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簡介

  引言: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慾”。

  

  《朱子語類》即朱熹與其弟子問答的語錄彙編。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類編排,於鹹淳六年***1270年***刊為《朱子語類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語類》。此書編排次第,首論理氣、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問題,以太極、理為天地之始;次釋心性情意、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論知行、力行、讀書、為學之方等認識方法。又分論《四書》、《五經》,以明此理,以孔孟周程張朱為傳此理者,排釋老、明道統。《朱子語類》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內容豐富,析理精密。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漢族,字元晦,後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其父朱鬆,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後徙考亭。其父朱鬆,進士出身,歷任著作郎、吏部郎等職,因反對秦檜妥協而出知饒州,未至而卒。此時朱熹14歲,遵父遺命,師事劉子□等人,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試、貢試。榮登進士榜。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祕閣修撰等職。後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冑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諡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是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朱子語類選摘

  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至於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遽***jù***〕倉促。取捨於其間。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於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說互相詰難〔詰***jié***難〕追問、責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於公論〔奪於公論〕被公認的見解所更改。奪,更改、修正。而無以立矣。大率〔大率〕大多。徐行卻立〔卻立〕後退站立。形容小心謹慎。 ,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後其節目〔節目〕木頭節子。 ;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此觀書之法也。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豔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