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最快的練字方法有哪些

  如果您對您寫的字不滿意,或者您的字影響了自己的形象和工作,可以抽點時間練練字,並不需要多長時間,只要找對方法就行。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學練字的好方法。

  學練字的好方法

  1.練字應從哪種字型練起呢?

  學習書法的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應從唐楷入手,逆時而上,在寫好楷書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南行、北碑、漢隸、秦篆。另一種觀念認為從青少年手部肌肉發育尚不成熟的特點出發,可以從變化較少的秦篆入手,順時而下,由行草而後楷書。這兩種觀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認為我們學習的硬筆書法與上文所述的毛筆書法有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因循其練習方法,更不能受惑於先學毛筆後學硬筆的傳統觀念。我們現在廣泛使用的是硬筆,寫不好毛筆字照樣可以寫好硬筆字,沒有必要走彎路。

  2.練習硬筆字應從哪種字型練起呢?

  從青少年的手部肌肉發育特點及硬筆書法筆畫粗細均勻,變化較少的特點出發,應從不求運筆快慢和輕重變化的字型練起。最好是印刷體中的黑體字,這種字型的美感主要表現在其結構上,我們可以通過對黑體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型刻苦練習。

  3.練字都應該練什麼?

  首先要練眼,即認真讀帖。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唐朝的歐陽詢發現了晉代索靖寫的碑,愛不忍離,索性坐下讀碑三天。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醜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練腦或說練心。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裡,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第三要練手。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鍊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鬆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第四要練結構,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係。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型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所以掌握字的結構,寫好黑體字是練好一切字型的關鍵和基礎。

  第五要練筆畫。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我提倡大家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

  4.幾種常用筆畫的寫法和大多數人在書寫這些筆畫時容易出現的毛病:

  ①點,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運筆,有一個運筆過程。注意“點”也是有長度的,不能厾成圓點。 ②橫,由左至右平等運筆。關鍵是“橫要平”,不能一頭高一頭低,或頓筆頓成波浪形。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③豎,從上往下垂直運筆。關鍵是“豎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寫成豎鉤。根據方塊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長短,不要太短或太長。

  ④撇,從右上方往左下方運筆,不要寫成點撇或橫撇。

  ⑤折,寫折筆時,折角宜方不宜圓。不要在轉角處大肆頓筆,寫成脫肩的兩個鈍角,要寫成一個直角。

  這樣寫出來的字,如用圓珠筆寫,就是類似火柴棍的幼圓體美術字;如用鋼筆書寫,就是標準的黑體字。雖然筆畫單調,但只要結構準確,照樣美觀好看。就像蹲馬步是練武術的基本功一樣,橫平豎直是寫漢字的基本功。許多人寫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橫不平豎不直、結構不準確。如果結構不對,筆畫的變化再豐富也寫不出好字來。

  5.練字的一般步驟

  在練習黑體字,掌握字的結構,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字型進行練習。選定字型的過程叫選帖,在選帖的基礎上,還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

  第一步讀帖。帖上漢字的讀音我們都知道,無需再讀。讀什麼?讀字形,讀結構,讀筆畫,分析揣摩字的筆畫特點及筆畫間的相互關係。例如:我們讀黑體字的“中”,要讀出“中”的一豎穿過了“口”的正中間,“口”字稍扁,橫的長度是豎的長度的二倍,中間的長豎被“口”字的下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橫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這就是讀字形,讀結構。不同字型,筆畫具有不同特點,硬筆書法筆畫的變化並不明顯,也不易為中學生所掌握,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紅,即初學者在印好的紅字帖上沿筆跡用藍筆描寫。“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紙覆在範字上,沿紙上的字影一筆一畫的寫,又叫寫仿影。

  第三步臨帖。指把字帖置於一旁,看著字帖一字一字地寫在作業紙上,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字的筆法筆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結構。

  第四步背帖。指在臨帖的基礎上把字帖去掉,根據自己的記憶,回憶字帖上的字形,將其寫在作業紙上的方法。這是練好字的關鍵一步,只有對所寫的字精審細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筆有神,準確無誤。寫字的時候,如能在所寫的白紙上看到要寫漢字的準確字形,做到“成字在紙,成字在胸”,下筆如描紅,寫一手好字就不成問題了。

  第五步創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寫法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悟出字帖上沒有的字的寫法。根據自己表情達意的需要,寫出一段有中心、有內容、自成體系的文字,這就是創作了。

  練字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好處

  一、可以陶冶思想道德情操

  中國自古講究“文如其人”,許多大書法家都是做人的楷模。他們的精神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例如“筆山”、“墨湖”的傳說會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同時,名人名帖也都是文

  質兼美的,也是培養學生思想情操的好“教材”。

  二、 可以提高審美鑑賞能力

  魯訊曾說:“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書法藝術的形式美是通過有規律的組合線條作用於紙上而形成的,學生可以自覺地去手摹心追,去自覺感受流動的線條的美,也感受到,寫好字並非高不可攀,因為它就在眼前。 漢代蔡邕說過:“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之書矣。”這段話從一個側面給我們詮釋了書法的造型美。

  三、 可以培養嚴禁踏實作風

  中國的漢字是講究間架結構的,學生在練字的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形成一絲不苟的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培養起學生一種嚴謹的作風,不但在寫字上是這樣,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都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要想把字練好並非一日之功,要經過長時間的耐心的臨摹才會有所收穫,學生循序漸進地按一定的規範進行寫字訓練,可以有效地鍛練學生的毅力,並養成學生一種良好的踏實的作風。

  練字的訣竅

  認知。瞭解什麼是好字,寫好漢字的關鍵是什麼。

  這其實是兩個問題,有遞進也有互補。先說什麼是好字。

  主觀上,一定仁者見仁。但再主觀,也終於逃不掉審美認同。100個會寫字的人中,有90個都覺得這個字瞅著舒服,「寫得好」,那麼我們至少認為這個字不差。

  客觀上,漢字必有自己的骨架和書寫邏輯。倘若首先能正確認識漢字的間架結構,又能領會漢字書寫的收放、停走、筆鋒、筆健,還能在自己的日常書寫中,將其融為自我風格,那麼,這樣的字,可以稱為好字。

  而做到這一切,並不如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

  柳體顏體米芾蘇軾王羲之,被公認為好字,為何?

