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安全健康知識百科

  到底有哪些?能對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體驗或者提升呢?放心,接下來準備帶你瞭解當中的細節!

  

  一、注意飲食衛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否則就會傳染疾病,危害健康,“病從口入”這句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注意: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時不要狼吞虎嚥;吃東西時不要同時做別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鬧;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

  2、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4、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5、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7、在商店購買食品、飲料,要特別注意是否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購買過期食品飲料。不食、飲過期食品飲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二、蔬菜中的毒物有哪些

  蔬菜富含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是每天必須攝入食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體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吃蔬菜對防治很多慢性疾病也很有好處。《黃帝內經》上就有“五菜為充”的記載。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

  南》建議,每天要吃500克左右的蔬菜。雖然蔬菜中的尼古丁並不存在什麼真正的危害,但有些蔬菜確實是含有一些天然有害物質,會影響人體健康。

  生物鹼:未成熟的青番茄含生物鹼,食用後可導致中毒,引起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

  龍葵素:土豆貯存時間過長易發芽,發芽的土豆會產生大量的龍葵素,人食用後會中毒。一般來說最好不要食用發芽土豆,如果要食用也必須先將芽和芽根及土豆表皮變綠的部分挖去,放於清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

  皁素:未炒熟的豆莢類食物***刀豆、扁豆、油豆角***中含有皁素,食用後會中毒。防止方法主要是烹調時不要貪圖脆嫩或色澤,要充分加熱破壞其所含毒素,最好採用燒煮等方法,使其由綠變黃燒熟後再食用。

  光敏性物質:芹菜、莧菜、萵苣、菠菜、胡蘿蔔、茴香、油菜、馬齒莧、紫雲英、馬蘭頭等蔬菜,在人體內可分解出一種光敏性物質,導致過敏體質者產生蔬菜日光性皮炎,出現區域性面板瘙癢、灼熱感、水腫、瘀斑或水泡等症狀。

  秋水仙鹼:鮮黃花菜***又名金針菜***中含有毒物質秋水仙鹼。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使人嗓子發乾、口渴,胃有燒灼感,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食用鮮黃花菜時,一定要放入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待秋水仙鹼溶解後再食用。

  酵米麵黃桿菌:腐爛變質的白木耳會產生大量的酵米麵黃桿菌,食用後胃部會感到不適,嚴重者可出現中毒性休克。

  黃樟素: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叫黃樟素的致癌物質,可誘發肝癌、食道癌。 黴變毒素:山芋儲藏不當,特別是在碰傷裂口的地方,因黑斑病菌作用而引起黴變。若食用可中毒,輕者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重者則有體溫升高、呼吸困難、肌肉震顫、瞳孔放大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亞硝酸鹽:有些蔬菜如菠菜、萵苣、蘿蔔等含有硝酸鹽物質,儲藏過久,會發生腐爛變質,將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從而引起頭痛、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醃製不透的泡菜、醬菜和酸菜中有害的亞硝酸鹽大多在醃製後約一星期達到高峰,如果此時食用,可能發生急性亞硝酸鹽中毒。

  三、七種不能空腹食用的水果

  西紅柿:含有大量的果膠、柿膠酚、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容易與胃酸發生化學作用,凝結成不易溶解的塊狀物。這些硬塊可將胃的出口——幽門堵塞,使胃裡的壓力升高,造成胃擴張而使人感到胃脹痛。

  柿子:含有柿膠酚、果膠、鞣酸和鞣紅素等物質,具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在胃空時遇到較強的胃酸,容易和胃酸結合凝成難以溶解的硬塊。小硬塊可以隨糞便排洩,

  若結成大的硬塊,就易引起“胃柿結石症”,中醫稱為“柿石症”。

  香蕉:含有大量的鎂元素,若空腹大量吃香蕉,會使血液中含鎂量驟然升高,造成人體血液內鎂與鈣的比例失調,對心血管產生抑制作用,不利健康。

  桔子:桔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機酸,空腹時吃桔子,會刺激胃黏膜。

  山楂:山楂的酸味具有行氣消食作用,但若空腹食用,不僅耗氣,而且會增加飢餓感並加重胃病。

  甘蔗和鮮荔枝:空腹時吃甘蔗或鮮荔枝切勿過量,否則會因體內突然滲入過量高糖分而發生“高滲性昏迷”。

  四、致癌食品黑名單

  鹹魚:鹹魚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蝦醬、鹹蛋、鹹菜、臘腸、火腿、薰豬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應儘量少吃。

  燒烤食物: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製食品:如燻肉、薰肝、薰魚、薰蛋、薰豆腐乾等含苯並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煎炸過焦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咖啡燒焦後,苯並芘會增加20倍。油煎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等,因多數是使用重複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致癌物。

  黴變物質:米、麥、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黴變,被黴菌汙染後會產生致癌毒草素———黃麴黴菌素。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致癌物質。 檳榔:嚼食檳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個因素。

  反覆燒開的水:反覆燒開的水含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生成致癌的亞硝酸胺。 火腿+乳酸飲料:三明治中的火腿、培根等和乳酸飲料一起食用易致癌。為了儲存肉製品,食品製造商會新增硝酸鹽來防止食物腐敗及肉毒桿菌生長。當硝酸鹽碰上有機酸時,會轉變為一種致癌物質亞硝酸胺。

  五、八種食物有益醉酒者

  醉酒之後,如何緩解頭痛、頭暈、反胃、發熱這些難受的症狀呢?最近研究人員

  發現,8種食物對以上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

  1、蜂蜜治酒後頭痛

  蜂蜜中含有一種特殊的果糖,可以促進酒精的分解吸收,減輕頭痛症狀,尤其是紅酒引起的頭痛。另外,蜂蜜還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後也不會頭痛。

