症無疑是家庭不良因素影響的結果。父親工餘經商撈外塊,把孩子也拉上了,還不時有所獎賞,予以“積極強化”;母親圖清閒,晚上10點之前不讓孩子進家門;父母都很少把孩子的學習放在心上。處於這樣的一種家庭氛圍,在孩子看來,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反正爸爸媽媽不計較這個,只要乖乖聽話,讓父母高興就行。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特別是低、中年級學生,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大。父母的主導傾向是什麼,對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願不願意學習和怎樣去學習的指示器。因此,嬌治劉輝的厭學症,關鍵要從改變家庭環境入手,幫助劉輝的家長切實認清教育子女學習的意義和責任。

  輔導方法: 1、厭學的傾向表現在劉輝身上,但其直接原因卻在於家長的“模型示範”和放縱自流。因此,學校應同家長取得聯絡,全面介紹和分析劉輝近來的

  學習變化,充分肯定其優點和長處,委婉地指出由於家庭的影響而導致孩子厭學的情況,曉之以理,融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長的重視和警惕。 2、教師抓住劉輝這一典型事例在全班進行教育,但不要點名公開批評。可以少先隊隊會的方式,引導同學們圍繞“重錢輕學”的問題進行討論,使大家明確少先隊員到底應該怎麼辦?是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是學不學無所謂,有錢吃喝自在就行?這不僅對劉輝是一種教育,而且對激發全班同學的學習動機也有積極意義。 3、適當組織幾名學習好的同學或班幹部定期到劉輝家中幫助他補習功課。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給劉輝以具體的幫助和監督,另一方面也是對家長的暗中提醒和促進。在採取這種措施之前,事先徵得家長的同意。如果劉輝的家長不同意這樣做,則不勉強。 4、與家長溝通與協調。 ①通過家訪,電話聯絡,家長到校面談等多種方式,瞭解劉輝的家庭情況及其在家的表現。 ②對家長的教育態度表示理解,同時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給李剛溫暖,共同做好轉化工作。

  經一段時間的輔導,劉輝學習態度較以往認真,逐漸能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下午放學後不再跑農貿市場幫父親賣菜。家長也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父親不再要孩子放學後,幫自己賣菜,母親也時常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

  篇二

  不寫作業的孩子

  教師:朱曉瑾

  李剛,男,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較差,不遵守紀律,上課總是搞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寫作業,常因不寫作業而曠課。常干擾同學上課,愛拿別人的東西,同學們不喜歡他。他自己抱著破罐破摔的態度,不接受同學的幫助。父母是個體經營者,無暇顧及他的學習,發現問題既態度粗暴,動輒出手。

  他不遵守紀律,干擾同學上課,愛拿同學的東西,有的同學對李剛的屢教不改而排斥他,看不起他,有的甚至譏諷和挖苦。這使他對班集體產生牴觸情緒,而不接受同學的幫助。 由於貪玩,完不成作業而曠課,又不願意接受同學的幫助,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導致惡性迴圈,沒有了學習興趣。在學校中無法獲得成功的體驗,結果是自信的喪失,從而喪失了對整個學校生活的興趣。 李剛的父母是個體經營者,工作時間和作息時間都不固定,少有時間顧及孩子的學習。可一旦發現孩子曠課或不完成作業,就態度粗暴,大打出手。這種方式令李剛反感,產生逆反心理。

