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一談到養生,很多人都馬上聯想到N多的營養保健食品,其實不然。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最有效的養生方法,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最有效的養生方法

  1.睡前泡腳20分鐘

每天用熱水泡腳20分鐘,可以使心臟病患者的心臟血管機能得到改善。泡腳還能使血液迴圈加快,緩解疲勞,促進睡眠。年輕人每天泡15-20分鐘,老年人可延長至20-30分鐘,水溫不要超過40攝氏度。

  2.午、晚餐,吃夠30分鐘

  用“短平快”形容現代人吃飯的節奏一點也不過分。但是,一再壓縮吃飯時間,也是在壓縮我們的壽命。專家建議,用15-20分鐘吃早餐,中、晚餐則用30分鐘左右,每口飯菜最好咀嚼25-50次。

  3.飯後步行30分鐘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步行是最有效的運動,如果能走出一點點汗水來,那就更好了。

  4.手機響5秒再接

  只要短短的5秒,就可以大大降低得腦癌的風險。手機在撥出號碼和剛接通時,訊號傳輸系統還不穩定,電磁輻射的功率最大。因此,接聽電話最好等上5秒鐘,再將手機貼近耳邊,會減少很多輻射。

  5.想發火忍耐10秒

  高壓的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控制自己”。面對壓力時,請在反應過激之前給自己10秒的緩衝,使自己慢慢冷靜下來。以生氣應對壓力的男性,精神疾病患病率會比不愛生氣的人高3倍。

  6.蹲1分鐘馬步

  不管你每天在椅子上做多久,都請每隔1小時坐1分鐘“看不見的椅子”——蹲馬步。馬步主要是為了調節“精、氣、神”,在蹲馬步的時候,要求凝神靜氣、呼吸自然,蹲得深、平、穩,以練習喉、胸、腎等器官,並使腹部、腿部肌肉繃緊,以達到全身性鍛鍊的目的。

  7.醒後躺2分鐘再起床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於中風。在中風和猝死的病例中,25%左右都是在清晨起床的一剎那發病。因此,早晨醒來,不要急於起身,應在床上靜臥2—3分鐘再坐起來,坐2—3分鐘後再站立起身。“閃電式”地從臥位變為坐位,甚至下床活動,很可能會因為血壓迅速變化引起腦部急性缺氧缺血而跌倒。

  8.牙要刷夠3分鐘

  有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以上的人都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時間不夠3分鐘,刷了也等於白刷。“一般刷牙的時間應該控制在3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洪昭光說。正確的方法是,按上下左右,脣頰顎舌各面按順序洗刷,每次以移動1-2個牙齒為宜,仔細刷完全口牙齒需4-5分鐘。如果用電動牙刷,刷夠2分鐘即可。

  9.炒完菜,油煙機再開4分鐘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通風系統差、燃燒效能極低的炊具上做飯,對健康造成的損害相當於每天吸兩包煙。因此,炒完菜後還要讓油煙機再開4-5分鐘,以便完全吸走有害物質。

  10.5分鐘,眼保健操做到老

  做一次眼保健操會花去你5分鐘,但眼睛得到的休息,不少於一次“十一”長假。這並不是學生們的專利,從小到老,都堅持這個好習慣吧。尤其是眼保健操的最後一句,“張開雙眼,請到室外活動,或眺望遠處”,一定要照做。

  11.每天做家務30分鐘

  以走1000步消耗的熱量為基準,拖8分鐘地板或洗15分鐘盤子能達到同樣效果。建議,每天的日常活動量應該不少於“6000步”。

  12.傻笑讓血液迴圈增速21%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那些看喜劇時由衷發笑的人,血液迴圈速度會增加21%,並且效果可以持續24小時之久。而當他們看嚴肅的記錄片時,血液迴圈速度會下降18%。“所以,儘可能發現生活中的‘笑點’吧!”

  刷牙使頭頸腫瘤發病率減少八成

  愛護自己的牙齒不僅帶給你更美的外表,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長期牙病導致的頭頸部腫瘤佔其總髮病率的80%。而消滅口腔中致病細菌的方法很簡單,用上無限極的植雅牙膏即可。

  13.泡壺茶,減少兩成中風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每天喝三杯以上茶的人,比喝茶少於一杯的人中風風險低20%。不論紅茶綠茶,其中的茶多酚和氨基酸都可以為血管和動脈提供更好的保護。

  14.握握愛人手,壓力少一半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一個擁抱,緊握愛人的手都是最好的減壓良方。尤其在緊張時,握住那雙你熟悉的手,可以減小血壓、心跳的升幅,讓你更加放鬆、釋然。

  15.練練瑜伽,背痛少56%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對於有輕度或中度背痛的人,每次90分鐘、每週兩次的瑜伽可以讓背痛減少56%,還能讓抑鬱指數降低60%。如果沒有條件練瑜伽,平躺放鬆、讓身體的每個部位儘量都貼著床面,也可以緩解背養

         養生10大飲食原則

  1.順乎自然

  配合自然時序,儘量選用各種天然植物。以中醫來說,春生養肝護眼,夏長清心調血,秋收潤養氣,冬藏養腎定志,此為自然與人體間的變化,所以選擇當季的蔬果素材,確保自然式健康。