  2、新鮮葡萄治酒後反胃、噁心

  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達到解酒目的。如果在喝酒前吃,還能有效預防醉酒。

  3、西瓜汁治酒後全身發熱

  西瓜汁可以清熱去火,能使酒精快速隨尿液排出。

  4、柚子消除口中酒氣

  實驗發現,用柚子肉蘸白糖吃,對消除酒後口腔中的酒氣有很好的作用。

  5、芹菜汁治酒後胃腸不適

  這是因為芹菜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能分解酒精。

  6、酸奶治酒後煩躁

  酸奶能保護胃黏膜、延緩酒精吸收,而且鈣含量豐富,對緩解酒後煩躁特別有效。

  7、香蕉治酒後心悸、胸悶

  酒後吃一些香蕉,能增加血糖濃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達到解酒目的。同時,它還能消除心悸、胸悶等症狀。

  8、橄欖治酒後厭食

  橄欖自古以來就是醒酒、清胃熱、促食慾的良藥,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燉服。

  盛夏要防腸胃病盛夏,氣溫高,溼度大,蒼蠅繁殖快,食物易腐敗,飲水易汙染,是急性胃腸病的高發期。常見的有: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由吃了被細菌及其毒素汙染的食物引起的。臨床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具有潛伏期短、時間集中、突然爆發、來勢凶猛等特點,90%以上發生在7、8、9三個月,主要是食品在加工、運輸、貯存、銷售、製作等過程中,由於忽視食品衛生,

  引起交叉感染。常見的細菌有沙門氏菌、變形桿菌等。預防的關鍵是加強飲食衛生管理,防止食品汙染。

  二、旅遊性腹瀉。是在旅遊中發生的急性感染性腹瀉,常因攝入受汙染的食物、飲料、飲水而發病,病源菌主要是各種型別的大腸桿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常見症狀為水樣便,並伴發腹痛、腹脹、嘔吐等。因此,在旅遊過程中要嚴把“病從口入”關。

  三、大腸桿菌腸炎。主要是吃了大腸桿菌汙染的蔬菜、肉類、海產品、自來水、冷飲等而發病,一般起病緩慢,主要表現為腹瀉,每日3—5次,為黃色蛋花樣便、量多。因此要搞好飲食、飲水衛生和糞便管理。

  四、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是通過汙染飲食、飲水而經口感染,還可通過手、蒼蠅而傳播。通常起病急驟,先是畏寒發熱,後腹痛腹瀉等。中毒型菌痢病人可極度衰竭,出現中毒性休克,但不腹瀉,多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因此,搞好飲食、飲水衛生和糞便管理,大力消滅蒼蠅,是預防該病的根本措施。

  五、冰箱性腸炎,即耶爾細菌腸炎。隨著冰箱的普及,該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耶爾細菌廣泛存在於牛奶、肉、魚、禽以及蔬菜等許多食物中,在零下4攝氏度以下的低溫下生長繁殖。冰箱冷藏室裡的食品汙染了該菌就可能引起腸炎。因此,冰箱內的食品要生熟分開,進食前要重新燒熟燒透,不宜直接食用。

  常見蔬菜的十個錯誤吃法

  瞭解蔬菜的錯誤吃法,讓你用正確的方法攝取多樣營養!

  西紅柿應該在餐後再吃。這樣,可使胃酸和食物混合,大大降低酸度,避免胃內壓力升高引起胃擴張,使寶寶產生腹痛、胃部不適等症狀。

  不要把胡蘿蔔與蘿蔔一起磨成泥醬。因為,胡蘿蔔中含有能夠破壞維生素C的酵素,會把蘿蔔中的維生素C完全破壞掉。

  雖然胡蘿蔔素對寶寶很有營養,但也要注意適量食用。寶寶過多飲用以胡蘿蔔或西紅柿做成的蔬菜果汁,都有可能引起胡蘿蔔血癥,使面部和手部面板變成橙黃色,出現食慾不振、精神狀態不穩定、煩燥不安、甚至睡眠不踏實,還伴有夜驚、啼哭、說夢話等表現。 香菇中含有麥角淄醇,在接受陽光照射後會轉變為維生素D。但如果在吃前不過度清洗或用水浸泡,就不會損失很多營養成分。煮蘑菇時也不能用鐵鍋或銅鍋,以免造成營養損失。 豆芽質嫩鮮美,營養豐富,但吃時一定要炒熟。不然,食用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頭暈等不適反應。

  給寶寶過多地吃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不宜給寶寶過多吃。草酸在人體內會與鈣和鋅生成草酸鈣和草酸鋅,不易吸收排出體外,影響鈣和鋅在腸道的吸收,容易引起寶寶缺鈣、缺鋅,導致骨骼、牙齒髮育不良,還會影響智力發育。

  給寶寶吃沒用弗水焯過的苦瓜

  苦瓜中的草酸會妨礙食物中的鈣吸收。因此,在吃之前應先把苦瓜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去除草酸,需要補充大量鈣的寶寶不能吃太多的苦瓜。

  韭菜做熟後有放過久

  韭菜最好現做現吃,不能久放。如果存放過久,其中大量的硝酸鹽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引起毒性反應。另外,寶寶消化不良也不能吃韭菜。

  綠葉蔬菜在烹調時不宜長時間地燜煮。不然,綠葉蔬菜中的硝酸鹽將會轉變成亞硝酸鹽,容易使寶寶食物中毒。

  速凍蔬菜類大多已經被涮過,不必煮得時間過長,不然就會爛掉,喪失很多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