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人類進行傳統閱讀時,主要使用左腦的功能;而在採用“速讀”方式閱讀時,則充分調動了是左右腦的功能作用,各自發揮左右腦的優勢共同進行文字資訊的形象辨識、意義記憶和理解,所以“速讀”又被稱之為“全腦速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

  從閱讀過程中對讀物的內容和把握的處理來說,可以把快速閱讀技巧區分為整體閱讀法、鑑別閱讀法、排外閱讀法、選擇閱讀法。

  整體閱讀法

  整體閱讀法是一種按照一定的程式對文章從整體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閱讀方法,也叫作整體閱讀。此法中的程式是根據文體的特點而設計的一套閱讀步驟。

  運用整體閱讀法,可以有步驟地對資訊進行篩選。一般說來,閱讀材料中文字負載的資訊可分為三類:有用資訊、次要資訊、無用資訊。閱讀時,如果目的明確,大腦就能對文字負載的有用資訊優先選擇,而不至於為處理次要資訊、無關資訊費時太多。整體閱讀法的程式實際上就是篩選有用資訊的程式。

  採用整體閱讀法,能使閱讀的過程變得井然有序,大大提高閱讀的效率。運用整體法閱讀好比是帶著索書單進書庫取書,根據索書單上填的書名、號碼,就能從排列有序的眾多的圖書中準確而迅速地找到所需的圖書。如果沒有索書單,進了書庫後,漫無目的地選擇,一定會費很多時間。

  整體閱讀法是根據人腦的一種特性提出來的,即,人的大腦在接收資訊時具有明顯的選擇性,在處理資訊時能夠遵守嚴格的程式。這個程式在心理學上就是定勢。整體閱讀法的理論依據就是定勢理論。或者說,程式閱讀法是心理學的定勢理論在閱讀活動中的靈活運用。

  固定程式法中“程式”的含意是,這種閱讀法是按一定的程式和步驟讀書,目的明確。由此可見,閱讀的速度取決於大腦在對得到的資訊重新編碼時能否採用簡便易行的方法。

  比如,先讓一個人重複感知兩個大小不等的球,然後再讓他看兩個大小相等的球。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會認為這兩個球仍然大小不一。他所產生的這種幻覺現象叫做“定勢錯覺”。這是因為他在看不同大小的球體時所形成的暫時習慣在實際空間裡已經“定了型”。定勢理論的研究者確信,走勢現象在經過多次重複之後,就會使不斷變動的狀態變成一個固定不變的形象。人所形成的這種習慣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後就可以輕易地、自動地、不假思索地加以利用。

  根據這一道理,我們把閱讀過程固定為七項內容或曰七個步驟,每次閱讀時,都是順著這七項內容去讀。久而久之,這七項內容在腦子裡就會形成“定勢”,只要看書,就會自然地、習慣地循著這七項內容去讀、從而大大加快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

  一整體閱讀法的步驟:

  整體閱讀法共分七個步驟。閱讀前,要記住七個步驟的要求;閱讀時,應按七點要求對所需資訊進行分類;閱讀後,應有自己的心得體會,人往往能夠預先確定自己的許多思維活動,包括閱讀在內。正如馬克思所說,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這樣有目的有計劃地讀書,效果會好。否則,無目的無計劃地讀.拿起書來忽而翻到前,忽而翻到後,然後又從中間看起,剛讀了半小時,又把它丟到了一旁。這樣讀書效果肯定好不了。

  整體閱讀法的七項內容是:①文章或書的標題;②作者;③出處及出版時間;④文章的基本內容;⑤文章所涉及的重要事實;⑥文章在寫作上的特點和有爭議之處包括自己的不同見解;⑦新思路及讀後啟示

  二如何使用整體閱讀法:

  第一,必須記住各項步驟及要求開始可以寫在紙上.擺在桌面上。

  第二,對照每一條,把所需要的資訊全部接收過來。這如同到百貨公司去買商品,有一個購貨單一樣,有和沒有這個購貨單大不一樣。

  第三,有用的東西慢讀,無用的東西快讀,略過去。即對讀過的內容進行篩選,選用和積累位個步驟中所要求的材料。

  第四,閱讀時對文章內容持一種分析的態度c邊讀邊想,從所讀材料究意吸收了什麼樣的新思想?在實際工作中又打算如何應用?

  第五,讀完全書之後,要對照整體閱讀的各個專案,檢查一下是否都已達到了要求。這種總結性的分析和綜合過程十分有利於掌握和記住全書的內容。

  第六,為了養成和鞏固整體閱讀的良好習慣,要有一條基本的閱讀原則:不管文章多麼難,只能閱讀一遍。回頭看的現象應當杜絕。如果需要回頭看的話,只能在讀完全文和產生了讀後感之後才能再讀第二遍。

  三整體閱讀法的好處:

  1由於整體閱讀法要求運用明確而連貫的思維程式,所以可以由雜亂無章的、毫無條理的過程逐漸成為具有統一程式的過程,按照這種閱讀法的各項要求就能知道研究文章的步驟。

  2整體閱讀法能夠大大提高接受能力,也就是說,大大提高理解文章內容和記憶讀過的東西的能力。因為,快速閱讀能夠引導讀者積極地向讀物的結構與內容進攻,對各種語義群作出比較和評價。

  3任何讀物,都有或多或少的“水分”,所謂“水分”就是對你沒有價值或不需要的內容。整體閱讀法按一定的程式,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有用的片斷上,從中取得真正有意義的觀點和材料,因此呼以體現節省腦力的原則,使閱讀變成一種不費力的勞動。

