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作用功效及主治

  蚯蚓也稱為地龍,地龍是我國重要的中藥材之一,蚯蚓的作用與功效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答案。

  功效

  1、清熱利尿

  本品鹹寒走下入腎,能清熱結、利水道,用治小便不利或尿閉不通,可用鮮品搗爛,浸水,濾取濃汁服,也可與車前子、木通、澤瀉等利水滲溼藥同用。

  2、清肺平喘

  本品又清肺熱平喘。用治邪熱壅肺,肺失肅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鳴有聲者,單用研末內服即效,亦可與麻黃、石膏、杏仁等同用。

  3、清熱息風

  地龍鹹寒降洩,性走竄,既能息風止痙,又善清解高熱,故適用於高熱所致的狂躁,驚風抽搐,癲癇等症。治療溫病熱極生風神昏譫語、痙攣抽搐,可單用本品煎服取效,或與鉤藤、牛黃、白殭蠶等息風止痙藥同用。

  4、通經活絡

  地龍長於通行經絡,用於多種原因引起的經絡阻滯,血脈不暢,肢節不利之證。因其性寒能清熱,故適宜治療關節紅腫疼痛、屈伸不利之熱痺,常與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溼熱、通經絡藥物配伍。

  作用

  地龍含蚯蚓解熱鹼、蚯蚓素、蚯蚓毒素及黃嘌呤、腺嘌呤、鳥嘌呤、膽鹼等。具有解熱、鎮靜、抗驚厥作用。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能顯著舒張支氣管,而起平喘作用。有明顯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從廣地龍中提出一種針狀結晶,對離體和在體子宮及腸道平滑肌有興奮作用。此外,還有抗突變、抗疲勞、利尿作用等。

  蚯蚓的作用與功效

  【出處】《本經》

  【拼音名】Qiū Yǐn

  【別名】蠖蚓、豎蠶***《爾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誘注***,附蚓、寒蟪、寒蚓***《吳普本草》***,蜿螾、引無***《廣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土龍***《別錄》***,地龍子***《藥性論》***,地龍***《聖惠方》***,朐躵、土螾***《綱目》***,蟲蟮***《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

  為巨蚓科動物參環毛蚓或正蚓科動物背暗異脣蚓等的全體。

  ①參環毛蚓

  7~9月間採收。據廣東經驗,可用鮮辣蓼草搗爛成糊,加入茶滷和清水,倒在蚯蚓多的地方,以誘捕之,捕得後拌以稻草灰,用溫水稍泡,除去體外粘膜,剖腹,洗淨體內泥沙,晒乾或焙乾。商品稱為廣地龍。

  ②背暗異脣蚓

  6~9月採收。捕後用草木灰嗆死。洗去灰晒乾或烘乾。商品稱為土地龍。

  【原形態】

  ①參環毛蚓

  體圓柱形,長11~38釐米,寬5~12毫米,全體由多數環節組成。頭部包括口前葉和圍口節2部,圍口節腹側有口,上覆肉質的葉,即口前葉;眼及觸手等感覺器全部退化。自第2節起每節有剛毛,成環狀排列,沿背中線,從11~12節始,節間有一背孔。背部紫灰色、後部稍淡、剛毛圈稍白;14~16節,為生殖環帶,其上無背孔和剛毛,此環帶以前各節,剛毛較為粗硬。雌性生殖孔1個,位於第14節痕面正中;雄性生殖孔1對,位於第18節腹面兩側,外緣有效條環繞的淺皮褶,受精囊孔3對,位於6~-7,7~8、8~9節間,第6~9各節間無隔膜。附近常有乳頭突,受精囊球形,管短,盲管亦短,內2/3微彎曲數轉,為納精囊。

  生活於潮溼疏鬆之泥土中,行動遲緩。以富含有機物的腐殖土為食。分佈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②背暗異脣蚓

