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我愛閱讀手抄報

  讀書是反思性的理性活動,是提高思維能力的基本手段;讀書又是一種高尚的文化生活,是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徑。做讀書的手抄報,可以提升青少年對讀書的興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的資料

  讀書的名言

  1、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高爾基

  2、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 ——弗·培根

  3、讀書對於智慧,也象體操對於身體一樣。 ——艾迪生

  4、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彷彿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又和老朋友重逢。——伏爾泰

  5、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列·托爾斯泰

  6、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

  7、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歌德

  8、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莎士比亞

  9、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0、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別林斯基

  讀書的感覺真好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古人對讀書深有感觸,情有獨讓閱讀,成為生命的組成部分。——題記

  兒時的我,是那麼的放蕩不遜;兒時的我,是那麼的天真幼稚;兒時的我,是那麼的貪玩不羈。

  父母為了改變我與生俱來的大大咧咧的個性,於是把我交給了書。從此,書,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曾記得,兒時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留下了心酸之淚;情竇初開時席慕容的詩打開了女孩子隱祕的內心;曾記得,在一片沉思中被餘秋雨先生帶著走了一段文化的苦旅;曾記得,讓曹文軒爺爺牽著手,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心靈的洗禮;曾記得,在《邊城》似幻如夢的歌聲中摘得大把厚實的虎耳草;曾記得……上帝給了我一次生命,我卻要在書中偷偷的雙生。

  如果,要讓我獨自一人去遠行,我一定要帶上一本書。有人會問:“那你豈不是要看成百上千遍!”我會回答:“是的,我願意!”一本書讀上千百遍有什麼奇怪的呢?古人說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你一遍一遍的讀,一遍一遍地悟,就會發現,哦!它原來還有這層意思在裡面。就好似,你與你的朋友見了一百次面,難道以後就不見面了麼?每一次的見面,交談。你都會發現,哦,原來他還會這個!你在自己家住了很久,難道回了一百次後,就不會了麼?你每一次回到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哦!我家這樣看更美!

  讀書,是快樂的,是安逸的。不妨試想一下:當你案頭放著一杯飲品,手中捧著一卷書本,聽著耳邊沙沙的書聲,聞著絲絲淡淡的書墨之香時,是何等愜意,何等安詳,何等舒暢。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要有這樣一種心態是多麼不易,多麼難得啊!

  有人說,一本書是一片葉,一葉知秋;有人說,一本書是一場戲,一戲人生,而我說,書是我生命的組成部分。

  名人好讀的故事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