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委書記全鄉三級幹部會議講話

  三級幹部會激起了迸發正能量、催生核裂變的強大的提振精神效應、拓展思路效應、推動創新效應、增強氣場效應和促進發展效應。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這次全鄉三級幹部會議,是在全鄉上下認真貫徹縣十四屆十七次全委會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啟動今年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20xx年工作,兌現各專案標管理責任書,表彰先進,全面安排部署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目的在於動員全鄉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認清形勢,明確任務,以飽滿的熱情和幹勁,凝心聚力,務實苦幹,紮紮實實地做好今年各項工作。現在,我根據縣上有關精神和鄉黨委會議討論的意見,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結成績,堅定信心,繼續保持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20xx年,是我鄉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面對200年一遇的“7.23”強降雨及乾旱等自然災害和物價上漲等經濟形勢,全鄉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中央、省、市、縣委有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鄉“一二四六十”工作思路,攻堅克難,集中突破,為全鄉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年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多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3.5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15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2‰.

  一是產業穩步發展, 農民持續增收。草畜、玉米等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年內,通過招商引資、扶持創業能人建辦了金暘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和興發養殖場,建成嚴家溝、崖灣、路家溝3處飼草加工點,全鄉開挖青貯窖2069個,青貯飼草41559.2方,培育10頭以上養殖大戶30戶,5頭以上養殖戶250戶,牛飼養量達11777頭,出欄5200頭,實現總收入1040萬元,人均收入1055元;全鄉種植玉米6.2萬畝,其中全膜玉米3317畝,收入達到3472萬元,人均收入3523元;在李家坡搭建蔬菜弓棚100座,種植露天蔬菜300畝,畝均收入1500元。通過示範引導,全鄉累計種植蔬菜3580畝,實現收入530多萬元,人均收入550元。

  二是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年內建成了嚴家溝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一處。新建文明生態家園37戶,實施危房改造90戶,購買良種基礎母牛100頭,新建溫棚牛舍100座289間,建成肉牛養殖場1處,建成二層磚混結構村部10間,村文化廣場1處999平方米,硬化村道1.5公里,修建排水溝450米,使村容村貌有較大改觀。在此基礎上,按照片帶開發的要求,在靈新路沿線實施五改三建168戶,開展集中性環境整治4次。年內全鄉新建村部3處20間,修建農民文化活動廣場3處,建成農家書屋6處,新建標準化衛生所1處3間,整修鄉村主幹道4條45.7公里,鋪砂25公里,修建水過面橋4座,硬化鄉村道路2條3.3公里,使鄉村面貌得到了明顯改善。

  三是小城鎮建設規模持續擴大。按照提質擴容、突出特色、逐步推進的總體要求,統一規劃、廣泛融資1455萬元,開通了古城商業街1條450米,鋪設砂礫320方,沿街修建二層商貿用房11幢256間;建成了文教中心中小區,新建二層雙面教學樓1幢52間1788平方米,新修大門、圍牆、硬化了中路、籃球場,青磚鋪設了院落,實現了校園的綠化美化;開發東街商業區地皮1500平方米,新建二層商貿房2幢64間,南街建成商貿房64間;在大橋兩端分別建成了密須雕塑廣場及休閒廣場,安裝西周龍石材雕塑1座,健身器材8套,草坪綠化1100平方米。在街道建設中突出西周文化特色,實現了建設風格與歷史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有機統一,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是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依託專案支撐,多方籌集資金,動員全社會參與,在農田改土、修路架橋、基層陣地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整修水平梯田8705.2畝,新修砂化機耕道路33.7公里,開挖大口井10眼,埋設灌溉管道5000米;投資103萬元,硬化太明溝、嚴家溝村道兩條3.3公里;投資85萬元,修建了觀音大橋及新集、崖灣、太明溝三村水過面橋各1座,壓設涵管3處;新修了嚴家溝、稔溝、上李村部三處,建成了村文化廣場3處;新建了中小和計生服務所大樓,極大地改善了山區的基礎設施條件。

