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司溝通的重要性

  在職場中,要想與上司進行有效地溝通,這就需要你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任何一個崗位上的員工都需要跟上司、領導打交道。大部分員工的感受都是“伴君如伴虎”,上司永遠是不可捉摸的。於是乎,縮手縮腳,如履薄冰。其實,與上司的溝通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每次去上司辦公室彙報工作,林芳總會緊張異常,將要說的話在心裡演練幾回,可最終還是難免表達不善,結結巴巴……

  一早,當某機械裝置有限公司新職員王濤和總經理相遇在電梯,儘管老總主動跟他說話,他還是感覺手足無措,連呼吸都小心翼翼……

  上週,某文化傳播公司祕書趙丹捱了批評,原因是未將一份重要的專案報告,及時反饋給總經理,因為面對老總,她感覺底氣不足,能少接觸一次是一次……“老總的創業故事公司里人人皆知,我內心雖然很欽佩他,但一面對就緊張,生怕哪裡出了問題。”在昨天的採訪中,趙丹這樣說。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職場,“懼上”成為一些人職場發展的人際瓶頸。面對上司,他們存在著難以消除的距離和敬畏感,從而不自覺減少與上司面對及溝通的機會。

  “我很渴望像我們老總一樣成功,但自己跟他相比太渺小了,也許是敬佩,也許是自卑吧。”一家IT公司銷售人員陳杰談到自己“懼上”心態時,這樣解釋道。“有時很想請教老總一些經驗,但一來怕老總忙,再則擔心不被重視。”

  剛進公司不久,某電子科技產品銷售公司職員郭亮就不巧碰了上司的“釘子”。老總投了大資本運作的新專案,初期的經營情況並不好,在一次會議上,幾個銷售員跟老總反饋的資訊都不理想,老總的表情馬上嚴肅起來,而郭亮恰好提出一個基本的技術問題,老總的語氣嚴厲起來,責備郭亮不注重學習,連基本問題都未弄清,這讓他此後一直心生畏懼。

  “我剛上班時,就有人告訴我,少跟上司接觸,言多必失,而事實證明,跟上司的有效溝通十分重要。”外企職員孫惠告訴記者,一次,她跟一位同事因工作職責分配不清,影響了業績,迫於無奈,她第一次試著跟上司發了封郵件,詳談了此事,事情得到圓滿解決,孫惠終於嚐到與上司勇敢溝通的甜頭。“只要能達到有效溝通,可以採取多種合適的方式,而不必強迫自己直接面對。”孫惠說。

  其實,並非“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在於員工怎樣去“摸”,這就要求員工要好好地掌握與上司進行溝通的語言技巧。一個會說話的下屬不但在職場中受歡迎,而且在其他任何地方也都是受歡迎的。

  三國演義裡有這樣一個例子:曹操怒斬楊修片段,主要是分析員工該怎樣與上司進行語言溝通。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綱斧,繞寨私行。只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由這則故事可以看出曹操只是猶豫不決,遂以“雞肋”為號,但未下令退兵,但楊修自以為洞察其真實意圖,自作主張,視領導權威於不顧,是其罪名一也;大軍初敗,軍心、士氣為重,楊修擾亂軍心,是其罪名二也。最後,告訴員工不要以自己的看法、想法來替代上司的指令,自作聰明反被聰明誤。尤其是作為企業的行政人員,在傳達上司的指令時,不但要把握好說話的時機與場合,而且更應該掌握好與上司溝通的語言技巧。應該從上司所處的實際環境,發出指令的背景,來領會其真實的意圖。

  由此便可以歸納出與上司進行溝通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主要有:

  要把握與上司溝通的語言技巧與說話的時機和場合,依據上司所處的場合和當時的心情注意領導的眼睛和手,能夠了解上司的意圖是什麼。

  溝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理解,而是為了消除誤解,掌握好語言溝通的技巧比溝通的內容顯得更重要。過程不愉快,結果肯定不滿意。溝通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事實上,溝通無處不在!不僅人際關係需要進行溝通,並且在事業上也需要溝通,同時相互合作也需要溝通,然而,更為重要的是與上司也需要進行溝通,並且還必須掌握與上司進行溝通的語言技巧。