  首先,他們的字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審美。更重要的是,這些傢伙的字,極為系統,包括:正確認識了間架結構、領會悟透了漢字書寫的收停鋒健,並融合了自我風格。

  如龐中華的字,多半不是人了,大約在妖魔之間,或者,已然成魔。

  王羲之的字,神。

  但最初王前輩也無外乎是人。由人到妖到魔,靠的是苦練與等待,強大的定力;而由人到神,靠的是苦練、琢磨、揣摩、領悟、感覺以及對這個過程長期的周而復始。當然,神麼,我們不得不猜想,他們也許是有些天賦異稟的。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從來寫字都被大家認為不好的人,他怎麼去了解什麼是好字?

  看自己周圍人的字覺得好就開始學?汲取眾人之長?可是有的人寫自己名字帥爆,寫點別的就像換了個人似的;還有的人寫字太具自我風格以至於「自我」已經佔據了對漢字的基本認知。如上種種,你讓他如何去學?實際情況是,學周圍林林總總的「我體字」,不論物件優劣,對沒有多少基礎的人,畢竟難了點。這個過程應該是後期才會做的。我們在初始狀態下,連什麼是好字都不知,便看太多的「我體字」,極有可能被誤導。

  你有沒有感覺到,有些字你怎麼寫都寫不好?有沒有感覺到,某些字從認識它們那天起寫了這麼多年,連它們偏旁部首究竟應該佔多少比例都不知道?你的小學語文老師從未告訴你什麼比例結構,只是曾經讓你謄寫該字500次?有沒感覺到有的字,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寫出來會令自己都覺得想說:「唉」!

  那麼,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什麼是好字,最最開始的,最最好的,我誠懇地告訴大家,還是各種各樣的,人的手寫出來的,楷書字帖。

  只有先知道什麼是好的漢字,才能有目的、有楷模,然後,知恥而後勇。

  在寫字這件事上,沒幾個人生來就會,所以,天賦絕非藉口。書法家們再有天賦,不練,顯然不會名留青史。真相是,如果你發現你周圍有些人被認為「字寫得還不錯」,那麼請相信,他們99.99%不是因天賦,而是緣於某個時段甚至長期的練習。而這些練習,絕大多數也不緣於他們在渾然不知狀態下發生的自行演練,而是臨帖——你所看到的好字,不過是他或她在某個時段或長期臨帖練習後,形成有自我風格的字,鮮有例外。由於有一定家庭環境,加之自己也愛好寫字,我從小到大接觸過很多寫字不錯的人,也接觸過不少參某書法賽、獲過某書法獎的人。他們無一例外,進行過或長或短的臨帖練習。當然,我遇到的都是凡人。凡人的特點在於差別。有人練一兩年竟可力透紙背;有人練三五年還算將將就就;有些不輟練下十年二十年覺「初成氣質」;還有人號稱練過、斷續許久卻很一般,比如我自己。這就是凡人的差別。這些差別,與耐性、心性、悟性、環境皆有關係。可我們總是希望遇到神,不是嗎。

  至於有人說,我的字也不錯啊,但沒練過是「寫寫」就這樣了。意即字根本不用練就能寫好,沒必要臨帖。好吧,我解釋一下。首先,所謂的「寫寫」,也是一種練字形式,只是有認知低、效率低、成效低等等低質弱點,不足向諸君推薦。其次,你完全可以認為自己的字漂亮,且緣於「生活工作裡隨手寫寫」,但我必須說,撇開無知者無畏這種可能,即便你的字可算好,那也只是你較聰慧、悟性較高。而我實在希望我的文字能面對所有想寫好字的人,那麼,天資聰慧們理解起來應該更容易吧。

  其次,一定是其次,才是鋒健的練習。

  等到鋒健出來,屬於你自己的字,也就出來了。而鋒健再怎麼帥,字的間架結構沒有領會掌握,字就不會好看。

  先簡單說練字用格。即練字時,儘量使用有格子的紙進行練習。關於這一點,應該是童年時期就應該被教導。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不要怨自己的小學語文老師。大部分人在小學低年級學寫字時被警告過字一定「不能超出這個格子」,至於為什麼不能超出,語文老師的說法也往往是「因為格子在那裡」。也許他們不知道,即便知道,他們更關心全班語文成績的年級排名。你只需會寫這個字、寫出來看起來是這個字、不要把屢屢把字寫出格子,就行了。

  真相在於,練習的格子,只是用來約束和方便練習漢字的間架結構及其比例。練字的格子,如果不是米字格***或田字格***,那就一定是無用的格子——除了方便老師檢查作業,毫無用處。隨著社會進步,很多字帖開篇或多或少說明了這一點,格子也大多是米字格或田字格了。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