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穀養生方法

  “辟穀”養生有哪些講究,它一種呼吸養生方法,是在限吃的狀態下輔以導引吐納,通過吸納自然界之清氣,同時自然減少飲食的攝取量。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

  介紹

  一、服氣辟穀

  主要觀點

  辟穀食氣主要是採用綿長柔細的呼吸方法。這一方法來源於仿生吐納,所以又叫做龜息。道家認為,烏龜之所以長壽,是因為它“食氣”。氣在人體內迴圈不止,不可或缺。氣的執行包含著人體最深奧的祕密。古籍中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穀之前首先練習“服氣”,不僅能抵禦斷食帶來的飢餓與虛弱,還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歷史記載

  《藝文類聚》載,三國時有名的氣功家郄儉,“少時行獵,墮空冢中飢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迴轉,所向無常,張口吞 氣,或俯或仰。儉亦素聞龜能導引,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飢。百餘日,頗苦極。後人有偶窺冢中,見儉而出之。後竟能嚥氣斷谷。”在數千年的歷史程序中,產生 了許多辟穀流派,形成了繁複的食氣方法,如尹真人服元氣法,太威儀先生用氣法、太無先生服氣法、茅山先生服內氣法、太清王老口傳服氣法、幻真先生服內元氣 法以及靈寶功等,功種多樣、方法有異,但其基本核心仍是柔緩細長的呼吸吐納。

  二、服藥辟穀

  主要觀點

  辟穀在食氣的同時,還需進食雜食和藥餌。關於所服之藥,各家各流派也不盡相同,常用的雜食是芝麻、黑大豆、紅棗、慄 子、胡桃肉、蜂蜜及酒類。至於藥物就更多了,有地黃、黃精、何首烏、枸杞子、天門冬、麥門冬、菊花、茯苓、白朮、松子、柏子、苡仁、山藥、杏仁、白芍、菖 蒲、澤瀉、石韋等。

  還有一些辟穀人士只是提倡少食,在辟穀過程中仍進少量主食,這與節食其實並無二致。通觀此類辟穀手法,其實質均是限制熱量攝入。在修習中所服下的“藥物”,有些是以脂肪為主,有些則以糖類為主,但其所含熱量均遠低於正常三餐。

  歷史記載

  宋朝官府修編的《太平聖惠方》中有“神仙辟穀駐顏祕妙方”,由茯苓、栗子、芝麻、大棗組成,熬成膏服用,要求每日2 次,每次50克。《宋史·隱逸列傳》載,陳摶曾隱居武當山,“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但日飲酒數杯。”可見辟穀並不是絕食,不能套用現今通常說的不進任何食物、水的絕食概念來看待辟穀。

  科學解釋

  科學研究發現,從低等生物真菌、果蠅到哺乳動物的小鼠和犬類,限制能量攝入均能起到延長生物壽命的作用,即“飢餓”的動物不但活得更久,並且活得更健康。科學家猜測,之所以如此,也許是低熱量食物減輕了機體氧化應激的後果。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與衰老密切相關的mTOR***哺乳動物雷帕黴素標靶受體***訊號傳導通路在食物的刺激下活化程度也更高。動物實驗的研究結果很自然地會被推廣到人類自身。從疾病預防的角度來說,節食有助於延年益壽。不過,節食同樣需要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如果只是長期進行所謂的“服藥辟穀”,那麼攝入的營養素難免失衡。科學的節食要兼顧各種營養的合理搭配,不可偏廢。

  辟穀養生中的注意事項

  第一:辟穀養生之前要做好一個規劃,如果要是闢七天,就對自己說闢八天,如果闢14天,要給自己編闢15天的程式,這樣就沒有飢餓的感覺了.這是辟穀成功的關鍵。

  第二:辟穀養生要遵循的一些原則。

  1、辟穀期間可以不斷地喝些冷水,每天保證在3000毫升以上,注意不要喝開水,因為開水面缺少微量礦物質

  2、辟穀養生後不能馬上同房。因為辟穀以後,要恢復體力,需要一定的時間,大概為辟穀期的五、六倍。比如說,你搞五天辟穀,那後邊就應該有五、六倍的見證時期,才能走向復元;再過三、四天後,體力就會完全恢復,所以在這期間不可有性生活。

  3、辟穀養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人在辟穀的時候,第五天沒事,第六天沒事,到第七天就開始覺得餓了。因為他知道到第七天就要結束了,然後你出去餓得不得了,好象這輩子過了個生死關似的。其實,你這差遠了,七天是個小七,咱們還要練二週的、三週的、四周的,一直到四十九天,都要慢慢訓練。

  4、辟穀養生期間可以用冷水擦拭全身。不能洗溫水澡。因為在辟穀當中,體內的老廢毒素,透過面板散發出來,面板骯髒發臭。為了保持清潔天天洗澡是必要的,但洗熱水澡會使人眩暈。

  5、辟穀養生期間不能整天躺在床上,不然體力會快速削弱、衰退,應當適應做些室內散步,室內的步行或到戶外散步。

  第三:辟穀養生的人一定要有毅力,大多數辟穀養生之人都是相同過這個方法來治癒疾病。肝臟機能有毛病的人,晚上不妨熱敷疼痛部位。其他症狀必要時也可用藥物。黑便或宿便的排洩時間,有的人是在回谷期中,也有人是在第三次辟穀時才排出,還有人是在不知不覺中流出來,因人而異,不必擔心。只要十五天的辟穀,這才能根治你的病。因為宿便在七天後才開始往外排,排五六天,你算算時間多少了?加起來十二三天多。你沒有這個時間保證,東西排不出去,所以前面的辟穀訓練,讓大家先接觸一下,體驗體驗。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