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要點
一名教師只有經常地進行學習、研究,才能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才能從中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人格素養
既然只有“人格才能影響到人格的發展和規定”,那麼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如何提高我們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塑造學生的人格就成為老師們反覆思考的問題。具備完善人格的教師應該有著崇高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敬業樂業的師德修養,有真摯高尚的情感素養,有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的責任感以及勇於堅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義感。
教師的人格內涵還應該包括公正、寬容和愛。即平等地對待學生,開放地駕馭教材,誘發、引導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自身人格發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們發揮理智的最大潛能,讓學生在融洽、寬鬆、友愛的氛圍中體驗成功。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們的教育理想,是我們在今後的從教生涯中願意為之努力奮鬥的終極目標。
:知識素養
我們深刻認識到紮實的基本功、深厚的學科專業知識素養是教師能夠靈活自如地排程課堂的源頭活水,在聽課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們發現許多名師的課堂精彩之處就在於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體現的機智幽默,這種幽默機智的課堂反應源於教師廣泛涉獵各門類的知識。科學與藝術本來就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教師努力讓自己成為“雜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就是自己的影子;教學之最高境界,就是在於形成了自己獨到的教學藝術,自成一脈,魏書生、孫維剛、李慎西等就是放飛了自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們不至於一定成為一代名師,但也應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教學藝術,獨特的教學特色是樹立教師教學權威的基礎,教師沒有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所以,追求自己高水平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去努力!
: 能力素養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能力素養要求變得更多、更高,其中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能力素養的核心。教育理論書籍的閱讀研討給老師們提供了教育科研的方向和方法,只有實現了研究者與實踐者身份的統一才能真正解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切實改變教育現狀;只有將教師單一角色轉變為研究者與實踐者統一的雙重角色,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克服職業倦怠,於問題的發現與解決的過程中獲得無窮的動力。
教師要做一個研究者要做到以下三研究:
① 對學科的研究。大多數教師充其量是對教材的研究,只有對學科的研究,才能有效提升個人的研究水平。多一些研究語文學科怎樣學好?多讀多寫能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教學時注意多采用“交織教學”,即教學一篇課文要將相關的資料內容放在一起。
② 對自身的研究,對教師角色的研究。在認知心理學中有這樣的一個事例:一個小蝌蚪和一隻小魚共同生活在一個小池塘裡,小蝌蚪長大變成青蛙,跳出了池塘,見到了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她回到了小池塘,小魚問她在外面見到了什麼?她說見到了人,小魚問,人是怎麼樣的呢?小蝌蚪回答說,人是有兩隻眼睛、一隻鼻子、一張口等,小魚就把人想象的是象自己一樣的形象。這裡實際比喻的蝌蚪是教師,小魚是學生,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理解的有差距的,教師要在教學中把學生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充分預計,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角度。這裡強調的是老師的自我意識。
③ 對學生心理的研究。教師在現今的條件下應成為一個複合型教師。包括三個方面:學科加學科,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掌握其他學科知識。學科加工具。掌握現代的教學手段。學科加心理,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
如魏書生的教育教學就有心理的引導。為了讓學生有一次情緒的感受,一輩子記住這次的經歷,魏書生對一個沒有完成作文的學生運用的心理學的誘導,他讓學生放學後留下來完成作文。學生寫了第一遍,老師不滿意;要求學生寫第二遍,第二遍後仍不滿意;要求寫第三遍,這次老師滿意了,有的老師可能在此就讓學生回家了。但此時,魏書生問這位學生,要求你寫第二遍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學生答很緊張;寫完第三遍的時候又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很輕鬆,老師問,你願意緊張還是輕鬆?當然是輕鬆,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要做好,這是以情緒感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