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閱讀答案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為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作,這是一首新巧別緻的送春詞,抒發惜春之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閱讀材料

  粉蝶兒 和晉臣①賦落花

  辛棄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②。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後,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③。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注】①晉臣:辛棄疾的朋友,寫有《落梅詞》。②雨僝***chán***風僽***zhòu***:風雨交相摧折。③醇酎***zhòu***:醇美的濃酒。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閱讀題目

  ***1***“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和“輕薄蕩子難久”分別寫出了春天怎樣的情景?***3分***

  ***2***賞析詞中畫線的句子“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4分***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閱讀答案

  ***1***分別寫出了昨日春花爛漫、而今春天飛逝難以久留的情景。

  ***2***示例:

  春天離去,詞人與淒涼愁悶的情緒相約,在楊柳岸邊等候春天的歸來。這句話用"約"和"候"來表現惜春盼春的感情,化虛為實,情感表達形象生動。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賞析

  此詞自闢意境、寫法新奇,通篇用比擬手法,一氣貫注,寓意深沉,風格綺麗宛轉,色彩濃麗繽紛,是詞人婉約詞的代表作之一。夏敬觀評日:“連續誦之,如笛聲宛轉,乃不得以他文詞繩之,勉強斷句。此自是好詞,雖去別調不遠,卻仍是裱麗一派也。”用十三女兒學繡喻春光豐滿,用輕薄浪子難久比喻風雨對春花的摧殘,護花愛美之意的深處,是對美好生命的熱愛和呵護之心。落花將春水釀成醇醪,與人之清愁約會,想象奇妙,餘味無窮。

  為了加大“賦落花”的情感重量,詞章從“繁花”切人:“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如果依現代女性年齡標準看,十三歲不過是剛剛踏進中學校門的稚氣十足的少女,談什麼拈針學繡。也許是中國古代女性早熟吧,十三歲被視為“豆蔻年華”的妙齡期。如唐代詩人杜牧就這樣描寫他喜愛的歌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贈別二首》其一***詩人把“昨日春”比成“十三歲女兒學繡”真算是善於創新的神來之筆:如果把“昨日春”比做一位姿容嬌美而又技藝精湛的成熟的繡花女,憑著豐富的刺繡經驗,當然要講究個疏密相間,濃淡相宜的美學原則,決不可能把每一朵花都繡得同樣鮮豔肥大;只有十三歲少女如春蕾初綻,涉世未深,心地不雜一絲塵滓,有少女的聰慧和青春的熱情又不工於心計,學起刺繡來,全神貫注,一絲不苟,一枝一葉自然會繡得豐盈而厚實,真個是“一枝枝不教花瘦”,體現了春陽普照,春雨均沾的春的特點。這正好顯示了奼紫嫣紅、繁花似錦的濃郁而熱烈的春光。

  詩人寫春鬧花繁的可喜,正是為了反襯春去花殘的可惜:“甚無情便下得雨儇風倦,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大自然真個是太無情了,竟忍心讓風雨一個勁兒摧殘折磨著春花,使零落殘紅嚴嚴實實地覆蓋著園林地面,簡直像鋪上一層地毯一樣。春花隨風飄落,地面或厚或薄,那厚處猶如紅色地毯上疊起的皺紋。這落紅狼藉的景象描畫,昭示了詩人對花落春殘的惋惜情懷。

  下闋,詩人從對“昨日春”的深情關注中轉到對“而今春”的藝術觀照:“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詩人對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他簡直把春當成理想中的情人。春,本是歲序中一個季節,詩人不但使她有明確的性別、具體的年齡,還有鮮明的個性。當寫到東風君臨大地、萬物開始甦醒的“昨春日”,詩人把她比成十三歲的妙齡女郎在心愛的繡物上繡進少女的柔情,繡進青春的智慧,一心繡出人間最美麗的錦繡;當寫到春盡花殘的“而今春”,詩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專、朝秦暮楚的浪蕩子。這不但充分體現出詩人愛春惜春真摯情懷,也收到了詩歌口語化的美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