  五是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按要求完成了林權制度改革和人口普查工作任務;嚴格按政策兌現了五保、低保醫療救助、退耕還林、糧食直補、糧食補貼等各項惠農資金683.79萬元。不斷夯實基層計生基礎工作,全面完成了計生年度考核各專案標,積極組織有效應對了7.23暴雨災害, 完成災後重建65戶,發放災民臨時生活補助5萬元,開展了經常性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活動,落實了鄉村幹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責任制,認真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年內無不安全事故發生,有力地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六是基層組織建設全面加強。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三級聯創”、“雙培雙帶”工程和黨性主題實踐活動;圍繞鞏固農村黨員遠端教育站點建設成果,年內培養黨員致富明星戶、致富能手、產業帶頭人各100名,發展黨員35名;全力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持續推進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工作,為黨代表參與事務決策搭建了平臺;活化載體,突出活動特色,持之以恆地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在全鄉黨組織及黨員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爭創一流業績的良好局面;切實加強幹部教育管理和村級班子建設,開展了兩委換屆,調整充實了村兩委班子,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行村務政務公開,深入開展機關幹部作風整頓,認真查擺和整改了領導班子及個人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雙述雙評”基層站所、校活動,使其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客觀總結一年的工作,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但用縣委、縣政府的要求來衡量,與經濟發展的大形勢和人民群眾的願望相比,還存在不少差距,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從鄉情層面看,鄉域經濟總量小,發展層次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還比較弱,受自然災害、農資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農民增收的步子還不夠大,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條件建設滯後等制約長遠發展的一些“瓶頸”問題仍然存在;二是從工作層面看,工作創新力度不大,推動力不強,發展不平衡,工作的質量檔次不高,示範帶動作用不明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緩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任務艱鉅,困難較多;三是從幹部層面看,一些幹部群眾的思想解放的步子不大,觀念轉變不快,謀發展,快發展的意識不濃,相當一部分幹部特別是村上的主要幹部缺乏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膽識和勇氣,缺乏競爭向上、爭創一流的信心和決心,缺乏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恆心和魄力;部分幹部抓發展、抓落實、抓突破的能力不強,在一些工作上有想法、沒辦法,有決心,沒行動;部分幹部坐而論道,行而無效,只當評論員、裁判員,不做運動員,甚至於不當宣傳員,只做諷刺員,貽誤了戰機,影響了發展;少數幹部工作作風飄浮,只講客觀困難,不講主觀努力,抓落實缺乏狠勁和闖勁;少數幹部缺乏全大局觀念、組織意識,侷限於小圈子、小利益,影響了幹群關係。所有這些問題,必須在今年工作中認真分析,找準癥結,切實加以改進。

  “十二五”時期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期、攻堅期、提升期和轉型期。加快發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我們面臨著許多有利條件。一是良好的政策機遇。今年,中央啟動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支援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許多有利於我們發展的差別性政策;我縣整體進入即將出臺的《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一批專案有望得到優先扶持。靈臺縣建設全省肉牛繁養大縣,縣上將在畜牧業發展方面給予政策性傾斜。出臺的這些扶持政策,為我鄉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是我們過去沒有遇到過的。二是良好的發展基礎。近年來,經過不懈努力,全鄉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產業優勢日益明顯,生活水平明顯提高,鄉域經濟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為今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三是競相發展的勢頭日益強烈。隨著觀念的轉變,廣大幹部群眾居弱圖強、競相發展的願望越來越迫切,富民強鄉已成為全鄉上下的自覺行動,這為我們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只要我們咬定目標不放鬆,團結一致,奮力拼搏,全鄉整體發展就一定會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攻堅破難,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跨越式發展