  當自己被提拔時,也應該掌握與上司溝通的技巧。

  在如今的職場中,“有德有才之士”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是十分正常的事。這些人大都年富力強,前途遠大,不管他們自身願不願意,一旦到了領導崗位,就一定要掌握說話的藝術和技巧。在被提拔之前,你或許是個芝麻大的小官,或者只是個普通職員,話說得好不好,對你的影響不太大。可現在不同了,你成了領導,成了別人的上司,你說出來的話,要影響到很多人。古人認為,**之妙,妙在心機和口舌,因此,儘快學會說話是你成為領導之後無法推託的課程。

  當你被提拔之後,原來的上司或許成了你的同事,而原來的同事成了你的下屬,這種變化使得你與他們之間突然有了一種很微妙的距離感。這時你怎樣說話才能儘快打破這種局面,使他們適應你的新身分呢?

  沒有哪一位上司會喜歡盛氣凌人的下屬,那樣他會感到他的位置受到威脅,如果以後你再想升遷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所以在與上司進行語言溝通時,要會表達,語言要清楚,語音要洪亮、語句要通俗易懂,所表達的意思容易被上司聽懂,不要裝腔作勢。

  說話人人都會,話是否說得動聽,有效果。通過說話的過程給他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並不是每個人的專長。特別是在與上司進行語言溝通的過程中,懂得說話的藝術及技巧特別重要。上司在公司裡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不小心說錯了話,只好自己掂量一下後果吧!

  怎麼與上司進行語言溝通?許多員工都有過在上司面前說錯話的慘痛經歷,對於“與上司溝通的語言技巧”這個問題感到十分地苦惱。

  在與上司進行語言溝通時不要代替上司做出決定,更應該引導上司,讓上司說出自己的決定:比如:劉小詩年輕幹練、活潑開朗,入行不幾年,職位不斷地往上升,沒過多久便成為單位裡的主力干將。幾天前,新老闆走馬上任,下車伊始,就把小詩叫到辦公室並說:“劉小詩,你經驗豐富,能力又強,這裡有個新專案,你就多費心盯一盯吧!”

  受到新老闆的重用,小詩歡欣鼓舞。恰好這天要去上海附近的某個城市進行談判,小紅進行合計後,由於人多,坐公交車不太方便,人也受累,這樣以來便會影響談判效果;打車吧,一輛車又坐不下,兩輛費用又太高;還是包一輛車好,既經濟又實惠。

  小詩拿定主意之後,並沒有直接去辦理。身在職場有一段時間的小詩,在職場生涯中她懂得遇事應該向上司進行彙報一下,這是必要的。由此,小詩便來到了上司的辦公室裡,並說:“老闆,您看,我們今天要出去,”小詩把幾種方案的利弊進行分析了一番,緊接著又說:“所以呢,我決定包一輛車去!”彙報完畢,小詩發現老闆的臉色不知什麼時候黑了下來。上司生硬地對小詩說:“是嗎?可是我認為這個方案不太好,你們還是買票坐長途車去吧!”這時小詩愣住了,讓她出其不意的是一個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議竟然被打了“回頭水。”

  “按理說這是沒道理的呀,傻瓜都能看出來我的方案是最佳的?”小詩大惑不解。

  通過小詩的這個例子可以看得出:小詩凡事多向老闆彙報的意識是非常可貴的,錯就錯在她“措辭不當。”值得注意的地方,小詩說的是:“我決定包一輛車!”在老闆面前,說“我決定該怎樣做”是上司最犯忌諱的。

  假如小詩能這樣說:“老闆,現在我們有三個選擇,各有利弊。我個人認為包車比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經驗豐富,幫我做個決定行嗎?”老闆聽到這樣的話,肯定會做個順水人情,答應自己的請求,這樣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了嗎?

  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要與上司開黑色玩笑,儘管它只是一個玩笑而已,也是開不得的。

  小敏是某公司的報關員,更是個聰明的女孩子。她腦子轉得快、言辭犀利,並且還具有幽默細胞,是公司的一顆“開心果”。可是這麼優秀的小敏,在公司裡卻得不到上司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