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考現代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在江蘇高考語文試卷中,現代文閱讀是考察的重要閱讀題材之一,為了幫助大家進行閱讀訓練,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江蘇高考現代文閱讀原文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群己之辯”始於孔子,是對於群體和自我關係的討論、探究和反思,包括自我和群體***國家***、自我和他人的關係。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是指個人的立身與成德,“立人”則是指立他人和促進群體的完滿和諧。從先秦儒學到程朱理學的演變,總體而言,在群己關係上一直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基本是“群體重於個人”,特別強調個人對於群體的義務和責任。這利於激發當代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也利於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儒文化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和諧的人際關係、群體和合、社會穩定有序為條件和基礎,因為身與家、家與國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因此,儒文化主張用“仁愛”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針對學生過分強調自我的思維,進行集體主義觀念教育,引導學生處理好人際關係,自覺遵守道德規範履行社會義務,有其現實意義。

  人的生活可分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義利之辯”中義與利的關係即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道德原則和物質利益的關係。中華傳統文化對待義利關係問題的主流價值取向是重義輕利。儒家向來強調精神生活優於物質生活、道德原則高於物質利益,但對於義利關係的認識也有一個從“重義輕利”“以義制利”到“義利並舉、以義導利”的過程。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但他看重義的道德價值的同時,也肯定利有其合理性,只是強調要“義以為上”和“見利思義”,凡是符合道義的正當的利益才可以考慮, “義”與“利”的衝突在當今更為激烈明顯,一些學生過分追求現實功利,過分擴張物質欲求。因此,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就要繼承這種“以義導利”的義利觀。

  “天人之辯”是指對於天和人之關係的討論、探究和反思;總體而言,從先秦儒學到程朱理學,在天人關係上一直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基本上是“天人合一”思想。孔子日: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但同時他也強調“畏天命”的必要性。孟子則明確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他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可見,儒學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具有注重人文價值理性之特點的。這種思想中高揚的人文價值理性,對遏制當代社會存在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將會發揮積極作用。針對一些學生存在生活迷茫、精神空虛等問題,要引導他們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此外,要繼承和弘揚這一思想中認為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和順應天時,對自然抱有一種敬畏的態度,順應自然才能更好地使社會存在和發展。

  江蘇高考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群己之辯”包括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群體的關係,仲尼的“己欲立”指個人的立身成德,“立人”則指立“他人和群體”。

  B.儒家傳統文化以和諧的人際關係、群體和合、社會穩定有序作為條件和基礎,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

  C.孔子看重義,又肯定利的合理性。他強調要“義以為上”和“見利思義”,認為凡不符合道義或不正當的利,都要自覺捨棄。

  D.整體來看,從先秦儒學到程朱理學,對天人關係的價值觀念基本上是秉承孟子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二項是*** ***

  A.孔子認為人在“群”與“己”兩個維度上都應採取積極的態度,仁者必須既要“自立”又要“立人”,從而形成儒文化的“仁愛”。

  B.儒家強調精神生活和道德原則,但也有一個從“重義輕利、以義制利”到“義利並舉、以義導利”的認識變化過程。

  C.在當今激烈的“義”“利”衝突中,學生要以“義”去規約篩選,當只能選擇其一時,應“義以為上”或“以義為重”.

  D.儒學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中高揚的人文價值理性對遏制我們當代社會存在的工具理性、科技理性將會發揮積極的作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華傳統文化中,“群己之辯”所崇尚的“群體重於個人”觀念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觀念。

  B.對當代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通過“義利之辯”所彰顯的“以義導利”的價值取向來培育他們的社會主義義利觀。

  C.“天人之辯”所倡導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用來培育學生的人文價值理性和生態文明意識,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存在發展。

  D.繼承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形成核心價值觀,可以作為解決學生存在的過分追求現實功利,過分擴張物質欲求思想的重要教育手段。

  江蘇高考現代文閱讀答案

  1、C***表述絕對。從原文“利有其合理性”與“凡是符合道義的正當的利益”中可以明確,利還有其非合理性。因此,“肯定利的合理性”錯。***

  2、A***邏輯錯誤。“……從而形成……”無必然的先後關係。***

  3、D***偷換概念。“傳統文化”應為“以義導利的義利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