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計劃和方案

  對於高考,進行科學合理地規劃,然後有條不紊地實施尤為重要,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高考備考計劃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備考計劃

  1、認真回顧課本知識:高中三年全部課程

  高三前期,同學們老老實實把課本弄懂。弄懂課本不是光記住結論,而是要通讀。即理科全部的原理要弄清、語文課文內標註的字詞句摘抄、英語課文至少要達到唸的通順、文史類知識主線及同類型知識要素要學會整理等。

  第 一輪複習十分重要,大家千萬不要埋頭做題,而是先看課本,再“精”做題目。

  在複習過程中一定先將課本看明白了,然後再做題,做題過程中不許看課本,不許對 答案。會就會做,不會做一定要先想哪些內容遺忘了,哪裡想錯了,先做後面的,等隔一定時間再看不會做的,馬上看的話效果打折扣的。

  2、把握好自己的節奏:提高自學能力與多問

  很 多學生因為在複習過程中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導致前面部分沒弄懂,後面部分更是拉下,學校在教學節奏控制上又不能根據學生本身制定。

  因此我建議學生一定要提 高自學能力,如果實在跟不上節奏,就先關注最基礎最簡單的題目,將遺漏的課本部分做好畫線標記,或將頁面折起做標記,以利於及時的回顧。

  在學的過程中不要因為面子問題不敢發問,建議學生在弄不懂的問題上多問同學,多問老師。最好能夠找到水平相當的同學,互相約定好給對方做考察,給對方講解雙方對知識點的認識,互相研究題目。

  同學之間相互溝通時所掌握的內容比問老師的效果更好,因為在互相溝通的時候可以帶者任何疑問,可以很容易的將思維的漏洞補齊。

  3、正確處理作業和練習

  在處理作業上,千萬不要死磕題目,記住兩個原則:

  一、不要和自己過不去。第一遍做不出來或做錯就直接先放棄,但是要保留這道題,每天抽1~2分鐘看下這類不會做的題,無論是看課本也好,聽老師講解也好,做到一眼看出這題怎麼做時,再動手做,並將這類題型留好。

  二、要加強互動性。不僅是和同學之間的互動,還要和課本進行互動。做完作業不要看對答案,留到第二天把有困難的和同學交流,或第二天看別人怎麼做,然後問他怎麼想的。如果不善於問同學,至少等到第二天再看課本或是答案。

  無論對錯,看答案或對答案的過程中儘量回顧當時我是怎麼想的,與別人差別點在哪裡。這樣,儘管你當時沒有“獲取”答案,但是留下了疑問,又多一些時間來探討自己做題時的思維。

  當基本弄懂一個章節後,一定要定期回顧,如一週的時間後,翻一下課本,這周學了什麼,然後給自己限制時間做幾道題,用以驗證自己哪些內容真正是明白了。通過這麼練習,遠遠比大量做題效果好的多。

  4、利用每一次考試做好三件事

  處理考試上,要認同自己。分數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到的那些分數和你得不到的分數,畢竟不是高考,當前階段分數的高低沒有任何意義。

  你只需做三件事:

  一、根據你所獲取分數的部分,整理你當前會的知識,會做的題型。

  二、根據你所丟的分數,立即迴歸課本,看完課本後再做一遍。

  三、拿著卷子問自己,當時做對的題自己是怎麼想的,不會的題當時是怎麼想的,現在會的題和當時不會做時差距在哪裡。

  5、努力很重要不要瞎努力

  很多人認為高三有一年的時間,只要花時間肯學,成績一定能上去。其實這話是不對的,考試並不是你一廂情願的付出就有收穫的。

  同樣一個事物,有的人幾秒鐘就可以認知,有的人花費幾天的時間也難以理解。這其中的差距是什麼呢?

  方法很重要,看問題的角度也十分重要。做英語題最大障礙是單詞不認識,希望在大量做題的過程中吃透英語單詞。其實他的出發點就根本錯了。

  英語是一門交際語 言,美國文盲都能說的很溜,他們認識單詞嗎?不認識。會犯語法錯誤嗎?不會。他們懂句子結構分析嗎?不懂。但是不影響他們交流,並且說的很標準,很規範。

  那 麼我們就直接從英語的實用角度上去學習英語,通過讀課文,揣測其句意,哪怕你並不知道考試這道題考察你什麼,但是你畢竟能夠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做出來。

  這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導致學習考試的方法也不同,當你找到最適合的方法時,就是你突破的時候。當你還停留於死記硬背,盲目做題時,那麼是你停滯不前的時候。

