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親子閱讀手抄報

  書籍能引導我們進入高尚的社會,並結識各個時代的最偉大人物。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1

  向爸爸推薦的一本書

  今年寒假,女兒元元一直向我和她媽媽推薦一本書《賞識你的孩子》,並說看完要寫心得。

  我一口氣把它讀完,我的感受只有兩個字“震撼”。我也深深體會到了,元元的用心良苦,這是她從多本勵志書籍中,特意挑選出來的。

  這本書講述的是教育專家周弘的故事,書中周弘稱自己是“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撿了一寶”。原本,周弘不幸生了一個聾啞女兒。在他的教育過程中,領悟到教育和生命之間的真諦。無非是看得起自己的孩子,從生命的角度來看待孩子。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愛和人生價值觀的不懈追求。在他賞識的目光下,女兒從一個自卑的聾啞孩子,逐步成長為一個充滿自信的孩子。在有聲的世界裡,交流自如、生活自,16歲就成為一名少年大學生,並評為全國“十佳少年”

  資料2

  親子閱讀的六個原則

  1.適合寶寶的愛好

  選好孩子"愛看"的第一批書,使孩子對書產生好感。孩子愛不愛看書,與父母的培養技巧很有關係。在孩子學習閱讀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對提供給孩子的書刊進行精心的挑選,儘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

  2.貴在堅持

  多些時間給孩子,少些時間給電腦和電視,少些時間做家務。我們家長每日要為工作奔波勞累,所以不會有太多的時間給予我們的孩子!其實孩子們也不會剝奪我們太多的時間,每天只要陪著他閱讀15至30分鐘就已經足夠了!

  3.不宜對孩子閱讀過程管得太死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必過多的去管他。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願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為,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誌。適時的對孩子的閱讀提出要求,保護好孩子閱讀興趣,儘可能為孩子提供輕鬆自由的閱讀環境。

  4.提供輕鬆自由的閱讀環境

  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於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型別和範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範圍越廣越好。一般說來,從上小學開始,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逐漸形成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家長應注意觀察、瞭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註定不會長久。

  5.父母樹立榜樣的作用

  在家裡,父母應儘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書,做孩子的閱讀榜樣。言教不如身教,要讓孩子有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同時,還可經常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6.提供多種閱讀機會和形式

  孩子閱讀的時間不能只侷限於家裡和學校裡,也不僅僅是閱讀書籍,逛書店是我們母子週末必做的事情,在書店看一會兒書,每人都選擇一些需要的書本,讓孩子感覺閱讀是生活中必須的事情。給了我不小的驚喜:我發現兒子的語言上有了很快的提高,上幼兒園時老師們都說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並且認識的字非常多,生活中這樣的點點滴滴很多,我們為此感到欣慰,這可是在平日的閱讀中慢慢積累起來的呀,然後再在生活中自然地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