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和家長的溝通攻略
許多家長都願意配合老師搞好庭教育,如何指導家長搞好家庭教育,達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論題。下面是的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有關班主任和家長的溝通的資訊,歡迎閱讀。
:正確認識家庭教育意義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生活向學校提出的任務是如此的複雜,以致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麼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他認為,學校教育要實現促進學生“和諧的全面的發展”,離不開“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的密切聯絡和協調一致的配合。他說,“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
一個人的一生要受三個重要的環境的影響,那就是:家庭、學校、社會。其中家庭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因為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啟蒙式、基礎性、也是最有效的環境;學校教育是大眾化的;社會教育是實踐性的。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往往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功成名就的人在回憶錄中經常說出父母對自己的巨大影響,而很少說出自己的老師。
老師時經過了專業教育的群體,而父母就沒有得到過專門的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直接的關係,家庭的問題往往在學生的學習中體現出來,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和看法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所以班主任要搞好班級管理就很有必要指導好家長對學生進行成功家教。
大部分家長都願意配合學校搞好家庭教育,但目前為止班主任和家長的交流並不十分完美。我們經常見到好多家長剛開完家長會是那麼的信心十足,發誓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時間長了又回到原地;我們也看到很多家長在家長會上流下了激動的眼淚,那眼淚很快又消失的無影無蹤。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於儘管很多家長想培養好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苦於沒有竅門——不知該如何去做。所以這個重擔自然就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
:巧妙地指導家長家教
***一***正確認識家長的不同特點
來自不同單位、不同家庭的家長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家長們的人生態度,與人交往的習慣往往受在單位裡影響,表現出或這或那的特點,我們班主任老師一定要把握整個過程,既要創造平等的交流平臺又要能掌握整個交流,使我們的交流既不是老師對家長的一言堂,更不是家長對老師的審訊和譴責堂。
因此在開家長會之前一定要多種渠道瞭解家長及學生的基本情況,例如:家庭的職業類別、家長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的自然結構、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生成績、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家長對孩子的看法和期望值等等,從而確定我們開家長會的首要目的和談話方式。接著通過學校瞭解學生家長的特點和要求,不能使自己解釋不了家長們提出的問題而被掛在講臺上下不來。也不要自己把家長當成自己的學生一樣讓家長們過不去,從而對老師敬而遠之,更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二***辨證分析家長的家教模式。
我們根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將家長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1、粗暴型的家長:特點就是管教方法簡單、粗暴、缺乏理性。他們只管限制孩子的行為和態度,而忽略孩子的內心世界,從不或很少傾聽孩子的心理話,甚至認為父母的命令即使是錯誤的也要無條件的服從。膽子小的孩子敢怒不敢言,身心受到傷害和摧殘。膽子大的孩子就會產生與父母對抗的行為,甚至發生悲劇。在這種粗暴型父母管教下的孩子,比較膽怯,有很強的逆反心理,情緒易於激動,攻擊性強;在與他人交流中表現為比較疏遠、悲觀、性格冷漠、缺少熱情,對他人存有疑心;在學習上也往往不是很好,沒有學習的激情和動力。
2、溺愛型的家長:這種家長一般不對孩子提具體的要求,也不對孩子做具體的限制。對孩子的要求環境比較寬鬆、自由。父母對孩子要求沒有什麼事必須去做和什麼事一定要做的,只是隨孩子們任意發展,沒有一個目標。這是一種要追求孩子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孩子的個性潛力的教育方式。他們對自己孩子要求太低,甚至沒有要求,那麼孩子們就很難有一個正確的合理的目標,就更談不上達到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了。所以孩子對學習和工作成績的要求也低,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太令人滿意了。
3.、權威型的家長:權威型父母能夠合理地引導孩子的行為,比較關注孩子的表現,能正確、及時而且恰當地對孩子進行表揚或懲罰。父母會在必要時幫助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規則,並且自己首先作到。注重與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換意見。這樣環境培養下的孩子不僅與父母感情親密,而且對什麼事物都有激情、有自信、成熟、理性、樂觀向上,善於交往、經常在前一個目標完成之後又有新的目標和方向。
***三***、選擇採用合適的交流和指導方式
1、重視與家長的首次見面,要樹立起威信。
班主任一定要重視與家長的第一次見面,一定要給家長留一個好的第一印象,無論在外在形象還是內在氣質方面都要給家長們一種把孩子交給你就感到特別放心的感覺。只有這樣家長才能下一步聽從我們的指導和安排。如果沒有很好的第一感覺,家長們會因不信任班主任而應付老師。
班主任最好根據家長們的知識層次水平考慮自己的穿衣打扮,給知識水平較高的家長一種彬彬有禮,是孩子們學習榜樣的感覺;給普通人一種踏踏實實幹工作,能夠帶好孩子的感覺。總之讓家長們一見就信任你。
