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取氧氣教學反思製取氧氣課後反思
製取氧氣的重點是氧氣的製法及實驗操作,製取氧氣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實驗室裡製取一種新物質,所以對於製取的基本步驟非常陌生。有哪些關於《製取氧氣》的課後反思?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製取氧氣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你。
製取氧氣教學反思篇一
本課題的重點是氧氣的製法及實驗操作,難點是催化劑的概念,本堂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在實驗室裡製取一種新物質,所以對於製取的基本步驟非常陌生,因此老師如何引導是這堂課的關鍵。
這堂課我通過“反應原理-藥品-儀器-實驗步驟”的基本設計思路進行教學,首先提出問題“實驗室中如何獲取氧氣”來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然後和學生一起探究實驗室中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儀器和藥品,並通過一些列問題的提出通過小組合作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實驗中獲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從而上升到獲取物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據反應原理及儀器藥品,歸納得出實驗方法、步驟。課上學生能夠主動的思考問題參與到學習中,小組合作充分,學習的積極性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對於教學目標和重點的把握需要進一步提升。本節的重點氧氣的製法,也就是物質獲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劑”是一個基本概念,是本節課的難點,但教學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難點。
二、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效率包括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學到多少。在“氧氣的實驗室製法”中就要求學生獲得獲取物質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過多的糾結於小問題和細枝末節。在這一方面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從製取氧氣中提取獲取物質的思路,則可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獲取物質的思路”的一個相關圖式,從而形成較強的知識網路。另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是學生“怎麼學”的關鍵。新的課程理念要求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感興趣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廣泛的採取“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相結合,使學生更好的體驗感悟化學的神祕和魅力。為了達到目的,教學上花時較多,易拖堂。
製取氧氣教學反思篇二
在《製取氧氣》這節化學課教學中,實驗是否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在以往的教學中,對於無法看到明顯實驗現象的實驗,我一般都會直接給出答案,因為重新做會浪費時間而影響教學程序。但這樣做學生就會有一種錯覺:老師做實驗不是為了探究實驗結果,而是為了應付教學要求而實驗。這樣形成了一種灌輸式教學而缺乏師生互動教學過程。因此教者在用加熱過氧化氫溶液無法得出正確實驗現象時,想到了如何來面對這個問題,是直接揭示答案,還是引導學生去探究這對矛盾中,我選擇了後者。
當我宣佈實驗失敗的時候,學生感覺到:老師也不一定就是權威,也會出錯。這就給了學生懷疑的機會,無形中也鼓勵了學生去進行深入思考,引導學生不迷信課本,不囿於常規,勇於提出自己“別出心裁”的猜想。現在的創新教育就是要求老師在這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鼓勵學生去懷疑、去探究,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超越書本、超越自我的目的。在新課程如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背景下,由教者演示實驗的失敗而引起了學生對課本、老師的懷疑,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得了最後的成功。
任何現象的出現總有其原因,尋根究底這是創新的起點。所以我認為,當出現實驗現象不明顯時,老師應儘可能有一種“換位”意識,從學生的角度來對待實驗的失敗,放下老師的“架子”。在教者實驗失敗的時候,學生也明白書上的實驗確實有問題,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他們也就不知不覺進入了探究中,把自己當作一個真正的探究者,大膽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然後在互相的爭論以及老師的演示實驗中明白了錯誤所在。既然不是這個原因,肯定是其它什麼原因,於是學生又進入了更深的探究中。這時學生已經不再是一個坐在底下被動接受知識的聽者,而是探究活動中的主體。
師生共同探討的過程,明顯體現出師生互動的過程。在跟學生一起進行探究的時候,老師應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教師鼓勵學生對問題發表不同的見解,對他們提出的見解中合理的部分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對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詳細的分析,用學生能懂的理論或實驗來說服他,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老師要及時加以幫助,以確保探究能順利的進行下去。在學生想到乾燥氣體、收集氣體後再檢驗等方法時,由於他們知識的缺乏,後面的探究活動就無法進行了,教者及時介紹了乾燥裝置和收集裝置。這樣探究活動就得以順利進行,同時也鞏固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原來老師還是一個智者。
新課程改革的確帶來了我教學觀念和方式的改變。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善於發現機會、尋找機會、製造機會,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究活動,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的懷疑勇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到磨練、昇華,使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製取氧氣教學反思篇三
本次實驗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主要是起到了結合一種教學模式探討課題的作用,本次實驗過程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為今後化學活動探究課找到了一條可行的路徑,從多個方面實現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標。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首先,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恰到好處,無論是從知識儲備的考慮上,還是學生能力和技能上,都適合多數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學習,事實證明,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在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知識的掌握和昇華、動手能力、實驗評價能力等都通過幾個環節的課堂設計得以體現,尤其是知識的昇華,通過習題反饋,學生掌握的非常準確。
其次,學生的表現方面,這堂課的課堂氛圍很好,學生活躍,參與性高;在實驗環節中還凸顯了一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在對知識的掌握和辨析上,體現了學生良好的領悟能力,能夠明辨對錯,堅持真理;在習題訓練中還體現出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的準確理解和問題處理的準確性,說明多數學生都認真聽課,仔細理解,學習態度積極;在總結評價環節,學生們也能夠有自己的見解,推選出本組從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知識儲備、習題解答等不同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對自己和同學都有正確的認識。
再次,本節課中還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比如在一道習題的PPT製作中出現了一個問題,即習題答案給錯了,我抓住了這個時機,運用教學機智化解了問題,並有效地考查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準確性;在四組學生活動中,有兩組在製取氧氣時在規定時間內沒能製取成功,可是聰明的他們,在提問討論環節又佔了上峰,為自己扳回了一局。
二、不足之處及努力方向
在此基礎上,課題組對本次實驗研究的提出了以下意見和建議以及下一步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實驗方向。
首先,教學環節有些前緊後鬆,學生活動時間不夠充足;
其次,評價討論階段學生參與性不足,一些規律如果由學生總結出來更佳;
再次,問題設計還是略欠梯度,沒能做到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好的表現。
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仍然延續目前的方式,繼續探究其他不同課型中如何做到有效改變學生的厭學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