  20xx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是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既有有利的發展條件,也有許多困難和問題,希望和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要完成全鄉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按照既定的發展思路,科學定位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堅定信心,團結奮進,努力實現全鄉經濟社會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和縣十四屆十七次全委會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富民強鄉為核心,繼續堅持“壯大產業富民,依託專案興鄉,經營城鎮活商,改善環境創業,關注民生和諧”的發展思路,強化專案支撐,突出產業開發,加強基礎建設,優化人居環境,著力改善民生,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實現富裕文明和諧秀美新百里建設這一目標。圍繞上述思路目標,20xx年重點實施“一二四六十”工作計劃***即緊扣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主攻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兩個重點,培育李家坡新農村建設、小城鎮提質擴容建設、梯田建設、規範化肉牛養殖示範點建設四個典型,措辦十件實事,全力抓好產業開發、專案建設、新農村建設、民生民計、和諧社會建設及黨的建設等六項重點工作***。只要預期目標是: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0%,達到7238萬元,糧食總產量增長5%,達到5.82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達到2472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農村計生率達到95%以上。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1.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產業開發,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突破。要充分利用我鄉達溪河穿境而過、水草資源豐富、土地面積廣、適宜玉米種植和群眾有傳統養牛習慣的資源優勢,全力構建主攻草畜、玉米兩大主導產業,探索發展蔬菜產業的產業發展格局。草畜產業要搶抓發展全省優質肉牛繁養基地的良好機遇,以創辦全縣秸稈養牛示範鄉為目標,在擴張總量、徹底轉變餵養方式、提升肉牛品質、提高商品率上狠下功夫,繼續按照小區示範、大戶帶動、分戶繁育的模式,著力擴大肉牛繁養量,按照溫棚、飼草青貯加工、凍配室、防疫室全面配套的要求,不斷完善現有養殖小區基礎設施,全面實現養牛入區,滿負荷運營,徹底解決牛棚空殼問題。年內興發養殖場牛飼養量達100頭,路家溝達100頭,金暘公司達500頭,通過政策扶持、重點傾斜、集中突破的方式,培育石塘、嚴家溝、路家溝、楊新莊、崖灣、柴朝等6個千頭牛示範村,培育10頭以上養牛大戶15戶,其他村每村培育養牛大戶10戶以上,5頭牛養殖大戶30戶,充分挖掘和調動農戶養牛積極性,實現戶戶養牛、戶均養牛不少於5頭、全鄉牛飼養量達到15000頭、10頭以上養殖大戶達150戶以上,真正實現人均養牛1.5頭的目標。按照一戶一棚一窖的要求,年內新建溫棚牛舍400座,全鄉達到1000座,溫棚圈養率達到85%以上,新增青貯窖1000眼,全鄉達到2400眼。繼續把飼草青貯作為改善餵養方式的關鍵措施來抓,按照每頭牛青貯飼草10方,打包20包的要求,切實擴大青貯飼草餵養量量和餵養期,年內完成青貯飼草15萬方,打包24萬包。玉米秸稈加工轉化率達70%以上。繼續擴大基礎母牛補貼政策,鼓勵群眾多養母牛,養良種基礎母牛。年內新增良種基礎母牛1000頭,基礎母牛飼養量佔牛存欄量的60%以上,主打南德溫良種品牌,良種率達80%以上。不斷完善凍配服務體系,按照等距離、全覆蓋的要求完善凍配點7處,新建鄉畜牧站,改擴建新集畜牧站,配齊增加技術服務人員,建立健全鄉、村、社三級獸防人員,加強技術培訓,切實提高服務水平,年內完成黃改凍配2000頭,全面落實疫苗注射、疫情防控等關鍵措施,確保全鄉畜牧業安全發展。繼續完善草畜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草畜專業合作社、牛經紀人協會的作用,完善流通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肉牛商品率,真正把牛產業發展成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玉米產業要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推廣應用、提高良種率上下功夫。全鄉種植全膜玉米8000畝,力爭實現川臺地全覆蓋,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6.5萬畝以上,不斷擴大糧飼兼用型和早熟玉米種植面積,積極引導鼓勵群眾建辦玉米購銷、加工、秸稈加工轉化和特種養殖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切實提高玉米種植業的經濟效益;蔬菜產業要大力推廣蔬菜拱棚、日光溫室等設施種植,擴大洋芋、大蔥等大眾蔬菜種植面積,年內,在嚴家溝、古城、李家坡三村搭建拱棚100座,種植地膜洋芋500畝,帶動農戶在達溪河川區種植露天蔬菜3000畝,人均純收入達到500元。

