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胃溼熱怎麼調理

  腸胃溼熱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但是他常常容易被我們所忽略,那麼我們要怎麼調理呢?調理腸胃溼熱最主要的辦法還是需要飲食。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肺胃溼熱的調理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肺胃溼熱的調理方法

  想要治療腸胃溼熱的情況,那麼就應該從中醫的手段進行治療,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從根本上去除疾病。首先我們需要清楚的是,熱屬於陽性,清熱需要使用涼性的藥物具有助溼的效果;而溼則是屬於陰性,治療則是使用溫性的藥物,這樣具有助熱的功效。所以說,在治療腸胃溼熱之前一定需要進行仔細的辯證;用藥要有分寸,這樣才能夠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否則很容易傷害身體。

  想要令身體恢復健康,一般來說主要的手段就是進行清熱利溼。除了服用藥物之外,還應該從日常的飲食著手,要多次一些清淡的食物,少碰一些辛辣還有油膩的食物。除此之外,日常還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增加一些運動量,這樣身體才能夠更加的健康。

  腸胃溼熱吃什麼好呢,應該多吃一些性寒涼、味淡的食物,因為這一型別的食物都是具有比較好的清熱利溼的作用,常見的就有紅豆、小麥以及小米、冬瓜、苦瓜還有金針菜、茭白等等。

  腸胃溼熱的症狀

  其實,腸胃溼熱是一種中醫方面的說法,是一種常見疾病,比較多出現在我們的胃腸消化道上面。出現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平時吃飯不規律,同時飲食上也是過於油膩,這就容易導致身體熱邪入侵,這樣就出現了腸胃溼熱。這種疾病發病率很高,特別是在春季、夏季比較容易出現。

  老中醫告訴我們,這種疾病發病非常的快速,同時患有伴隨有噁心想吐以及腹部陣痛的情況,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拉肚子的情況,並且大便黃褐色伴隨有惡臭,小便則是發紅並且比較少,患者也會變得心煩意燥,感覺身體沉重,甚至還有一些人出現面板。眼睛等等出現橘子黃的顏色,而且口臭也會加重。

  祛腸胃溼熱的食譜推薦

  清炒苦瓜

  將新鮮的苦瓜準備好,然後切絲放入開水之中焯一遍,這樣能夠有效的去除苦瓜的苦味;瀝乾水分之後將準備好的苦瓜放入油鍋之中爆炒,大約九分熟之後就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適當的加入一些調味品,最後就可以起鍋服用了。

  金針冬瓜湯

  將乾燥的金針菜切斷,然後放入開水之中浸泡半個小時,將冬瓜切絲備用;將兩種食材一起放入開水之中,大火煮開;起鍋之前加入調味品就可以起鍋服用了。

  紅豆薏米飲

  將所需要的兩種食材按照等比準備,然後浸泡;將準備好的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清水,慢燉半個小時就可以取出一半汁水,繼續熬煮30分鐘將剩餘的水也取出,兩次的攪拌均勻之後服用,能夠起到很好的清熱利溼的作用。

  腸胃溼熱的調理方法

  除了瞭解腸胃溼熱有什麼症狀之外,為了令我們自己以及家人的身體更加的健康,那麼瞭解這種疾病調理身體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要從日常的飲食方面著手調理之外,還應該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這樣身體才能夠更加的健康。

  平時最好別出現飲食不規律的情況,並且不能夠暴飲暴食,喝酒抽菸這些生活習慣最好也能夠戒除。另外,日常應該少吃一些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或者是過於油膩的食物。四季的飲食最好能夠順應時令的變化,例如夏天吃西瓜,冬天適當進補等等。

  心情的調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好的心情不僅能夠有效的治療腸胃溼熱的情況,同時對於身體健康也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說,我們應該更加的關心自己,同時堅持鍛鍊、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這樣心胸開闊了,體內的鬱氣自然就消除了,身體也更加的康健。

  除此之外,最好能夠堅持體育鍛煉,這樣才能夠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身體自然抵抗力自然而然就增強了,也大大減少了患病的可能。

  脾胃溼熱的主要病因

  1.感受外邪

  由於脾胃的生理特性,溼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為溼土,為“受溼之區”,溼邪最易傷脾;胃為燥土,喜潤惡燥易患燥病,燥為陽熱之邪,燥甚則熱,胃熱脾溼結合即為溼熱。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風熱,在脾虛失運內有蘊溼的情況下,外感風熱與內蘊之溼,結合亦成溼熱。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陽內傷,溼飲停聚,客邪再致,內外相引,故病溼熱。”同時外邪犯肺,胸悶咳嗽,氣機升降失常,又可傷及虛弱之脾胃,致溼從內生,鬱而化熱,形成溼熱。

  2.飲食不節

  無節制的飲食是傷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見的病因。“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嗜酒、過飽、過食肥甘厚味及不潔的飲食,無規律的飲食均易傷及脾胃,引起食滯、溼阻、氣滯等,而食滯、溼阻、氣滯日久均可化熱。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溼”,氣滯也是水溼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極具生溼助熱的特性,可見諸多飲食不節因素均可成為脾胃溼熱證形成的病因,胃雖喜潤惡燥,但脾胃溼熱的形成與胃也有直接的關係。食物先由胃納,臨床常先見胃納失常的症狀如胃脘痞滿、納呆、噁心等。脾與胃共為中土,生理上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納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響,所以溼熱證與胃的關係密不可分,故稱脾胃溼熱證。

  3.情志因素

  “脾在志為思”,“思則氣結”。張景嶽曾說:“但苦思難釋則傷脾”。過度思慮,情志不暢,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肝的正常疏洩是脾升胃降協調脾氣健運的重要條件,即“土得木而達”。肝失疏洩無以調暢氣機,脾升胃降失調,脾失健運生溼,溼鬱化熱,溼熱乃成。

  上述病因在不同的個體會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證,這是由個體的體質素質不同,脾胃功能性狀不同,對病因作用反應的形式不同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