當然班主任跟家長們交流的內容一定要圍繞學生來開展。根據不同層次的班級,選擇談話的內容和方式,目的就是要使家長們產生你不同於其他的班主任老師更不同於以往班主任老師的感覺。
2、巧妙地闡明家教的重要性,藝術地給家長們指出問題。
家長都是成年人,所以提問題時要含蓄、微妙。如果以幽默的小故事的形式提出來,就會使家長們很願意接受。因為一般的班主任老師的年齡比家長的年齡小。只有用特殊的方式才能使家長們願意接受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不妨以成功的家教例項來激起家長們重視家教的激情,如:賞識教育的創始人周巨集將自己聾啞女兒培養成美國加勞德特大學研究生;以孩子就是一支最有實力並不斷看漲的股票來引起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使家長們轉移一部分精力來教育和管理孩子。這樣就使家長們很願意接受老師的建議和主張。
給家長們提意見時說話的口氣一定要婉轉。如要讓家長關注孩子的衣著打扮,不要穿奇裝異服時,在很多家長面前要說我們學校提倡什麼,而不要說我們禁止什麼。首先要把家長拉到我們老師這邊來,讓家長們願意協助我們,萬萬不能把家長推到我們的對立面,更不能像對待學生那樣對待家長。做這些目的就是讓家長們願意接受班主任,並非常願意配合班主任老師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指導家長做權威型父母
權威型父母培養教育下的孩子不僅與父母感情親密,而且對什麼事物都充滿了激情,這些有自信、成熟、理性、樂觀向上,善於交往、經常在前一個目標完成之後又有新的目標和方向。
1、指導粗暴型家長改變方式,變控制為引導。
對於此粗暴型的家長的指導一定要單獨進行,不能成批進行,因為很多談話內容涉及到家長和學生的個人隱私以及面子問題。因此可以很婉轉的提出問題,用因果推導方式讓家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以列舉孩子在得到管教之後的表現使家長認識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要引導家長學會關愛孩子,學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引導家長形成有在孩子面前表達愛的意識。
不妨向這些家長推薦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理論,使家長們樹立信心,重新用教孩子學說話和學走路的精神來教育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都願意受到表揚而不願意接受批評。受到表揚的孩子會加倍努力爭取更多的表揚和賞識;而受到批評的孩子更多的是產生逆反心理,越是不聽從大人的說教。賞識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規律的教育;化解孩子心結,讓孩子心靈有個家的教育;讓孩子學會賞識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教育;讓人學會感恩,啟迪智慧的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過座談、家長會、講座等形式讓家長們願意接受賞識教育理論,並跟班主任老師一起進行賞識教育實驗,逐步改變粗暴型家長的不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
2、指導父母加強對孩子的目標引導
根據溺愛型的父母一般不對孩子提具體的要求,也不對孩子做具體的限制的特點。單獨跟家長們交流,在孩子的學習目標上達成一致,要給孩子制定一定的學習目標。指導家長們合理地引導孩子的認知和行為,多關注孩子的表現,一定能正確、及時而且恰當地對孩子進行表揚或懲罰。一定幫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規則,並且作為父母要自己首先做到。注重與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換意見。
指導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成績和錯誤。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並積極改正,不能視而不見或聽之任之,要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如果視而不見或聽之任之,可能導致孩子錯誤的認識和扭曲的心理,不能正確區分是非曲直。
如果孩子取得成績,家長們要大加讚賞,明確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績,與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愉快,使孩子們更愉悅,他們會更加努力的去取得下一個成功。
3、指導家長如何讓孩子變成聽話的好孩子。
首先要讓孩子佩服自己的父母。孩子佩服誰就願意跟誰學,就願意聽誰的。家長要讓孩子佩服自己,必須以身作則。孩子的佩服心理來自於家長的生活表現、工作表現,來自家長的言談舉止,來自家長的各種能力和成績,來自親友、同事、鄰居對家長的肯定性評價。值得注意的是:年幼的孩子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父母身上如果沾染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可能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家長的行為必須檢點,必須嚴格自律。
其次要讓孩子同意父母的教育觀點及內容。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認真從孩子的角度思考:教育內容是否合乎情理,孩子會不會認同,如果孩子提出問題,應該如何向他解釋。經過思考的教育內容成熟,孩子也就願意接受。
最後要讓孩子認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合適往往會引起“代溝”。家長不願意孩子隨心所欲的學習,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給孩子一個榜樣,一定思考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不能一生氣什麼都不管,只是一味的抱怨或訓斥會使孩子心裡不舒服,更不願意接受家長的教育。有時會產生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就是不願意改正錯誤。甚至明知故犯,跟家長故意作對。例如,週末孩子做完了作業,要求出去玩一會兒,一種是微笑著說:“真乖,玩一會吧,但不要時間太長。”孩子興高采烈地玩去了;一種是很嚴肅地說:“你就知道玩,做完作業不會再看看書!”孩子聽到肯定不高興。以後再做作業,孩子就想:反正也不讓出去玩,慢慢做算了,以後逐漸就形成了拖拖拉拉的習慣。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會使孩子始終感覺到父母跟自己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對立的,這樣工作就好開展多了。其實孩子是否聽話,關鍵還是在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