  2.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在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突破。按照規劃先行,新建與改造並舉,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以改善村容村貌,發展支柱產業,培育新型農民為重點,著力建設充滿活力、具有現代氣息、城鄉差距逐步縮小的新農村。一是堅持科學合理佈局。結合新農村建設,對居民點分佈、產業佈局、學校、村部、衛生所、村級文化活動場地等公益事業用地進行合理規劃,明確功能分割槽,分期組織實施。做好路網、供排水,戶型等詳細規劃,集中分批建設,規劃內的原有集中居民點,要尊重群眾的傳統習慣,統一規劃,合理佈設,全面改造。二是抓點帶面促發展。按照“抓點示範、逐步推進”的思路,充分依託能源沼氣、衛生改廁等專案的實施,每村抓建一處建設標準高、功能配套完善、設計美觀大方、生活條件便捷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通過示範點的輻射帶動,形成新農村建設“以點帶村、以村帶片、以片帶面、整體推進”的良好發展勢頭。重點抓好靈新路沿線石塘至新集、上百公路李家坡至稔溝沿線兩個集中區域,實施五改三建200戶,整合各類專案資金集中抓好李家坡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配套硬化村莊道路10公里,修建水過面橋1座,建成村級文化廣場1處,全面實施自來水入戶工程,實施節能灶200戶,衛生改廁100戶,建成溫棚牛舍100座,使區域內村容村貌、人居環境明顯改觀。三是加快新型農民培育步伐,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及科技人員的作用,分期分批對農民進行旱作農業技術、科技養牛、蔬菜種植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促進科學種田,大力開展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務工技能培訓,增強農民就業創業的能力,積極引導群眾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增強全面發展推動力。四是加強村級民主管理。重大決策部署結合民情,廣納民意,尊重民願,積極推行村級事務決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3. 突出文化特色,加強設施配套,在小城鎮建設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縣委提出的建成靈臺文化旅遊示範區的戰略思路,依託古商周文化品牌,堅持不懈的夯基礎、打品牌、強功能,切實加快旅遊產業開發步伐,一是按照古商周風格,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年內重點實施“一門一牆一街一區一園”建設工程***即投資160萬元,完成商業街的硬化、綠化、亮化及排汙管道的鋪設,入住個體工商戶50戶;投資170萬元,在北街建成具有西周文化特色的古密須城門一座;投資240萬元,按照商周城牆建設風格,對古城牆遺址進行維修、加固和保護;投資300萬元,對北街口東側土地進行盤活,整體拍賣開發,修建商周文化特色的古密須住宅小區一處,完善小區綠化、亮化、排汙、供水等相關附屬設施;投資150萬元,在已建成中學、中小和文化站的基礎上,對古密須文化園進行東擴,沿街建成古密須商貿長廊一處,特別是對政府對門商貿用房按照秦漢風格統一進行改造,加設二層,同時配套院內基礎設施***;二是抓推介,做響旅遊品牌。突出古商周遺風主題,深度挖掘古商周文化,聘請專業人員對我鄉旅遊品牌進行全方位的打造、提升,製作百里風光專題片和《印象百里》宣傳手冊,完成鄉文化站布展,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三是抓配套,做強服務功能。按照吃、住、行、遊、娛、購“六位一體”的要求,著力開發反映古商周文化的旅遊紀念品、文物仿製品和工藝品,使商周文化資源得到充分挖掘和彰顯,促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4.爭取專案投資,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整體發展水平上取得新突破。按照“依託專案,整合資金,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整合生態移民、危房改造、梯田建設、衛生改廁、災後重建、公路通暢、安全飲水等專案資金,努力為群眾措辦實事, 依託生態移民和危房改造專案,解決群眾居住環境差、產業發展滯後等突出問題,抓建高標準高規格的新農村示範點1處;依託安全飲水專案,實施自來水入戶1000戶,解決全鄉群眾吃水難的問題;爭取梯田建設專案,在楊新莊、嚴家溝整修水平梯田6000畝;依託災後重建和公路通暢專案硬化李家坡至稔溝村道一條7.5公里;依託改廁專案,建成衛生廁所100座;積極爭取財政獎補專案,修建觀音大橋1座,楊新莊、李家坡水過面橋各1座;爭取旅遊發展資金,對古城牆進行維修保護,開通硬化商業步行街。通過這些專案的實施,逐步改善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強鄉域發展後勁。

  5.突出以人為本,在統籌發展各項事業和構建和諧社會上取得新突破。從改善民生和關注困難群體入手,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共建共享中把和諧社會建設落到實處。一是密切關注困難群體生活,認真落實五保供養、農村低保及“兩免一補”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弱勢群體的保障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二是科學推進教育佈局調整,積極推進計算機、投影儀、實物展示臺、電子白板“四機”進教室工作,下功夫提升教學質量,使初中升學率位居全縣前列,完成中小教學設施配套,改善教學條件;三是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基本用藥目錄和基本藥物零差額銷售制度,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努力提高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醫療服務水平,加強地方病防治和重大疫情監測防控,著力構築人民群眾安全放心的公共衛生環境;繼續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合面,力爭使參合率達到98%以上,努力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為廣大群眾營造一個安全高效的消費環境;四是鞏固計劃生育“創優”成果,不斷提高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水平,全面完成年度人口和計劃生育各項責任目標。五是繼續推行“四長”負責制的安全責任落實制度,加強防範和治理,杜絕道路交通、森林火災、安全生產、消防等各類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積極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六是進一步加強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積極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廣泛開展寓教於樂、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年內通過舉辦農民體育運動會、物資交流大會,文藝匯演、知識競賽等活動,活躍城鄉群眾文化生活,不斷創造條件,擴大農民文化活動場所、無限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和農民資訊之家的覆蓋面,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持之以恆地抓好創先爭優活動,在黨的建設上取得新突破。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目標,以實施黨員三卡管理目標責任制為抓手,深入開展“三級聯創”、“雙培雙帶”工程和黨性主題實踐活動;探索建立村黨支部書記年薪工作機制,進一步調動村幹部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圍繞鞏固農村黨員遠端教育站點建設成果,有計劃地抓好黨員的教育培訓和發展壯大,年內培養黨員致富明星戶、致富能手、產業帶頭人各100名,發展黨員50名;同時,切實加強幹部隊伍教育管理,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行村務政務公開,增加透明度,加強民主監督,預防腐敗行為的發生,樹立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從而有力地推動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