  體長10~27釐米,寬3~6毫米。背孔自8~9節間開始,灰褐色。每節剛毛4對,生殖環帶在第26~34節之間,呈馬鞍形。雌性生殖孔1對,位子第14節;雄性生殖孔1對,在第15節腹側,附近表皮隆腫如脣狀。受精囊孔2對,位於9~10、10~11節間。

  生長潮溼而多有機物處。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性狀】

  ①廣地龍

  乾燥全體,呈長條薄片狀,頭端及尾端仍保持原來形狀。全體彎曲不直,體前稍尖,中央有口,尾端鈍圓,體背色棕紅或灰紅,腹部色較淡,前端有一環帶,色淺,習稱白頸。體壁較厚。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腥,味微鹹。以條大、肥壯、不碎、無泥者為佳。

  主產廣東、廣西等地。

  ②土地龍

  乾燥全體呈彎曲的圓柱形,體完整,口位於較尖的一端,肛門開口於鈍圓的一端,環帶多不顯明,體表灰棕色,常附有泥土。質輕跪,易折斷,折斷後,中間充滿泥土。氣腥,味微鹹。以條大、不碎者為佳。

  主產河南、山東、江蘇、福建、安徽等地。

  【化學成份】

  各種蚯蚓含蚯蚓解熱鹼,蚯蚓素,蚯蚓毒素。廣地龍含G-羥基嘌呤等。蚯蚓又含含氮物質如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賴氨酸等氨基酸,以及黃嘌呤、腺嘌呤、鳥嘌呤、膽鹼,胍等。

  蚯蚓的脂類部分中含硬脂酸、棕桐酸、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直鏈奇數碳的脂肪酸及有分枝的脂肪酸、磷脂、膽甾醇等。

  蚯蚓的黃細胞組織中,含碳水化物、脂類、蛋白質及色素;隋含鹼性氨基酸有組氨酸、精氨酸、賴氨酸;其黃色素可能即核黃素或其相似物質。

  蚯蚓含一種酶,在pH8.0~8.2時能使蚯蚓溶解。

  【炮製】

  揀去雜質,用水漂淨,及時撈出,晒乾,切段。

  【性味】

  鹹,寒。

  ①《本經》:味鹹,寒。

  ②《別錄》:大寒,無毒。

  ③《藥性論》:有小毒。

  【歸經】

  入肝、脾、肺經。

  ①《本草求原》:入脾經。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經。

  功能主治

  清熱,平肝,止喘,通絡。治高熱狂躁,驚風抽搐,風熱頭痛,目赤,中風半身不遂,喘息,喉痺,關節疼痛,齒衄,小便不通,瘰癧。痄腮,瘡瘍。

  ①《本經》:主蛇瘕,去三蟲,殺長蟲。

  ②《別錄》:療傷寒伏熱狂謬,大腹,黃疸。

  ③陶弘景:溫病大熱狂言,飲其汁皆瘥,與黃龍湯療同也。熬作屑,去蛔蟲。

  ④《藥性論》:主蛇毒。

  ⑤《唐本草》:《別錄》雲:鹽沾為汁,療耳聾。

  ⑥《蜀本草》:解射罔毒。

  ⑦《日華子本草》:治中風並癇疾,去三蟲,天行熱疾,喉痺,蛇蟲傷。

  ⑧《本草衍義》:治腎臟風下疰病。

  ⑨《滇南本草》:祛風,治小兒瘈瘲驚風,口眼歪斜,強筋治痿。

  ⑩《綱目》:主傷寒瘧疾大熱狂煩,及大人小兒小便不通,急慢驚風,歷節風痛,腎臟風注,頭風,齒痛,風熱赤眼,木舌,喉痺,鼻息,聤耳,禿瘡,瘰癧,卵腫,脫肛,解蜘蛛毒,療蚰蜒入耳。

  ⑾《會約醫鏡》:治跌打損傷,痘瘡紫黑。

  ⑿《科學的民間藥草》:有解熱、利尿、舒展支氣管作用,可治氣喘等病。

  ⒀《山東中草藥手冊》:解毒,通絡,平喘,降血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爛、化水或研末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