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對杜甫的評價如何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自稱少陵野老,被後人尊稱為詩聖,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後人對杜甫的評價,希望對你有幫助!
後人對杜甫的評價
杜甫是唐朝的大詩人,所寫之詩銜接了盛唐至中唐的過度時期,從他個人經歷乃至國家大義無一不體現出杜甫對人生抱負的變化和一顆忠君憂國的執念。杜甫所寫之詩包含著生動的形象和熱切的情懷,更有擔憂的愁緒,展現了這個過渡時期的重大的變化。
杜甫因此被稱為是詩聖,和李白合稱為“李杜”,而他所寫之詩更是給後人還有留下深遠的影響,因此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對戰亂中的百姓尤其同情,一直對黑暗腐朽的政治風氣給予批判,他甚至願意為了改變這個現象而犧牲自己,故其詩一直貫通憂國憂民的主線,可見其偉大之處。
杜甫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很是熱愛,他前期所作之詩皆是他偉大的抱負和對大好河山的描繪,他十分嫉惡如仇,熱愛人民,所以他詩歌的穿鑿有著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時代特色。
唐代著名詩人對杜甫的評價是“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雖然杜甫在他生前並未受到很大的重視,其詩也未得到很好的推廣,但是他卻在後世留下不可磨滅的影響,在詩壇上有一定的地位,也因此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風格。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是“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可見杜甫所影響的程度之深,在我國曆史上村存留的影響之大。
杜甫草堂簡介
杜甫草堂現如今有兩個,一個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另一個也在四川省,不過是在綿陽市。而今作為四川省重點旅遊開發專案,更為廣泛接受的是位於四川綿陽三臺縣的三臺杜甫草堂。被稱之為是四川省第二大杜甫紀念堂,當然排在第一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但是知名度卻遠及成都杜甫草堂。下面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綿陽三臺杜甫草堂。
三臺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縣城西邊的牛頭山上,是三臺縣城牛頭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偉大著名愛國史詩級別的詩人杜甫先生的紀念遺址,整個草堂裡面亭臺樓閣,風景如畫,十分注重生態建設和園藝建設,在不破壞原本草堂的基礎上增添了很多景緻,並註明了杜甫生平的簡介,另外還有杜甫先生在三臺縣的生平事蹟和詩歌著作展覽,可為打造了一個精緻獨特的草堂。整個草堂是建在原來明代的工部草堂的遺址上的,並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做了重建,整個一復古園林,更廣泛吸引遊客。
另外,坐落於四川省省會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已成為一個標誌性的博物館型別的草堂,是國家為了紀念被稱之為“詩聖”的偉大歷史詩人杜甫先生而修建的博物館,並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因此處杜甫草堂所在位置,又被稱之為浣花草堂。但歷史上的杜甫草堂在杜甫離任成都之後就已經不復存在了。據歷史記載,五代時期詩人韋莊重尋得杜甫草堂遺址,而後重新修建,而後,歷經數朝杜甫草堂均被多次修復,從而儲存至今並最終被建作紀念性博物館,併成為如今歷史文化聖地和著名旅遊景點。
杜甫簡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自稱少陵野老,被後人尊稱為詩聖,其詩被稱作詩史,對我國古代詩歌的影響深遠,是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出生於北方的名門大士族,家族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陽杜氏,自祖父杜審言起舉家自襄陽遷至鞏縣。杜甫小時候家境優厚,生活寬裕,年幼好學,七歲能成詩文,不過杜甫小時候也十分頑皮,院子裡棗樹熟了的季節,一天可以上樹不知幾回。
杜甫十幾二十歲時好遊歷,四處出遊,24歲時考試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兩人一見如故,談詩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時節二人告別,杜甫結束遊玩回到長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轉折,由於杜甫家學淵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達了他理想中的生活與抱負,另一方面顯露了他關懷民生與駁斥政治醜惡的思想,逐漸走上了憂國憂民的創作道路。隨著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漸陷入困境。
此時杜甫仕途也不順,遭遇科考鬧劇,士子全數落選,無奈之下轉投權貴之門依然無果,困居長安十年,鬱郁不得志。
後來遭遇戰亂,杜甫顛沛流離也始終不忘牽掛國家與百姓憂患。此後,杜甫在官場流離,遭遇了世態炎涼,在此期間他創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開始在外漂泊,社會動盪,杜甫對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艱苦,此時作品的產量也極大。
此後,杜甫在船上飄蕩,思鄉心切卻因生活艱苦而不能北上,最終於大曆五年冬,死於一艘小船上,享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