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健脾祛溼湯的做法

  人們常用喝湯來健脾祛溼,那麼春季健脾祛溼的湯都有哪些呢?下面將由小編告訴大家,僅供大家參考!

  7種

  豬橫脷煲雞骨草

  材料:豬橫脷1條,雞骨草30克左右,蜜棗2個***照片中的雞骨草不是全部放的哈***

  做法:

  1、豬橫脷切掉中間的白脂,清洗乾淨,切成小件;

  2、雞骨草斬開成小段,撈洗幾次,洗乾淨沙塵;把豬橫脷、雞骨草、蜜棗全部放進湯煲裡,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開後,轉慢火煲1.5個小時。

  3、最後,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雞骨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清熱利溼、舒肝止痛的功效。

  豬橫脷——即豬胰,性味甘、平,功能補脾、潤燥、養肺、澤顏。

  豬橫脷與雞骨草合而為湯,更具清熱、利溼、舒肝、健脾的功效。

  赤小豆粉葛鯪魚湯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陳皮1/4個、鯪魚400克、生薑3片。

  做法:赤小豆、陳皮分別洗淨,陳皮去瓤;粉葛削皮洗淨,切塊;鯪魚宰洗淨,去髒雜,慢火煎至微黃。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下火、祛溼潤燥。

  赤小豆煲雞

  材料:赤小豆、母雞、鹽。

  做法:取赤小豆90克,去毛及內臟的母雞1只,將赤小豆放入雞腹內,用竹籤將雞腹切口閉合,加入適量的水煲湯,食用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及調味品,食肉喝湯。

  炒扁豆芡實淮山煲筍殼魚

  材料:炒扁豆30克,芡實、淮山各50克***中藥店有售***,筍殼魚1~2條***約500克***,生薑3片,豬瘦肉100克。

  做法:各藥材洗淨,稍浸泡;筍殼魚宰洗淨,可慢火煎至微黃,亦可不煎;豬瘦肉洗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約10碗清水,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潤可口、健脾祛溼困

  桑枝鮮雞湯

  材料:冬桑枝40克、光雞1只、生薑3片。

  做法:桑枝洗淨稍浸泡;光雞洗淨去內臟及尾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3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至4人。

  功效:氣味略帶中藥材的清香而鮮美清潤,具益精髓、祛風溼、行水氣等功效。

  竹蔗紅蘿蔔馬蹄煲茅根

  材料:竹蔗400克、紅蘿蔔250克、馬蹄10個,鮮白茅根120克。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竹蔗開邊、切段;馬蹄去皮切對半***或不去皮拍裂***;紅蘿蔔刮皮切段;鮮茅根切段。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滾沸改文火煲1小時即可***或下少許冰糖***。

  功效:清熱解毒、除煩、祛溼邪

  冬瓜薏米豬骨湯

  材料:豬大骨、冬瓜、薏米、茯苓、紅棗、枸杞、薑片。

  做法:將以上材料除冬瓜外洗淨,薑切片,入砂鍋;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末;轉微火煲兩小時,最後半小時加入冬瓜;關火前加入少許鹽 。

  功效:

  薏米——性微寒,有健脾利水、利溼除痺、清熱排膿、清利溼熱之功效。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祛溼、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枸杞——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潤肺止咳。

  春季健脾祛溼的6種食物

  1、薏仁: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迴圈、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按個人口味新增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2、蓮藕:蓮藕的利尿作用,能促進體內廢物快速排出藉此淨化血液。蓮藕冷熱食用皆宜,將蓮藕榨打成汁,可加一點蜂蜜調味直接飲用,也可以小火加溫,加一點糖,趁溫熱時喝。

  3、白蘿蔔:蘿蔔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纖維素也可促進排便,利於減肥。如果想利用蘿蔔來排毒,則適合生食,建議可打成汁或以涼拌、醃漬的方式來食用。

  4、綠豆: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溼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綠豆湯有利於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維生素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5、小米:小米不含麩質,不會刺激腸道壁,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纖維質,容易被消化,因此適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適合排毒,有清熱利尿的功效,營養豐富,也有助於美白。

  6、糙米:糙米就是全米,保留米糠,有豐富的纖維,具吸水、吸脂作用及相當的飽足感,能整腸利便,有助於排毒。每天早餐吃一碗糙米粥或來一杯糙米豆漿是不錯的排毒方法。

  春季健脾祛溼的4個小妙招

  一、避開環境中的溼氣

  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日常生活中應注意:

  1、睡覺不要睡在地板上。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

  2、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3、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應多開窗透氣。

  4、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及時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二、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迴圈,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因為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溼熱病症。

  三、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四、食療

  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溼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蔘等放到煲湯材料中,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以利尿、除溼,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