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自學吉他

  要怎麼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彈唱

  吉他彈唱第一步做什麼,或者說吉他彈唱如何入門。

  首先選好一首彈唱曲。注意:要極為簡短,而且形式為旋律性伴奏***節奏型、和聲伴奏屬吉他彈唱的第二步***。

  然後就是分解,把“曲譜”和“歌詞”分開練習。必須這樣,因為你還不是用鋼琴教唱歌的老師。

  樂譜和歌詞練熟之後,開始嘗試合二為一。

  且慢!不要從頭至尾地彈唱,你還不具備如此的水準。一句句地來,一句句地過關。第一句彈唱不好,不要過渡到第二句。

  如果分句練習還困難,那就改為按小節練習,一小節一小節地過關。

  不管按小節還是分句練習,都要邊彈邊檢查,彈和唱的節拍及音高是否完全吻合,否則,彈唱的起碼要求還是沒達到。

  掃弦

  手指掃弦:

  手指掃弦在第十課有動作的要領。這說的是一般常用方法。有一些人下擊的時候用得是中指不是用食指,當然這也是可以的。這是個習慣的問題,我建議還是下擊的時候用食指。

>

  掃弦還有一個技巧叫切音,在上面加一個點來表示。所謂的切音就是使正在振動的弦停止發聲。這怎麼做呢?

  有兩種方法:

  對於封閉和絃***大橫按和小橫按的和絃***將左手放鬆***注意不是離開弦***,這樣就可以將琴聲止住。

  而對於開放的和絃就需要用右手手掌魚際部位***拇指外側或小指下方內側***輕按琴絃,使弦停止發音。切音的時候食指要離開拇指,就不是拇指和食指交叉成“十”字。右手切音的難點在於止弦要迅速而且動作要輕。

  無論左手切音還是右手切音,要想切得乾淨利落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切音的時機。大多數人易犯的毛病是切音時間提前,也就是在琴絃還沒有完全振動發聲之前就開始消音,這樣發出的是“噗噗”的悶音而非切音***悶音也是民謠吉他中的一個技巧***。一般情況下小指下方內側使用較多,如果切音後需要立即往上回掃,這時一般使用拇指外側。

  Pick掃弦:

  Pick的掃弦在第十二課也有論述,切音在Pick中也有的。方法和上面相同。只是在Pick中一般都是用小指下方內側部位切音。更復雜的悶音奏法在民謠吉他技巧中會有論述。

  Pick掃弦清脆悅耳,層次感,顆粒感都較手指掃弦更好,我的建議是使用Pick彈奏掃弦的歌,而對於分解和絃,特別是有雙音的歌曲用手彈比較好,其實這個大家一看到譜就知道的。

  掃弦的動聽與否還須注意把握節奏的感覺。關鍵是強弱要分明,時值要準確。

  掃弦何時上擊何時下擊,我建議是按譜上的標法。如果你練習了很多很多種的型別,你也可以不按譜上標的,只要你的節奏是對的,彈的順手就可以了。

  右手切音在Pick中用的不多。更多的是用到了悶音的技巧。右手切音代表作品有克萊普頓的《LaYLa》,齊秦《九個太陽》等等。

  大家要練好左手的切音,這是表現民謠吉他魅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巧。

  有首經典的純掃弦的歌曲:崔健的《花房故娘》,純掃弦的歌曲,應用了和絃外音,很有特點。和絃外音常常可以在掃弦當中夾雜旋律,彈奏的時候左手要和右手配合好,開始可以慢練。

  變調

  每個演唱的人的音域都不盡相同,我們跟著唱片裡的歌星學唱一首新歌時,總覺得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這樣會影響你對歌曲的表現,甚至會破壞你的嗓子。所以我們必須學會變調。

  如何變調呢?很簡單的。

  ⅠⅡmⅢmⅣⅤⅥm

  C調CDmEmFGAm

  D調DEm#FmGABm

  E調E#Fm#GmAB#Cm

  F調FGmAmbBCDm

  G調GAmBmCDEm

  A調ABm#CmDE#Fm

  我們變調的時候,你只要對出原譜中的和絃級數,再將它們套到新的調上就可以了。

  例如:再C調中是C→F→G→C ,它的和絃級數是這樣走的Ⅰ→Ⅳ→Ⅴ→Ⅰ,而如果升高一個調到D那麼就是這樣的D→G→A→D。很簡單吧!

  如果我們變調到一的有降音的調,如bB,和絃可很難壓,怎麼辦,這時可以使用變調夾***Capo***。變調夾有各種各樣的,這是一個高階變調夾。

  我們可以到琴行或百貨買到常用的變調夾。

  當我們把變調夾夾在第一品的話,所有空絃音升高了半度。這時如果你用C調的指法彈奏,則曲調變成了#C調。

  這是一個變調夾使用的圖。

  我們這樣使用,如果定調升高半音,則將調子順時針方向進一格;如果定調減低半音,則將調子逆時針反向退一格。而調子的變化的格數就是變調夾要夾的品位數。例如:我們把bB調的歌曲改為G調,應該逆時針退三格。我們把變調夾夾在第三品,用G調指法彈奏。

  有人會說我學了一個調的和絃就可以,用變調夾就可以萬事大吉。記住民謠吉他伴奏講究的是效果,除非你不想進步,多彈一些原版的譜就知道。

  使用變調夾還可以產生一種清脆迷人的效果,這是變調夾的特殊用法,如《睡在我上鋪的兄弟》,《Scarborough Fair》等等。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