  形成和確定自己的注意目標要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明確整體閱讀法的各個步驟,以及查詢的目標;

  第二階段,是熟練地、無意識地、自動地完成上述行為。

  許多實踐的經驗證明,可以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固定程式閱讀的視覺形象法來解決這個兩位一體的課題。

  程式閱讀法的視覺形象是一個正六角形,我們可以把它比作踢球。一開始我就按步驟把球踢進了前三個角;標題、作者、出處。然後隨著閱讀的深入,再把球踢進另外三個角。最後一個角就是心得體會。這是我射門的中心點。

  訓練一段時間之後,就感到自己象踢足球似的,可以毫不費力地完成這些步驟,做到目標明確,心明眼亮,動作靈活。

  視覺形象可以表現為多種形態,如金字塔形、樓層形、畫片形和七色彩虹形等等。

  視覺形象作為一種記憶方法,只在最初時能起積極作用,以後就逐漸消失了,模糊了,就養成習慣了。這種習慣能使你把含有資訊的部分從讀物中區分出來。

  也可以不用視覺形象來幫助記憶,可以當成一種線路圖或者一個箱子。即採取強記的方法。

  整體閱讀法的主要特點是,這種閱讀法形成了固定的閱讀程式。通過多次練習,在閱讀結束時,需要的資料、事實、名稱、姓名就自然浮現在眼前了。學習掌握程式閱讀法的關鍵是熟練,達到條件反射一樣自如的程度才會有非常好的效果。因此,不要滿足於掌握了它的步驟和要領,必須要養成十分熟練的習慣,才能提高閱讀時的速度

  鑑別閱讀法

  鑑別閱讀法是一種快速提煉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閱讀方法,也叫“尋找式閱讀法”。這個方法由三個閱讀步驟組成:一,快速找出意義段的關鍵詞。二、分析這些意義段中的關鍵詞的關係,歸納意義段的主要內容。三、綜合分析各個意義段之間的關係,歸納全文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鑑別閱讀法的實質就是通過提煉關鍵詞語把重點內容從全文中區分出來加以理解,而無須一字不漏地通讀全文。

  鑑別閱讀法是快速閱讀的一種形式。能否迅速尋找出能代表主要內容的關鍵詞語,是閱讀理解的關鍵。文章中的文字所載負的資訊,對於全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來說並非都是至關緊要的,對於讀者來說也並非都是有效資訊。只要能將其中最有理解價值的部分區分出來,就能達到理解的目的。而人腦對眾多的資訊具有選擇理解的功能,這是由人腦的感覺、知覺的生理和心理機制所決定的。要理解全文的內容,只要讀其中一部分就行了,這應當讀的一部分就是鑑別閱讀所要找尋的關鍵詞語,而這關鍵詞語的所在位置是有規律可循的。

  當代的語言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語言,它的構詞方式,句子結構,句與句之間的關係,段的結構,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各種體裁文章的結構都有一定的規律和模式。有意識地掌握這些規律和模式,可以迅速感知重點,使閱讀過程變得輕鬆流暢,加快對文章的理解。例如漢語的單句的成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其中前三種成分是主要成分,後三種是附加成分,要理解這類句子的主要內容就應抓住它的主要成分。例如,魯迅的《故鄉》裡有這樣一句話: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利用單句的結構規律,就能迅速鑑別出它的主要內容是:“我回到故鄉去”。又如,段的結構有總分關係、平行關係等形式,平行關係的層次常用“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詞語作標誌,掌握了這些結構模式能很快鑑別出段的主要內容。

  掌握一定數量的詞法知識、句法知識、篇章結構知識是運用鑑別閱讀法的有利條件,在閱讀時應當利用這些知識去尋找關鍵詞語,從而準確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運用鑑別閱讀法閱讀的過程是對原文提供的資訊進行加工整理的過程,注意力應高度集中,大腦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才能保證閱讀的質量。掌握鑑別閱讀法有一個練習的過程,在初學階段,可以不求快,運用熟練了,閱讀的速度自然會加快。

  排外閱讀法

  排外閱讀法將材料中與閱讀目的無關的部分排除開,不再細讀,從而快速獲得所需內容的閱讀方式叫排外式閱讀。排外式閱讀又叫排除法,是一種運用廣泛的快速閱讀法。比如,在複習時可用此法將已完全掌握的部分或無須掌握的部分加以排除,不必再複習,從而提高複習的效率;在考試答卷時,可用此法閱讀判斷題,將明顯錯誤的選擇排除;確定正確的選擇;瀏覽文章時把跟中心內容無關的章節略過不看,也是排外式閱讀的具體運用。

  排外式閱讀與鑑別式閱讀、選擇式閱讀有共同之處,都是對材料的性質作鑑別、選擇,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角度有所不同。它們都可以作為精讀、研讀的第一步,它們都可以結合運用。

  選擇閱讀法

  選擇閱讀法是從材料中迅速找出有關內容來讀的一種快速閱讀法。這種方法可以用來快速檢索、閱讀篇幅較長的文字材料中的有關內容。應用此法,先應該運用瀏覽式閱讀通觀全文,瞭解全文的主要內容、結構、各個部分的要點。回頭讀第二遍時,再運用選擇式閱讀。選擇式閱讀有兩種基本形式:一、順次選讀,二、抽取選讀。

  順次選讀,按材料自身的順序通讀,注意力放在需要進一步閱讀的有關章節上.在未找到所需的章節之前,對閃入眼簾的材料—一略過,當發現了所需的內容,立即停止瀏覽,再用一定的閱讀方法閱讀所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