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清熱祛溼湯有哪些

  春天溼氣重,需要多喝春季清熱祛溼湯!那麼你知道春季清熱祛溼湯的做法有哪些嗎?下面小編告訴你。

  7款春季清熱祛溼湯推薦

  春季清熱祛溼湯1、雞骨草豬橫脷湯

  材料:雞骨草5克、豬橫脷80克,姜1片、蜜棗半粒。

  做法:雞骨草先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沖洗掉雞骨草上的泥沙和雜質。把豬橫脷清洗乾淨,然後把全部材料一起放進燉盅內,猛火燉夠3小時,待燉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清甘甜,沒有一點中藥味,是廣東傳統的清熱去溼湯水。具有清肝火、健腸胃的功效。

  春季清熱祛溼湯2、木棉花瘦肉祛溼湯

  材料:豬瘦肉400克,木棉花5朵,花豆50克,扁豆30克,薏米30克,茨實15克,紅棗2個,土茯苓30克,陳皮1塊,赤小豆15克,水、食鹽適量。

  做法:將所有材料準備好,除密棗外,湯料洗淨後用清水浸泡15分鐘備用,豬肉洗淨後切大塊;將所有材料全部放入煲鍋中,加入足量涼水,水量應當淹過所有食材,大火燒開後,用勺子撇去表面的浮沫;蓋上蓋轉中小火煲1.5~2個小時,煲好後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木棉花具有清熱解毒、除溼利水、健胃消暑等功效,對於洩瀉痢疾、咳血吐血、瘡毒溼疹等症頗有療效。

  春季清熱祛溼湯3、薺菜二豆鯽魚湯

  材料:薺菜100克,黑豆30克,赤小豆30克,白鯽魚1條***約400克***,生薑3片。

  做法:白鯽魚去鱗、內臟,洗淨,在油鍋中略煎至7分熟,將鯽魚放入砂鍋,加入洗淨的薺菜、黑豆、赤小豆、生薑以及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時,調入適量精鹽。

  功效:健脾、利溼、消腫,尤其適合水腫伴有尿少、尿赤,或煮伴有口渴、發熱等不適的人群食用。也適合痰溼體質的人群食用。

  春季清熱祛溼湯4、地膽頭雲苓燉豬脊骨湯

  材料:地膽頭15克,雲苓20克***中藥店均有售***,蜜棗4個,豬脊骨400克,生薑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藥材用煲湯袋裝盛好;蜜棗去核;豬脊骨用刀背敲裂,切段。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南方常有的清熱祛溼的地膽頭,配以健脾寧心的雲苓煲豬脊骨,此湯清熱、祛溼、除煩,而且加入清潤的蜜棗,因而又是可口的男女老少皆宜的祛溼湯飲。

  春季清熱祛溼湯5、薺菜生薑魚頭湯

  材料:鯽魚魚頭一顆,薺菜250克,生薑一塊,食鹽、水適量。

  做法:將魚頭對半劈開,去掉鰓部後用清水洗淨備用,薺菜摘洗乾淨備用,生薑切較粗的薑片備用;鍋中放半鍋水煮沸,下入魚頭和薑片繼續大火煮5分鐘,再轉小火燉煮約5-10分鐘;再次轉大火,下入薺菜,薺菜煮好後關火,加少量食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選用可清熱利溼的薺菜來與魚頭一起搭配,正好可以達到清熱、利水、開胃、溫補的目的。

  春季清熱祛溼湯6、雙豆土茯苓豬瘦肉湯

  材料:祛溼豆40克、赤小豆25克、土茯苓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300克、生薑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豬瘦肉切塊,其餘均浸泡。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下鹽便可。此量為3~4人用。

  功效:雙豆即祛溼豆和赤小豆,均有健脾祛溼的功效,祛溼豆還兼有補腎作用。土茯苓能清熱利溼、解毒利尿,對各類面板病尤以奏效。因而此湯清潤可口,能清熱、祛溼、解毒。同時亦為春季家庭的祛溼湯水,且男女老少皆宜。

  春季清熱祛溼湯7、黃芪補氣健脾湯

  材料:黃芪25克,黨蔘20克,薏米仁20克,烏雞500克,豬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將烏雞、豬瘦肉焯水後備用,其他材料分別洗淨;把所有材料放入煲中,加入清水適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一個半小時,放鹽即可。

  功效:黃芪其性溫味甘,能益氣固表;黨蔘能養血生津,主治脾肺虛弱;而薏米仁性涼味甘,能健脾、清熱祛溼。此湯能補中氣而又理脾胃,適合春夏之際,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