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文言文閱讀例題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是上海高考語文的一個考試難點,想要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需要考生重視文言文的閱讀練習。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上海高考文言文閱讀例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上海高考文言文閱讀原文

  陶安,字主敬,當塗人。少敏悟,博涉經史,尤長於《易》,避亂家居。太祖取太平,安與耆儒李習率父老出迎,太祖如注之與語。安進曰:“今海內鼎沸,豪傑並爭,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殺,人心悅服,應天順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難平也。”太祖問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撫形勝以臨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參幕府,授左司員外郎。

  安從克集慶,進郎中。及聘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太祖問安:“四人者何如?”對曰:“臣謀略不如基,學問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讓。黃州初下,思得重臣鎮之,無逾安者,遂命知黃州。寬租省徭,民以樂業。後坐事謫知桐城,移知饒州。陳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諭以順逆,餘皆嬰城固守。援兵至,陳友定敗去。諸將欲盡戮民之從寇者,安不可。太祖賜詩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誥兼修國史。帝嘗御東閣,與安及章溢等論前代興亡本末。安言喪亂之源,由於驕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驕,處佚樂者易侈。驕則善言不入,而過不聞;侈則善道不立,而行不顧。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當。”又論學術。安曰:“道不明,邪說害之也。”帝曰:“邪說害道,猶美味之悅口。邪說不去,則正道不興,天下何從治?”安頓首曰:“陛下所言,可謂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餘歲,視諸儒最舊。御製門帖子賜之曰:“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時人榮之。御史或言安隱過,帝詰曰:“安寧有此,且若何從知?”曰:“聞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明史·列傳第二十四》***

  【注】如:到,往,引申為“接見”。

  上海高考文言文閱讀題目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非有撥亂、救民、安天下心 撥:治理

  B.後坐事謫知桐城 坐:因為

  C.帝嘗御東閣 御:主掌

  D.視諸儒最舊 視:與……相比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學者。“耆”意為年老。“儒”在漢以後泛指讀書人,與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學派不同。

  B.“吊伐”是把要懲處的人或有罪的人懸掛起來,人們一齊討伐他***們***。這是古代在國家軍隊收復失地時常見的做法。

  C.“生祠”是指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對於有德政的官員,民為之立生祠,以頌其功德,並加以奉祀。

  D.《易》也稱《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變化的書。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陶安學養豐厚。他自小聰明,廣泛閱讀經史,學有專攻,後來太祖還給資格最老的讀書人陶安專門賜門帖子讚揚他。

  B.陶安擅長政治投機。元末大亂,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軍一到,他又率領鄉親迎接,並奉承太祖說起兵是順天意得民心。

  C.陶安深謀遠慮。他深知金陵的戰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戰略目標;陳友定叛軍攻打饒州城時,陶安撫民心待援兵而獲勝。

  D.陶安對朝廷極忠誠。他在地方任職愛民如子、政績顯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職出謀劃策、鍼砭時弊,深受皇帝信任。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陳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諭以順逆,餘皆嬰城固守。***5分***

  ***2***御史或言安隱過,帝詰曰:“安寧有此,且若何從知?” ***5分***

  上海高考文言文閱讀答案

  4.C***C御:駕臨***

  5. B***B“吊伐”是“弔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國家軍隊收復失地時,憑弔死去之人討伐有罪之人***

  6.B***B錯在“奉承太祖”,“他擅長政治投機”也不對,應該是他富有政治遠見***

  7.***10分,每小題5分******1***陳友定帶兵進攻饒州,陶安接見饒州官員和百姓,把太祖的***官民***可以順從叛軍的命令告訴他們,但都要圍住城池牢牢守衛。***關鍵詞句:“諭”意為“告訴、傳達”,“順逆”意為“順從叛軍”,“嬰”意為“繞、圍住”,“諭以順逆”倒裝句式,各1分。句意1分******2***有的御史向皇帝提到陶安私下的過失,皇帝盤問說:“陶安怎麼有這樣的事?況且你是從哪裡知道的?”***關鍵詞句:“隱過”意為“私下的過失、不為人知的過失”,“詰”意為“反問、盤問”,“寧”意為“怎麼、難道”,“何從”賓語前置句式,各1分。句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