  2.不可偏食

  廣泛地攝食含有六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水、維他命、礦物質***的食物,避免侷限在少數幾種食材上,不但妨礙食慾,降低營養素的攝取量,更有可能造成營養失調。素食者或有過度依賴豆類製品的傾向,應儘量讓食材種類多樣化,可以更有創意的搭配。

  3.少食高糖高脂食物

  並非不吃動物性油脂、肉類,就不會肥胖,就能確保心臟血管的健康,只要是高脂、高糖的素食,一樣有此弊病,同樣有導致高血壓、高膽固醇或高血糖之虞。所以要少吃油炸物,而且炒菜用油量要節制,麵筋、烤麩、油麵.。.等含油量高的食物都應剋制攝食量,才能抑制體內熱量蓄積,降性慢性病、文明病罹患率。

  4.補充適量蛋白質

  植物性食物無法完全提供人體必須氨基酸,除要綜合攝食豆類、谷糧類,互補其蛋白質成分,建議非吃全素的人,多補充蛋類、牛奶及奶製品等含完全蛋白質的食品,以符合人體能量需要。吃全素的人,則可補充大豆或其他豆類,還有豆漿、豆腐和加工蛋白質製品,以加強營養價值。同時,蛋白質煮焦後,恐轉變成致癌物質,烹調時應多加留意。

  5.加強補充鈣質、鐵質、鋅質

  由於植物性食物含有草酸、纖維素,會防礙人體對鈣、鐵、鎂、鋅及其他礦物的吸收,所以建議多攝食牛奶和奶製品,以補充充分的鈣質,如果吃全素,宜經醫師指示補充適當的鈣片,並多走進大自然,多晒陽光。同時,蔬果中雖含豐富鐵質,但人體對其吸收率不似肉類所含的血質鐵,所以應配合攝食充分的維他命C,更能提升植物中的鐵質的生理價值。另外,素食者亦要多攝取穀類、豆類、乾果、堅果、豆腐等,以補充鋅質。

  6.加強補充維他命B12

  絕大多數存在動物性食物中,若不食用蛋類、乳品、乾酪***起司***等,建議請教專業醫師,補充適量的維他命B12丸劑,或綜合維他命B。

  7.避免過度精緻化食物

  特別是谷糧類食物,過度研磨的結果,是捨棄穀殼裡豐富的維他命B群和多種礦物質,應儘量採用全穀類如全麥、糙米、糙米薏仁、胚芽米等,仍保留部分穀殼皮的,並間隔攝食雜糧飯、粥等,可攝食更多種營養素。

  8.挑選新鮮材料

  豆類製品很多經油炸加工,市售的不乏採用回鍋油,且含油量極高,如已走味則不要食用;花生、玉米、米、麥等穀物類極易受潮發黴或遭蟲蛀,可能釋出黃菊毒素等致癌物,是以選擇新鮮、來源可靠的食材是必要的。

  9.少用人工調味料

  素食食材的味道多數清淡,重口味者常藉助味精等調味料來提味,過食人工調味料有發生暈眩、耳鳴、嘔吐、口乾舌燥、味覺鈍化等症候群,甚至有致癌之誘因。是以為養生之考量,不用人工調味料,以含有天然甜味的黃耆、紅棗、甘草、茯苓、桂圓肉等來熬高湯,以代味精,即有美味,又保健康。

  10.少食醃製物及過鹹食物

  素食者常以醃製物,如醬菜、泡菜、豆腐乳等佐餐,以促進胃口,這類食物多數含有強烈致癌物亞硝酸鹽,且屬含高鈉鹽的食物,都是致胃癌、腸癌等高危險因子,而且吃得太鹹也是高血壓、心臟病、胃癌、膀胱癌的誘因。

  中醫養生八大禁忌

  一、老了才養

  許多人認為養生是老人的事,年輕時無須養生。其實,養生要從娃娃抓起,正如機器要從新時保養。一旦零件有損,養生為時已晚,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二、病了才治

  許多人不病不查體,病了才看醫生。其實,養生應以預防為主,平時應定期檢查,定時保養。

  三、餓了才吃

  許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時就餐,理由是不餓。生理學告訴我們,食物在胃內經過4~5個小時後就全部排空。感到飢餓時胃液已經開始"消化"胃黏膜,而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四、渴了才喝

  平時不喝水,口渴才飲水,是許多人的習慣。事實上,水對人體代謝的作用比食物還重要。感到口渴時表明身體已經缺水到一定程度。臨床發現,不常飲水的人,患便祕、尿路結石的機率會明顯高於有飲水習慣的人。

  五、急了才排

  許多人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甚至有便不解,寧願憋著,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便祕或膀胱過度充盈,糞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質被人體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六、困了才睡

  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只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天不少於7小時睡眠,才能維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轉。但有些人不是按時就寢,而是毫無節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強撐著。這不利於保護大腦,更易引起失眠,長此以往,損害生命。

  七、累了才歇

  累了才休息是許多人的習慣。其實,累是身體相當疲勞的感覺,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應養成不累也休息的習慣,做到不過分透支體力、腦力。

  八、胖了才減

  進食過量、營養過剩、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時下,許多人不加節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隨處可見,一胖就易病。況且,目前尚無理想的減肥搖問世。因此,減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減、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