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的五種按摩方法

  按摩是一種常見的中醫手段,不僅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同時還能夠有效的調養身體,那麼怎樣按摩腳底最好呢?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腳底的五種按摩技巧

  手法一

  預備式,即是指腳底按摩前準備的基本手法,具有舒暖,暖身的作用。程式如下:

  指顆滑按壓法

  握拳固定,凸凹食指,以食指第二關節彎曲成指顆狀,以手腕作為施壓軸,帶動關節面左右滑動,在腳底反射區做同方向滑動的施壓操作。為避免傷害手指,關節一定要好好彎曲,使用關節的頂點部位施力,或以輔助棒代替,可省力,且有效達到深入效果。適用於整個腳底的反射區,或是加強刺激按摩,此為***按***的手法。同時應避免拇指指顆操作,因為容易受傷而影響手指功能。

  指腹推壓法

  以手指腹***主要是拇指指腹***來進行推壓,在腳底反射區做同方向施壓操作。此法適用於較緩和的刺激操作,以及腳底各反射區及內,外側,此為***摩***的手法。操作此法的按摩者,應避免再推壓時,使用自己的指尖按壓,或過度刺激到末梢神經,而傷害自身的視神經。

  指側夾壓法

  手指側如夾子般,在腳底特定反射區單一的夾壓點施力。此法可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側位置,夾壓在腳趾及腳底的特定反射區,定點按摩刺激。

  手法二

  腳底反射區療程後,再以統整式緩和,放鬆因按摩所引起的疼痛感,就是把操作式手法對腳底後的刺激,是以舒緩的手法。操作順序為:扣打法,牽引法,清潔法。

  扣打法

  腳部肌腱會因按摩疼痛而緊繃,以扣打法就會開始放鬆。握拳後用手的小指側進行,力道平穩適當,籍由振動效果可減輕按摩後的疼痛感,使腳或身體得到舒緩。

  牽引法

  按摩時有人害怕疼痛,因而使血管收縮,關節,肌肉韌帶緊繃,牽引法可將緊繃的部位來開,放鬆肌肉。拇指與食指拉每一腳趾或旋轉,以牽引動作來舒緩腳底肌肉,關節,韌帶的僵硬感,並可提高關節或肌肉的可動性與強化功能,促進血液迴圈。

  清潔法

  按摩時,被按摩者若腳底塗有潤滑油

  按摩完畢後須加以清潔,避免阻塞毛細孔,因此選擇純植物油潤滑油,較能被面板吸收,促進舒緩,達到放鬆的功能。按摩前後切忌喝冰冷的水,以免寒氣留在體內,影響氣血的迴圈。搭配精油芳香療法操作,效果可以倍增。

  腳底按摩的功能

  促進血液迴圈之順暢。

  疏通人體能源迴圈管道之障礙。

  促進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與各器官系統間的協調。

  增進內分泌之平衡,緩和趨於緊張之系統。

  排洩體內毒素雜物,維護健康。

  加強新陳代謝功能,保持青春活力。

  刺激細胞產生活力,防止老化。

  恢復退化的器官機能,預防生病。

  免打針、免吃藥、療效神奇。

  人們的身體籍由新陳代謝的作用,在到排除體內廢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統、大小腸和面板組織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說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減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於感覺不到。

  由於人體特殊構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經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經區塊,就是所謂的反射區。臨床實驗證明,人的雙腳合併正是人體器官組織立體分佈的縮影。當體內器官或腺體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結晶沉積而成為***痛點***,每個痛點觸覺反應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顆粒,有些只有腫脹的感覺。當刺激,自然也會加快排除沉積在組織周圍的毒素和廢物,因而達到療效的效果,這就是現在醫學所稱的***第三醫學***,利用刺激細胞組織的再生能力,讓器官自我恢復並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療法。***一般打針吃藥稱為第一醫學,物理治療或超音波、遠紅外線照射等為第二醫學***。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