  至於方法,有學習的方法,有考試的技巧,這些都是方法,如前面說的,根據英語用來交流的表達習慣,及語意的精確原則做題,就是一種方法 和技巧。

  如英語完型填空中凡是關聯詞、轉折詞必然有暗示,也是一種方法和技巧。像選擇題,我們完全可以忽略中間過程,只得出結論,就有很多方法。

  如數學關於取值範圍的,我們可以根據選項來取特殊值代入驗證。如文史類***甚至生物***選擇題,我們完全可以按照語文閱讀理解的角度去分析出最佳答案,即使某些知識點遺漏了也能得分。

  在日常學習上,定期歸納、總結等,只要適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

  高考備考方案

  1、進行典型題訓練,提升實戰能力。

  高考黃金定律之一就是典型題法則,其實如果我們把高考的方向把握準了,高考的出題模式弄清楚,平時的學習會很輕鬆。不只是在數學、物理這樣的理科有典型題,文科的東西也是遵循這一原則的,比如語文的作文,一篇文章好的結構、好的句子,我們都可以用來模仿。比如“誠信是小朋友將拾到的一分錢放在警察叔叔手裡時臉上的笑容,是少先隊員宣誓時眼中的閃光。誠信是焦裕祿推開鄉親柴門送去的那一陣春風,它是孔繁森將藏族老媽媽凍傷的雙腳捂進懷中的深情。”這是關於誠信的比喻,就可以借鑑一下。仿造句子。如:誠信是開國領袖面對新中國第一縷曙光作出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召喚。誠信是繼往開來的領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國要實現偉大復興”的決定。學習就是一個由模仿到駕馭的過程,我們在借鑑別人精彩點的同時也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最終由量變到質變,使我們成為一個出口成章、才華橫溢的人,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2、構建知識體系,進行專項練習。

  體系是綜合的根本,專題是提高的保證。我們在回憶資訊過程中會出現的暫時性的遺忘。高三學生在考試時經常答案就在嘴邊就是寫不出來這種情況就是我們所說的“舌尖現象”,它常會影響到考生的情緒、信心,所以必須加以克服。高三學生張揚在平時要紮實地學好知識,通過形成知識網路建立起有效的知識體系,藉助理解記憶等方式調動複習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的知識,建立起有效的檢索體系,在需要運用知識的時候能準確、及時地提取出來。當遇到舌尖效應時要保持冷靜、放鬆,這樣可有助於知識的回憶。

  3、形成考試體系,訓練解題思維***迅速做題技巧訓練***。

  很多題型可以歸類挖掘共性,尤其是理科題型,題目和條件都有其內在的關係點的,一般的解題入手方法不外乎為順著題意來,或者以尋求的結果為出發點逆向推導,只有學會從題目本身尋找做題的入手點,或形成一定的解答思維步驟,才能在考場上適應任何題,立於不敗之地。所謂的考試體系就是構建在考試時第一遍的做題思路,到這時候可以減弱我們研究題目本身知識點的比例,加強研究做題第一思維的比例,通過同類型套題來總結和調整第一次想的方向,及歸納其中解答的思維共性,是能夠快速幫助我們獲取分數的。

  高考已經進入倒計時了,很多同學開始發急,所謂欲速而不達的道理大家都明白,這時候千萬不要麻木做題,看到什麼題抓來就做,做對了不去總結提煉這種思想的話,只能說你會這道題而已。做錯了看答案聽講解明白了而不去思考“憑什麼這麼解答”,到考試的時候還是不會的,做題千萬不能和口渴猛灌水那樣,除了肚子漲,啥味道都沒留下。

  4、當前階段的幾種常見備考方法指導。

  當前階段備考方法不外乎是題海戰術+課本反覆檢視。較為科學的學生已經開始歸類解答,或歸納之前錯誤的的題型。更有技巧的一些學生已經開始進行構建型別模型***以典型題為原形***,並開始漸漸網化知識體系了。我們的建議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根據自身獲得最大的效果,適合隨大流的跟著學校老師走,基礎掉隊同學們就該上課的時候記好筆記,其餘時間多花些時間在課本與基礎習題上***課本章節後習題練習***,感覺在學校已經無法提升的同學,利用套題演練,型別歸納來總結和提高自己的做題精確度和速度,這時候往往是思維的比拼,而不是“努力程度”的比拼。與其花費大量時間盲目做題,不如多花點時間總結歸納會做的題型中的思維步驟,解答步驟。對於會做題,臨場發揮不佳的學生,可以通過連續長時間的做套題,或者想辦法耗盡精力後***如長跑後,衝刺跑後***,再做卷子,或壓縮做題時間***2/3~3/4的考試時間做完卷子***,以訓練考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