  輔導方法: 1、個別面談。常與李剛作個別面談,以全面瞭解其心理狀況,問題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在談話中瞭解到,其實李剛也想完成作業,只是因為上課管不住自己,沒有認真聽課,不懂就不會寫了。礙於自尊,他又不願接受同學的幫助。 2、與家長溝通與協調。 ①通過家訪,電話聯絡,家長到校面談等多種方式,瞭解李剛的家庭情況及其在家的表現。 ②對家長的教育態度表示理解,同時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給李剛溫暖,共同做好轉化工作。 ③指導家庭對策。***如定期檢查孩子的作業;指導學習,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多抽時間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 3、與李剛共同制定計劃,對他作出一些具體要求。 ①要求李剛不論是否完成作業,都要堅持到校上課,認真聽講。 ②給兩個星期作為適應期。在這兩個星期裡,別人一次做完的作業,允許李剛分兩次做,但一定要做完。 ③給一個星期作為過渡期。在這個星期裡,要求李剛跟別人一樣,每次作業都要一次完成。考慮到李剛基礎較差,允許他當天要交的作業最遲不能超過放學前交。 ④鞏固期。要求李剛不僅每次作業能一次完成,還要和同學們一樣,按時交作業,並且準確率要有提高。 4、創造良好的環境。指導李剛與同學交往

  的技巧,並安排李剛參加集體活動,擔任一定的角色,加深與同學們的友誼。 5、給予鼓勵,重建自信心。 ①當李剛能堅持來校上課,對他的行為給予肯定。並鼓勵他,既然能做到堅持來校上課,相信他在課堂上也能管好自己。 ②無論是在適應期、過渡期,還是在鞏固期,只要他能達到預定的目標,都給予表揚,以肯定他的能力。 ③當李剛在課堂上能較認真地聽課時,適當提問一些淺顯的問題讓他回答,並給予鼓勵,讓他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積極性。

  輔導效果: 通過輔導,李剛不再曠課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和同學的關係也有了改善,在他的努力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期末考試有了明顯提高。

  篇三

  他不再膽怯了

  班主任:徐玉峰

  李嘉誠,男,11歲,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很好,上等智商,性格內向,中等身材。在課堂一直不敢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一回答問題就臉紅,膽顫心跳,擔心回答不對。從小就膽小,獨來獨往,人際關係欠佳。集體活動很少參加。放學回家後,鑽進房間,看電視、看書,再也不出門。

  父親一向在外做生意,母親在家務農,也沒有時間多管,從小和母親住在鄉下生活,直到三年級才轉學,跟隨父親,到我校就讀。父母一天忙到晚,李嘉誠整天只能一人獨自在家,缺乏父母的關心。父母沒有更多的時間帶他到公共場所,參加集體活動,缺少鍛鍊,造成了性格孤僻,膽怯的心理。於是不願主動與人交往,對同學冷淡,不理採,好象比較高傲的樣子,夥伴們也不敢與他接觸,所以人際關係不佳。

  輔導方法 :1、鼓勵多與人交談:做到有話就說,有事就談。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多與老師交談,說出自己的心理話,教師並與他制定出改變膽怯的心理計劃。 2、引導交友:教師介紹班上性格外向、活躍、學習成績很好的同學和他交朋友,讓他們互相交談,共同商討解決膽怯的辦法。 3、寫觀察日記:讓李嘉誠每天寫一篇日記,把每天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並且讀給同學或家長聽,讓家長在日記後面簽上家長意見,增強他的膽量。 4、參與課外活動:帶他參與課外活動,並且讓他擔任一個角色。如由一個普通的參與者到當協助主持人,或者由協助主持人變為當主持人等,來參與組織開展活動。讓他從不敢說到敢說,既增進了他與同學之間的友誼,也增長了智慧。 5、引導閱讀:讓李嘉誠閱讀課外書籍,每讀一篇寫下讀後感,寫完後,每天自己對著牆壁大聲讀兩次,既充實了知識,也可以改變心理狀態。 6、創造課堂發言的機會:上課時教師引導他回答問題,多給他說話機會,只要他稍微有一點進步,及時給予他肯定、表現,增加他的信心。 7、與家長聯絡:經常家訪,與他父母交談,及時把李嘉誠的情況反映給家長,並提出要求;儘量抽時間帶孩子參加社會上各種娛樂活動,讓他得到鍛鍊。

  通過輔導,李嘉誠的膽怯心理現象,逐漸消失,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改變,經常見他出現在集體活動的人群中,並能獨擋一面,組織活動,並很成功。在課堂上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在學習上也進步很快,成了每個同學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