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常見心理問題論文

  大一新生入學後,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需要根據心理普查的結果,建立新生心理檔案,及時掌握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一新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對策》

  摘要:每年的九月,是各大高校的開學季。大一新生帶著對大學生活的憧憬踏進學校的大門。然而,面對生活、學習環境等諸多因素的變化,大部分的大一新生不能很好適應,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影響到其生活學習。本文就大一新生常見心理問題、產生原因及如何應對做簡單論述,目的在於引起社會各界及學校、家長的重視,幫助大一新生很好地度過大學適應期,順利完成學業。

  關鍵詞:大一新生;心理問題;原因;對策

  十二年寒窗苦讀之後,最終進入理想的大學,是諸多中學生的目標。然而從高中邁入大學校門,迎接大一新生的卻是與中學時代完全不同的東西。不同的學習環境、生活方式、上課方式、人際交往……如何快速適應大學生活成為剛踏進大學校門的新生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適應不好就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而對於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標,成為大學新生教育的首要環節。本文對大一新生常見心理問題進行了歸納,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對如何應對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大一新生常見心理問題

  1.焦慮。焦慮,是人們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戰、困難或危險時出現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大一新生踏進校園大門,面對新的人、新的環境、新的課堂授課方式、新的學習方式、新的人際交往往往無從適應,從而導致焦慮心理問題的產生,嚴重地甚至會影響到大學新生的學習和生活。

  2.自卑。當大一新生接到錄取通知書時,身邊是親朋好友的祝賀和同學的羨慕,那種優越感是很讓人留戀的。進入大學後,面對自己的成績不如別人、家庭條件不如別人、在一些活動中不能嶄露頭角而得不到別人的認可等等,這些久而久之都會讓人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3.冷漠。對人、對事表現出漠不關心以此來保護自己,這是有些大一新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選擇的方式。雖然這種方式作為一種防禦手段可以很好地使自己不受到外界的干擾,但是這種消極的心態,會導致人們情感的冷漠。

  4.空虛。步入大學之前,每個學生都有著清晰而唯一的目標—考上大學,因此他們的生活是充實的。進入大學之後,除了上課之外的時間完全是自己支配,沒有了老師和家長的約束,沒有了明確的奮鬥目標,一些同學根本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因此終日覺得無所事事,生活空虛。

  5.孤獨。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是“90後”,而且還是獨生子女,在進入大學之前沒有獨立生活的經驗。上大學後,遠離父母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獨自生活,生活上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很多大一新生都會想家,有的甚至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不願與人交流,感到強烈的失落與孤獨。

  6.抑鬱。抑鬱症被西方國家稱為“世紀之病”,也被一些學者稱作“藍色憂鬱”、“心靈感冒”。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抑鬱症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抑鬱症在大學生群體中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表現在認識上自我評價過低,興趣減退,不願意參加各種活動,學習缺乏信心和主動性,記憶力差、存在睡眠障礙、有些甚至有自殺或自傷的行為或念頭。

  二、大一新生心理問題引起的原因

  1.學校大環境的改變。中學時代每個學生在班上都是佼佼者,備受老師的重視和同學的豔羨。進入大學後,發現自己的優勢地位不復存在,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不能使成績名列前茅,這種挫敗感會使學生產生焦慮等情緒。同時家庭條件上的對比差距也會使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有些學生思維太過絕對化,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對學習失去信心,感覺前途一片渺茫,甚至發展為抑鬱症。中學時期迫於高考的壓力,很多學生每天的生活都是“宿舍—食堂—教室”三點一線式,沒有空餘的時間,生活雖單調但很充實。進入大學以後,有大把的自由時間可夠學生自己支配,但是沒有了奮鬥的目標,他們往往不知如何支配時間,如何使生活過的充實,並缺乏必要的時間管理的理念,於是便覺得生活既無聊又空虛。現代的“90後”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大都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進入大學以後,什麼都要靠自己,一旦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會苦於無人傾訴,感到孤獨寂寞。

  2.家庭教育的不足。作為家長普遍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心願,然而過高的期望值卻會不自覺地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反之,一些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在傢什麼都不讓孩子做,遇到什麼問題都替孩子衝在前頭,使得孩子絲毫沒有抗挫折的能力。然而,進入大學後什麼都要靠自己,一但遇到問題就容易情緒崩潰。

  3.個人人格的缺失。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與他人相區別的獨特而穩定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風格。是指一個人整體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和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大一新生由於自身人格相對不夠健全,因此在面對問題、挫折時就易產生焦慮、自卑等負性情緒,同時由於此時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也相對不成熟,對於自己的人生理想沒有清晰的認識和規劃,因此容易變得懶惰,感覺生活空虛、無聊,天天混日子。

  三、大一新生心理問題應對對策

  1.學校教育方面***學校該怎麼做***。新生入學後,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在軍訓時期,學校可通過報告、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大學與高中的不同。在軍訓結束後,班級裡應建立起有凝聚力的班委,通過開展各項積極有益的活動幫助學生熟悉校園環境,熟悉身邊的同學,使他們消除剛踏入校門時的陌生感。此外,學校也應當對每一個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每一個新生進行心理普查並建立個人心理檔案,設立相應的心理諮詢機構,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及時給予幫助和疏導。

  2.家庭教育方面***家長該怎麼做***。家庭教育在學生的整個教育歷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臨床研究發現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在對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家長應當多與孩子溝通,共同探索一條合適的模式。對孩子的期望值要適當,既不過高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又不一味溺愛導致孩子心理承受力脆弱。應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同時,家長也應該定時、積極與學校老師聯絡,瞭解自己孩子的心理動向,以便產生問題及時解決。

  3.個人人格方面***個人該怎麼做***。進入大學後,大一新生要儘快適應從高中生到大學生身份的轉變,在面對身邊優秀的群體時要欣然接納自己,正確評價自己,客觀對待與別人的差距。既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別人請教學習,努力完善提高自己,又要看到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同時,應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社團活動,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發展自己的友誼。此外,應明確自己的目標,制定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從每一個小目標開始,一點一滴實踐目標,充實大學生活,使大學生活過得既有意義又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谷軍.新環境下大一新生心理問題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4***:162-163.

  [2]傅激.討論大一新生心理問題及對策[J].理論與當代,2008,***3***:44-46.

  [3]劉磊.大一新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淺析[J].科技資訊,2008,***18***:544-545.

  作者簡介:盧明星***1989-***,男,學歷:本科;段蕊***1987-***,女,職稱:教師,學歷:碩士。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