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高考學生壓力大,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多加留意。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

  有哪些

  一、過度緊張

  有調查顯示,在高三備考過程當中,1/3的學生在考試時因為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而造成了失分情況。有大約5%的同學感到自己考試的時候“非常緊張”。這種緊張的心態會使一些本不該丟失的考分丟失,高考成功的變數增大。實際上,他們並不是因知識儲備出現問題而困擾,最讓他們頭疼的就是這種緊張的心理狀態。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心態就像橡皮筋一樣,不斷地伸拉雖然可以使其越來越長,但是彈性卻會越來越差。如果考生一直處在一種高強度的壓力下,那麼就很容易喪失原本可以發揮出來的潛力。研究顯示,學生的緊張程度與自己的抱負水平、競爭水平、考試失敗經歷等因素密切相關。

  如果說高考不緊張,那絕對是騙人的。在我們不能避免緊張的情況下,想辦法緩解這種緊張的壓力是我們最重要的課題。在家裡,考生最忌諱的就是父母嘴上什麼都不說,卻用行為表達著自己的殷切期望:每天晚上全家不再看電視、不再接待親朋好友、10點鐘準時將點心送到孩子的房間……以上這些做法看似是在全力以赴支援孩子,其實這是在把全家人的壓力都壓在了孩子身上,會使孩子的緊張程度有增無減。

  當然,也不是說高考備考過程當中就一點不能有緊張的心態了。專家研究發現,適度的緊張更加有利於考試水平的發揮,在一定情況下,還有可能超常發揮。要知道,適度的緊張可以使考生自始至終都有一種明確的考試意識並時刻提醒自己正處在人生最關鍵的時期之一。在這種狀態下,考生將會不自覺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井井有條的學習生活勢必會大大提高複習的效果,為考生贏得更多的備考時間。要知道,適度的緊張有利於調動考生身體能量。我們都會有一種感覺,在緊張的時候,我們的精力往往更加集中。因此,在高考備考階段,適度的緊張可以激發我們的鬥志,促使我們高效率地學習。要知道,適度緊張有利於考生保持大腦興奮。不管考生的意識多麼強,總是會有疲倦的時候。但是,適度緊張可以將我們的疲憊期大大縮短,使之保持一種良好的興奮狀態,從而促使大腦提高工作效率。

  二、擔心不適應

  高三的學習生活與高一、高二有很大差別,適應高三生活的關鍵,是要調節心理壓力。一定的壓力有助於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對於還沒有做好準備適應高三生活的考生來說,適當增壓很有必要。但是對於大部分新高三同學來說,突然的增壓會讓其無法適應。除了通過飲食和睡眠等生理調節外,自我減壓等心理調節也是重要的方式。此外,對於一些心理壓力較大的考生,適當地進行專業的心理訓練也是有必要的。比如首都師範大學的“正念減壓”訓練就可有效地為壓力過大的考生緩解壓力,適應高三生活。

  三、害怕無回報

  自卑心理是高三生普遍的心理問題,也是導致成績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根據往年經驗,高三的考試相對較多,一次兩次的失敗是難免的,但部分高三生往往把這一次兩次的失敗當成永遠的失敗,面對挫折沒有分析掌握知識點或是學習方法方面的原因,而是盲目懷疑自己的能力。對此,高三生一定要經得起失敗,要相信付出就一定有回報。高三生還可以給自己設定短期目標,按階段地完成目標,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擔心老走神

  高三不僅是成績的比拼,也是身體的比拼。有些考生盲目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從不參加學習以外的活動,沒日沒夜地學習導致效率降低、上課走神、精神渙散。在高三的學習生活中,合理的飲食、睡眠和鍛鍊是必要的:多吃富含蛋白質的營養食物;雖然睡眠時間減少是必然的,但熬夜學習是絕對不提倡的;要保持每天20分鐘左右的鍛鍊時間,鍛鍊既是心理上的放鬆,也有利於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

  五、擔心期望值

  有些父母和老師期望太高——考生永遠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周圍的同學又在不斷進步、受到老師的表揚,於是自己產生嫉妒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產生這樣想法的考生,往往受外界環境影響太大,忽視了自身的發展。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父母、老師和同學在你的學習生活中只起輔助作用,自己的情況只有自己知道,所以不必受外界因素干擾,跟著自己的進度走,合理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就不會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

  六、害怕會失常

  考試緊張和畏難情緒導致發揮失常的例子不在少數,這種情況在很多學習優異的考生中也時有發生。學習越好的考生往往越在意考試結果,以致忽視了考試過程的重要。考試發揮失常的次數越多,考生越有“高考肯定考不好”的陰影,進而一步步失去信心。其實,在每次考試時保持平常心,就可以減少發揮失常的次數。把每次練習都當作重要考試,把每次重要考試都當作練習,以此養成“平常心”,這樣無論是練習還是重要考試,都能正常發揮甚至超長髮揮。

  七、內心太焦慮

  由於高三壓力增大,考生容易發脾氣是正常的心理問題,逆反心理嚴重也可以理解。要想改變現狀,多與人溝通是最好的方法。心理研究表明,溝通是緩解焦慮的橋樑。高三生抗挫能力減弱、考試焦慮明顯等問題往往憋在心裡,以發脾氣的方式緩解壓力不如將這些心裡的焦慮傾訴給別人。老師、父母和朋友都是最好的傾訴物件,他們的建議往往可以緩解你的壓力和焦慮。多與人溝通,緩和焦躁的脾氣,逆反心理也會逐漸減弱。

  八、擔心常煩躁

  由於高三的學習任務繁重,學習科目和知識點繁多,會讓考生覺得無從下手,做事欠缺條理,進而在心理上感到盲目和煩躁。在這種情況下,制訂合理的計劃會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制訂計劃可以分2種,學習計劃和生活計劃。在學習方面,長、短期的計劃都不能缺少:有一個長期目標,再通過制訂每月計劃、每週計劃、每天計劃等短期計劃,一步步完成短期計劃,進而實現長期目標。在生活方面,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必要的勞逸結合也會使考生增加學習效率,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按部就班,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