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如何

  黑格爾是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孔子是著名的思想家。那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希望對你有幫助!

  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

  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非常差。他說實際上在孔子那裡,只有一些我們不能獲得特殊教育的老練的、善良的、道德的教訓。他認為孔子所論及的常識道德是我們在任何民族都可以找到的、毫無出色點的常識道德,有些甚至比在中國所找到的更好。孔子只是一個沒有思辨哲學的世間智者而已。

  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也從儒家經典《論語》上進行了說明,他認為《論語》也無太大實際價值。《論語》中孔子要求人們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但這義務並不是內心自由的情感也不是主觀的自由,只是基於形式上的一種表達方式。

  黑格爾還認為孔子的哲學就是國家哲學。在中國,除了皇帝之外的臣民幾乎都沒有自由可言,中國的道德學說就是為政治而服務的。君臣之間的關係就猶如家庭之間的關係。在家庭裡,他們生活在血統關係和天然義務的不自由單位裡面,所有號令都由皇帝釋出,皇帝的號令就是家長的指令,他們並沒有個人的人格。

  在國家裡,大家長的關係也最為顯著,皇帝作為政府的基礎就如同家中的嚴父,因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一切法令都是從他出發。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也延伸到了宗教方面。他說,在中國平民沒有獨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依賴自然界的各種物件,其中尤其依賴上天。孔子的道德學說與這種自然宗教是相結合的。

  孟子對孔子的評價

  孟子與孔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人,算得上是老鄉,而且孔子身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孟子是孔子再傳弟子子思的學生,那麼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師爺了。這樣特殊的淵源下,孟子自然對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經評價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聖人,是古今先賢的楷模,對孔子的評價是非常高的。

  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聖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賢,孟子認為所有的聖賢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對孔子推崇備至。他曾經非常遺憾自己晚出生了幾十年,無法親自當面向孔子討教學問,無法親身領會孔子的智慧。於是孟子就效仿孔子周遊歷國,當然了他的聲望比不上孔子,所以無法帶著眾多的弟子一起,但是他不辭辛苦,常常形單影隻與各國的國君和大臣們辯論,極力推銷儒家的學說思想,雖然最後跟孔子一樣以失敗告終,自己也悶悶不樂,鬱鬱而終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不過孟子的辛苦沒有白費,他好學不倦,勤于思考,不僅繼承了孔子的理論,而且通過自己的學習擴充套件和發揚了儒家的思想,使得儒家學說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提高了儒家思想的境界,將儒家學說帶到了一個新高度,受到後人的尊敬。後世常以“孔孟”將他與孔子相提並論,而且被尊稱為“亞聖”,僅次於孔子,在儒家學派裡威望很高,他的著作《孟子》也是儒家經典之一。

  孔子生平簡介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就是說要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就是說根據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孔子的思想對中國的發展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貴族,是商湯的後裔,商亡後,微子啟建立了宋國,死後傳位給弟弟微仲,其後世得孔姓。孔父叔梁紇六十六歲娶得顏氏之女顏徵在,彼時顏徵在還不滿二十歲,年齡相差有點大,這在當時於理不合,所以兩人住在尼山,後得孔子。

  孔子三歲時父親病逝,被父親的正妻趕出家門,孔子長大後深知努力學習的意義,志在學問,後踏入仕途。魯國內亂時,孔子逃到齊國,齊國大夫欲加害於他,後又逃回魯國,經過這麼多年磨練,已小有成就。與季氏出現矛盾後離開魯國,開始了周遊列國旅途,先後到過衛國、陳國、蔡國、葉國等國,均未得到重用。最終回到了魯國開創私塾,專心教學。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歲時病逝,很多弟子為他守墓三年,只有子貢一人守了六年。

  孔子修訂了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他和他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被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了《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