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姜怎麼種植
菊芋又名洋姜、鬼子姜,是一種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洋姜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洋姜的栽培技術
菊芋***學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又名洋姜、鬼子姜,是一種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3米,有塊狀的地下莖及纖維狀根。莖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剛毛。葉通常對生,有葉柄,但上部葉互生;下部葉卵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頭狀花序較大,少數或多數,單生於枝端,有1-2個線狀披針形的苞葉,直立,舌狀花通常12-20個,舌片黃色,開展,長橢圓形,管狀花花冠黃色,長6毫米。瘦果小,楔形,上端有2-4個有毛的錐狀扁芒。花期8-9月。 原產北美洲,十七世紀傳入歐洲,後傳入中國。其地下塊莖富含澱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醃製鹹菜,晒制菊芋幹,或作製取澱粉和酒精原料。宅舍附近種植兼有美化作用。菊芋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稱為“21世紀人畜共用作物”。
洋姜的產地習性
原產北美洲,經歐洲傳入中國,現中國大多數地區有栽培。耐寒抗旱,塊莖在-30℃的凍土層中可安全越冬。早春幼苗能忍受輕霜,秋季成葉能忍受短期-4--5℃。溫帶18-22℃,光照12小時,有利於塊莖形成。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酸性土壤,沼澤和鹽鹼地帶不宜種植外,一些不宜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地,如廢墟、宅邊、路旁都可生長。
抗逆性強:在年積溫2000℃以上,年降水150毫米以上,-40℃至-50℃的高寒沙荒地只要塊莖不裸露均能生長。
抗旱抗風沙:菊芋塊莖在沙下30釐米內均可利用本身的養分、水分及強大的根鬚正常萌發;塊莖、根系儲存水分能力強,待乾旱期維持生長所需;隨著根莖發達,起到固沙作用。
再生性極強:一次種植可永續繁衍。大旱時,地上莖葉全部枯死,但一旦有水,地下莖又重新萌發;每一復生塊莖,都分櫱發芽,年增殖速度可達20倍。菊芋籽落地紮根,四處繁衍;
無病蟲害:在生長期內,無須施肥、打藥、除草、管理。一旦形成連片,人、畜都很難破壞其繁衍發展。
洋姜的繁殖方式
春季解凍後,選擇20-25克重的塊莖播種,畝需塊莖種子50千克,株行距0.5×0.5米,播種深度10-20釐米,播後30天左右出苗。菊芋一年播種,收穫後有塊莖殘存土中,翌年可不再播種,但為了植株分佈均勻,過密的地方要疏苗,缺株的地方要補栽。
洋姜的栽培技術
除草
菊芋出苗後,要及時補苗,結合補苗進行1次除草。中耕除草 一般播後30-40天中耕鬆土,深度6釐米左右,結合中耕進行除草。第2次中耕在現蕾以前,結合除草進行,為塊莖生長髮育創造良好條件。
施肥
整地施基肥:秋季採收後整地,畝施土雜糞肥5000千克,70%撒施,30%播種時集中溝施;另施硫酸鉀15千克,深耕30釐米,耕後整平作畦以備播種。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菊芋的生長期需追施兩次肥:第一次在5月下旬前後,每畝追施尿素10千克,促使幼苗健壯多發新枝;第二次在現蕾初期,每畝追施硫酸鉀15千克,追後澆水。
培土
中耕培土:春天出苗後或雨後要及時除草,並結合中耕進行培土。
澆水
菊芋的苗期、拔節期、現蕾期和塊莖膨大期是澆水的4個關鍵時期,一般可在4月中旬澆出苗水,5月下旬澆拔節水,8月中旬澆現蕾水,10月中旬澆塊莖膨大水。菊芋雖然抗旱,但土壤水分充足時能大幅度提高產量。中部半乾旱地區降水正常年份不發生嚴重乾旱時,一般不需澆水。若遇夏秋連旱,應在8月中下旬澆1次現蕾水,旱地利用集蓄雨水進行補灌,一般能增收54.6%。
摘蕾
在塊莖膨大期要摘花摘蕾,以促使塊莖膨大。
貯藏
收穫:秋後正值菊芋塊莖快速生長的時期,待到10月上旬,菊芋的葉、莖完全被霜凍死,即可收穫地下塊莖了。採用人工或機械等辦法,把菊芋塊莖從土裡取出即可。
冬季貯藏:如果是第二年春季用菊芋的話,可以在秋後把菊芋杆割去,不收菊芋塊莖,但第二年春季要儘可能早些取出,否則發芽很快***地溫2℃即開始萌發***,影響菊芋質量。冬季貯藏方法:秋季挖一淺窖,把菊芋放入,隨即撒上沙土,保持溼度和足夠的通氣,然後四周蓋上5釐m厚的土,不要讓菊芋暴露出來。大量貯藏時,可用草把子作幾個通氣孔。菊芋在0℃以下即開始冬眠,冬季貯藏期間怕熱不怕冷,只要有土蓋住,-50℃也不會被凍死,第二年仍可發芽生長。要本著這一原則做好冬季貯藏工作,只要溫度不高,就不會黴爛。
包裝與運輸:菊芋的包裝一般可採用塑料編織袋包裝,即透氣又保溼,一般放置10-20天沒問題。
菊芋的運輸可採用汽運或鐵路運輸,採用汽車運輸應將菊芋用苫布蓋好,以免失水過多。鐵路運輸最好選用通風的車皮裝載。若選擇船運,應將菊芋置於通風良好、低溫的狀態下海運時間最好不超過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