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範文
想要做好小學的數學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你知道要怎麼做才更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本課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練習研究》於20XX年10月向河南省教育學會申報立項,經河南省教育學會評審,准予立項,並被列為河南省教育學會20XX年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現開始實施研究。
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課題的理論價值:
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檢驗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促進有效的反思同時教師可以獲得反饋資訊,及時進行糾錯和指導。具有鞏固、強化、反饋、提升、發展等重要作用,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因素有很大的關聯:練習可以出質量,但練習也有可能加重負擔。長期以來,小學數學教學提倡 精講多練 以練代講 ,所以在練習中存在著多、繁、雜的現象,而在我們教師的觀念中又有 不加強練習,不進行重複的練習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 的認識,以致於我們很少反思哪些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甚至是有負面影響的。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一面要努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面要加強過程教學,增加學生對新知的探究時間,這樣做將大大縮短課堂練習的時間,減少練習的量。因此在傳統的 練習觀 受到極大挑戰的同時,有必要對課堂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傳統的 練習觀 進行反思,確立效率意識,提倡有效練習。
課題的實踐價值: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探討有效練習的途徑,尋找根治重複低效的數學課堂練習的方法,讓課堂練習***包括複習練習、對新知的針對性練習、鞏固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拓展性練習等。***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優化課堂練習,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課題研究目標:
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課堂練習設計的策略,強化教師 預設 意識,促成學生 生成 的達成,提高教師有效教學的策略,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探索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合理的練習結構和學生喜歡的課堂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利用經驗材料的數學組織化、數學知識的邏輯化和數學應用的三個過程中的邏輯思維因素,全面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和形式思維等,優化思維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研究的內容: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原則。
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的內容和形式。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教師的作用。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課堂練習中學生的情感體驗。
創新之處:
有效練習的問題基於從形式到內容缺乏整體考慮而產生的低效或無效練習的現狀提出的。我們提出此課題,探索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的策略、練習的結構與層次性、練習的形式、練習的教育價值及教師在練習中的地位等問題。讓學生在數學練習中既要掌握知識又要發展思維能力,更要讓對數學學習產生積極的良好情感,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育人目標。
課題研究的過程設計、技術線路和實施步驟
總體實施步驟:
針對不同型別的數學課大家寫出自己的練習設計及實施方法,利用教研活動時間一起交流、討論,並寫出自己的反思。最終總結出複習課、新授課、練習課、講評課的練習如何設計,新授課中概念性教學、計算教學的課堂練習如何設計,以及組織形式和方法。
技術線路:
主要依據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遵循實踐 認識 再實踐的規律,採取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文獻查閱法、調查法等。
遵循以下原則:
針對性和層次性原則
多樣性和趣味性原則
拓展性和開放性原則
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則
分階段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定為二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XX年11月 12月***:
建立課題組,學習有關理論,構思方案。
第二階段:組織與實施階段***20XX年1月 20XX年7月***:
課題研究教師在備課、聽課、議課、課後反思四個方面來研究有效練習,備課中著重體現如何設計有效練習,有哪些有效練習題。起到什麼效果?聽課時著重聽這位教師是如何讓學生進行有效練習的,單週寫出練習題的設計及練習方法;議課也圍繞此課題討論有效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否合適,所產生的效果如何來進行評議,並針對 如何設計有效練習? 這一問題進行研討,確實把這一課題落實到實處。課後反思體現出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什麼知識,起到什麼作用,收到哪些效果?雙週寫反思。
第三階段:整理總結階段***20XX年7月 9月***:
撰寫有關 有效練習 的小論文。
整理、彙總課題實施材料,整理出一套課堂中有效練習的方法;撰寫結題報告。
課題研究的預計成果:
通過有效課堂練習的研究: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改變學生過去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知識、方法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使學生學得主動、生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2:
選題依據
世紀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教育觀把主體意識推到極致,認為教育是為學生個人自由的發展提供服務的提倡學生在愛教育過程中自我選擇、自我設計、自我奮鬥,最終達到自我實現,奠定了 綜合性學習 ,倡導創造能力的理論基礎,現代課程觀認為課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過程,從而實現認識領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師所知道的過程。聯合國教科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提出的 終生學習 全人發展 等思路,在教育的空間和時間兩個緯度上,加強教育和實際的聯絡,把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生活的聯絡,把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和人的一生。
就我們數學教學而言,它傳承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特點,在內容上,一味地給下一代傳授人類已經取得的科學知識和應用這些知識經驗化了的技能,而捨棄了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親自探索和發現鍛鍊的機會;在組織形式上,沿襲了幾十年來誇美紐斯老人家創立的 班級授課制 ,以致 整段的時間被鈴聲打碎,連貫的空間被圍牆隔開 ,學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著同一種空氣,幾年以後成了同一種模子中澆濤出來的標準件。數學教育成了單純的傳授而疏遠了探索研究,數學學習成了單純的繼承而遠離了創新發展,以致人們提到學習便理解為知識的傳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創新性的學習,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種種。長期以往,我們有意無意地實現了教育的 另一種功能 ,扼殺了人類所具有的創造精神。小課題研究,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形式,是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選擇課題,在主動探索中獲取知識,並能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它充分體現了問題性、綜合性、實踐性、社會性、開放性這幾大特點,可以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與處理資訊的能力。很多的實際問題,不是一個學科知識可以解決的,必須尋求相關的多個學科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才行。
綜合課程是力圖實現所有課程的整合,其目標是培養個性健全的人,把學生視為 完整的人 ,把 探究性 創造性 發現性 等視為人的本性,概括起來,綜合性學習的過程是積極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看,學生的創造潛力,探究意識和求知慾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更容易被激發。綜合性學習特別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策略,更注重學生學習創造性與主體性人格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