  三、加強領導,改進作風,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今年的各專案標已經明確,任務十分艱鉅,成敗的關鍵取決於落實,為此,全鄉各級組織和廣大幹部群眾都要緊緊圍繞這次會議確定的任務目標,常思落實之策,常謀落實之舉,集聚落實之力,務求落實之效,以飽滿的創業激情、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紮實的工作作風,全力以赴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做到實現目標不打折、完成任務不拖欠、兌現承諾不失言。

  1.要強化領導責任。領導責任是落實的關鍵,決定工作成敗。廣大幹部職工尤其是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親歷親為,認真履行職責,帶頭抓好落實,在一些重點工作推進、難點工作突破、熱點問題化解上要走在前,幹在先,充分發揮帶頭模範作用,切實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把各方力量凝聚起來,形成擰繩鼓勁、合力攻堅的生動局面,努力營造幹群同心、全民創業、共謀發展的濃厚氛圍。

  2.要推進思想解放。全鄉各級幹部特別是村幹部要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與形勢任務、工作要求,以及群眾願望的對比中尋差距,找出路,激發敢為人先、敢創敢幹的思想活力。要在提高水平、形成共識上解放思想,對上級出臺的政策和鄉黨委、政府的決策,認識必須要到位,工作一定要落實。要在大膽創新、推進改革上解放思想,善於借鑑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把思想觀念從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在轉變觀念中真抓實幹、開拓奮進,在求實創新中解決問題、推動工作,以朝氣澎湃的精神狀態,全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3.要增強創新意識。全鄉上下要立足鄉情,正視差距,進一步創新思維,拓寬視野,敢於實踐不爭論,勇於創新不守舊,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秀美新百里的奮鬥目標上來,把精力凝聚到“壯大產業富民,依託專案興鄉,經營城鎮活商,改善環境創業,關注民生和諧”的基本思路上來,始終保持一種艱苦創業的志氣,開拓創新的勇氣,爭先創優的銳氣,牢固樹立“能快則快、好中求快”的發展意識,“搶先一拍、領先一步”的機遇意識、“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的憂患意識和“前有標兵、後有追兵”的競爭意識,跳起來謀劃,跑起來發展,努力推動思想大解放、觀念大創新、經濟大發展。

  4.要改進工作作風。幹工作不在說多少,關鍵在幹多少、幹成多少。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把心思用在想大事、謀發展上,把精力投入到抓大事、幹實事上。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去研究問題、改進方法、推動工作。要切實提高工作效能,對看準了的事,堅決做到說了算、定了幹、馬上辦,一抓到底,落地有聲。要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擺正同群眾的位置,密切與群眾的聯絡,及時瞭解民意,體察民情,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作決策、抓工作,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要凝聚發展合力。要帶頭髮揚民主,認真聽取各方面意見,自覺接受監督,增強班子團結協作、和諧共事的整體合力,做到支援不掣肘、補臺不拆臺。

  5.要健全落實機制。機制就是導向,機制催生動力。各級幹部都要緊緊圍繞主導產業開發、特色典型培育、新農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下功夫探索創新工作落實機制,創造性地抓好落實。要繼續推行“一線工作法”、黨員幹部承諾、工作問責等長效機制,探索推行村幹部上班制,不斷健全完善科學有效的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和跟蹤督查機制,實行階段性考核和年終考核相結合,做到件件事情有結果、項項工作有落實。進一步完善鄉村幹部績效工資制***即基礎工資+績效工資***,嚴格實行責酬掛鉤,真正做到獎懲分明,採取一切措施支援幹事的,孤立混事的,處理壞事的,切實讓那些想幹事的人有機會,能幹事的人有舞臺,幹成事的人有位子,把廣大幹部的注意力引導到抓執行、促落實、謀發展上來。

  同志們,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20xx年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任務已十分明確,關鍵在抓好落實,各村、各單位一定要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凝心聚力,務實苦幹,以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全力以赴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努力推動全鄉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秀美百里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