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栽培方法

  聽說今年都不流行在家種花種菜了,貌似大家都開始種植蘑菇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方面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到你。

  蘑菇的種植方法

  食用菌蘑菇種植技術

  室內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設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種植過程中,培養料和土粒的搬運又大大增加了菇農的種植成本和大量人工,並且菇房由於年年種菇,房間內雜菌、害蟲的密度增大,消毒滅蟲工作稍有疏忽,會造成蘑菇減產,質量降低。

  其栽培措施是:

  選地搭棚

  稻田種菇是利用水稻收穫後閒置的冬水田來種植蘑菇。當水稻在散籽後,排幹稻田,開始整地作廂有:2溝3廂式,中廂1.5米,邊廂1米,廂溝寬0.3米,深0.3米,長度10~15米;3溝兩廂式,廂寬1.5米,溝寬0.3米。作廂時,將溝中的田地挖出,壘在廂邊上,形成土埂,用以擋住培養料。廂溝又作操作人員的走道和排水之用。在廂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撐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間用大竹竿連線成頂樑。用地膜覆蓋頂樑,拉直兩邊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麥草用重型夾成大毛扇靠放在頂樑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經過頂樑後,兩邊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兩頭,用草簾遮光。棚外應做好四周的排水溝。

  培養料的發酵

  培養料的配方與室內種菇相同。可採用一次發酵法和二次發酵法。室外二次發酵法不用燃料加溫,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溫來達到二次發酵的效果,降低了生產成本。方法是用磚、石做墊墩,高約20釐米。在熱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個床架,做成寬1.5米,長不定的基座。把經過前發酵的料堆,調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調pH值到7.8~8。然後將培養堆在基座上,預置木棒或竹成通氣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氣孔作成丁字形,當料堆好後,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內空氣交換之通道。用0.5%敵敵畏或三氯殺蟎醇噴霧料堆表面殺蟲。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個簡易的框架,離料堆20釐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貼到培養料上影響發酵。最後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嚴密封閉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陽光增溫,加上料堆中積累的發酵熱,使料堆溫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當高溫結束後,每天降溫1~2℃,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控溫在50℃左右,6~7天發酵結束,最後將溫度降到45℃以下時,就可把料搬進人字棚。

  鋪料與播種

  在料進棚前兩天,用0.5%的敵敵畏對栽培床進行全部噴霧殺蟲,作好培養料進棚的準備。培養料進棚鋪在床面時,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為宜,料pH值7~7.5,無氨味。鋪料厚度在13~17釐米,邊鋪邊拌,力度均勻。料鋪好後,應用溫度計測定料溫,若料溫在28℃以下是老謀深算可以播種。播種多使用班次粒種,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員將手、工具和菌種瓶用0.1%的高錳酸鉀消毒。播種時,用菌種的2/3撒於培養料的表面,然後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將餘下1/3的種撒於料面,並用乾淨木板輕輕壓實。

  發菌及出菇管理

  播種後的3天內,緊閉人字棚,棚兩頭用草簾遮嚴,保溫保溼,以促使菌種萌發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適當掀開棚兩頭,通風換氣。15天后,料內菌絲基本長滿,就可以覆土了。覆土採用溼土拌礱糠。分次將粗土、細土均勻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上土縫時,開始噴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長大,在整個了菇期間,對水分管理,採用輕噴勤噴,保持覆土溼度即可。開春後,氣溫上升,注意增加噴水量,力爭多出春菇,4月份整個稻田種菇結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增加稻穀產量,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種菇,是一項開發稻田資源,引導農民致富的好途徑。

  種植蘑菇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病斑型:以褐斑病為主,子實體表面有白色的毛狀菌絲,同時著生褐色小斑點。蘑菇頂蓋上出現萎縮,個別的蘑菇蓋部乾裂;還有的以鏽斑為主,蘑菇柄、菇蓋上出現鐵鏽色的斑點,主要原因是棚內溼度過大,通風不良。畸型:主要表現在蘑菇柄細長,根系發達且粗壯。主要原因是大棚中缺少氧氣或者通風不良。徒長型:蘑菇的菌絲體表層生出大量團狀氣生菌絲,使蘑菇出現了徒長的狀態。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大棚內溼度過大,影響了蘑菇的正常生長。

  針對上述幾種不同型別,首先在栽培中注意不要澆水過多,控制棚內的溼度,溼度過大時要及時放風。另外,還要注意菌株的提純復壯,栽體的滅菌消毒等。在磨菇生長過程中,由於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或沒有發酵的培養料,或是採菇後沒有及時清理等諸多原因,都會導致蘑菇發生病蟲害,所以我們應提前準備,做好防治蘑菇病蟲害的措施。

  種植蘑菇常見問題分析

  ***1***不現蕾—— 發生原因:①菌種不適,高溫季節用低溫型菌種,或低溫季節用高溫菌種;②缺少溫差刺激;③培養料含水量偏低,料面乾燥;④溫度較高,空氣乾燥,培養料表面 出現白色棉狀物***氣生菌絲***,影響菇蕾形成;⑤菌絲老化,形成較厚的菌膜;⑥通氣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高,光線不足,延緩菌絲的營養生長。

  解決辦法:①選用適溫菌種;②通風降溫拉大晝夜溫差至6℃以上;噴水增溼,使空氣相對溼度提高到85%~90%;防止氣生菌絲產生;③料面菌膜增厚時,用 鐵絲耙劃破;④加強通風,增加散射光照,誘導菇蕾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內注水,補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噴灑冷水,以刺激出菇;⑥出菇時,在菌袋兩端料面出 現大量菇蕾時,再用小刀割去多餘的塑料袋,露出幼菇。切勿過早開啟袋口,造成料面乾燥,影響菇蕾形成。

  ***2***幼菇枯死—— 原因:①持續高溫,幼菇受熱乾枯;②培養料含水量低,空氣溼度小;③二氧化碳濃度高,幼菇缺氧死亡。解決辦法:①出菇期防高溫,一旦溫度過高,及時進行通 風和降溫;②增加噴水,提高空氣溼度,噴霧壯水為好,切勿用水直接噴幼菇;③菇棚定期通風,補充新鮮空氣,及時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

  ***3***爛菇——原因:噴水過多,加上通風不良,菇體表面積水,引起水腫軟化腐爛。解決辦法:減少噴水,改善通風,一般在噴水後隨即予以通風,讓菇體表面積水及時散發。

  ***4***菌柄細長菌蓋不分化——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見於地下室,人防地道內種菇;②二氧化碳濃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長,菌蓋形成困難。解決辦法:①增加光照,增設工人照明燈;②通風補氣。

  ***5***袋內結菇——原因:①袋口解開晚;②兩頭料面乾燥,不利於菇蕾形成;③料袋裝得偏鬆,造成培養料與料壁間有較大的間隙。解決辦法:袋內結菇,多為畸形,會消耗營養,影響產量。應用隔膜將料壓緊,排出空氣,使營養集中,供袋兩頭出菇。

  ***6***畸形菇***瘤狀菇、花椰菜菇、藍色菇或藍邊菇和喇叭菇等***—— 原因:①溫度過低,且時間又長,造成菌蓋內外層細胞生長失調,出現瘤狀或顆粒狀突起;②菇棚通風不足,造成空氣溫度過高或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形成喇叭 菇;③棚內生爐增溫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積累,刺激菇體生長變異,發生變色反應。解決辦法:①冬季天冷增溫時要注意通風,不宜在菇棚內直接生爐,應 修建火牆或火道;②環境要通風良好,光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