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致家長的一封信

  幼兒園都會在大班階段加強入學準備教育,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家長如何在家中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就需要家長多和幼兒園老師溝通。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家長們:

  你們好!

  時光飛逝,轉眼我們的孩子已經進入大班最後一個學期。由於很多小學都將面試時間提前,因此很多家長都很關心幼小銜接工作的進行情況,希望幼兒園多進行一些針對小學面試內容的課程。家長的迫切心情,我們很理解也很重視。這學期我們對孩子在知識技能、學習習慣、時間觀念、任務意識等方面進行培養,並在4月、6月安排兩次全體大班孩子參與的同齡主題探索活動,以更好得滿足大班孩子的學習需要。同時因為幼小銜接是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在本學期,請家長和我們一起努力建立正確的觀念和方法,協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幼兒園與小學是兩個不同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孩子在幼兒園得到老師和保育員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學,許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如課間10分鐘,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動,包括喝水、上廁所等;在幼兒園孩子們是以遊戲為主要活動形式,是寓學於玩的,而到了小學則是以課堂學習為主要活動形式了;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小學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還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園時間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學則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一個坡度,要求孩子去適應一種變化了的學習生活。為了減緩這一坡度,增強孩子的適應性,在大班階段,家長就要加強對孩子進行入學準備方面的教育。幼兒園都會在大班階段加強入學準備教育,至於家長如何在家中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就需要您多和幼兒園老師溝通,瞭解您的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培養,針對孩子的實際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一般來說,家園可從以下幾方面做準備:

  1、嚮往上小學的心理準備。為了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進入小學,要使孩子內心產生想上小學當個小學生的願望。

  2、自我管理能力。一位小學家長說:“我一年差不多要給他買100塊橡皮,買了就丟!”還有的家長說孩子的書包像“字紙簍”,亂得要命。小學生這種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學前期家長包辦—切,未能培養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要注意讓孩子自己整理圖書、玩具,收拾小書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有意注意。培養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一位小學老師說,在小學低年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並非智力落後,而是由於注意力渙散。家長可以多與孩子玩棋類遊戲、拼圖遊戲,這對培養有意注意很有益。

  4、生活規律化。從現在開始,家長應培養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有規律,使孩子將來能適應小學的生活節律。

  總之,家長對孩子進行入學準備教育,絕不是單單指提前教拼音、識字等,也無須把家的玩具收起來,更不需要讓孩子進學前班,而應注意從上述這些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和教育。

  XXX

  XXXX.X.X

  篇二

  家長們:

  1、為了培養孩子樹立起“我就要成小學生了”的意識,從下週開始,請給孩子準備一個書包每天帶到幼兒園***如果家裡已經有這些物品,明天即可帶來***。書包內裝上文具***包括鉛筆盒、筆、橡皮、尺子等***、1本孩子喜歡看的書***每週更換***、一本練習本***方便孩子記錄當天老師佈置的任務及讓做複述記錄***,並提醒孩子每天自己整理書包,學習削鉛筆。

  2、為了更好地做好幼小銜接,我們會給孩子佈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主要側重於能力的培養,如:複述學過的兒歌、故事、一張簡單的作業紙、幫媽媽擦桌子、跳繩30下……請每天提醒督促孩子及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如果是一些讓孩子複述,家長記錄的任務,請您花點時間幫助孩子完成。此外,為了讓孩子增強任務意識,最初家長可主動詢問孩子當天的作業並根據孩子的記錄提醒孩子完成,逐漸過渡到讓孩子自己記住這些任務並完成它。

  3、目前小學一般都要求學生在8:10以前到校。為了讓孩子逐漸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請儘量讓孩子早睡早起。我們希望孩子能在晚上9:30左右入睡,早上7:00左右起床,能從8:30左右到園儘快過渡到8:00整準時到園。接送車孩子也請讓孩子按這樣的作息表進行調整。

  謝謝配合!

  XXX

  XXXX.X.X

  篇三

  親愛的家長:

  您好!

  開學一個月以來經過老師們的觀察、評估,和上一期大班家長的反饋,發現孩子們生活與學習方面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希望家長能與老師積極配合教育孩子,以下幾點望各位家長周知。

  一、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多孩子做事不緊不慢***比如:整理物品、吃飯……***,時間長就形成了懶散的風氣,導致做什麼都慢悠悠落在別的孩子的後面,對孩子的自尊心也有所傷害,所以希望家長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我們設臵的課程與小學一樣都是環環相扣的,落下哪一部分都是孩子的損失,如果落下的多了不僅知識方面欠缺,而且孩子也很難收拾好心情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所以希望家長不要讓孩子缺課,

  二、 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有些孩子上課、吃飯坐著時把鞋脫了玩、趴著、蹺二郎腿、左腳踩右腳;站著的時候來回晃…….雖然這些事情看上去很小但是這些事情都是影響孩子今後小學生活的絆腳石。

  三、 培養孩子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1、 生活和學習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兩個老師在談話,一個孩子跑過來打斷談話,只顧著說自己的事情;老師講課時孩子突然打斷老師的講課說自己的事情……這樣的做法不僅沒有禮貌而且打斷了老師講課的思緒,打斷了其他孩子聽課的思緒、也影響自己的聽課質量。

  2、 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問好:很多孩子就連早上入園時看到自己熟悉的老師都不會主動問好,更不用說是其他人。 學會說“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在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有些孩子選擇沉默;在不小心撞到別人時,有些孩子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不道歉;在被別人撞到別人很認真的道歉時,有些孩子不說話轉身離開。

  四、 培養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學會幫助別人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自己做某些事情太費勁了,還不如我自己做兩下就完成了,或者處於對孩子的疼愛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了,其實這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孩子的大腦骨骼還在發育,他們需要勤動手,需要學會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這樣上了小學之後才不會今天橡皮不見了,明天作業忘帶了。所以建議家長每天給孩子帶書包,書包裡放好必備的文具***鉛筆至少3支,一塊橡皮,一把格尺***我們會交給孩子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現在的孩子大多很自我,要讓孩子學會與身邊的人相處,學會幫助別人。

  五、 培養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到孩子跟別的孩子起了爭執,家長馬上衝過去幫助解決,這樣的做法是在幫孩子嗎?是幫孩子出氣好還是交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呢?當然是後者,孩子不可能時時刻刻依偎在父母的懷抱,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去面對的,所以當孩子哭著說:“爸爸媽媽有人欺負我!”請不要慌張,幫孩子分析事情,交給他解決的辦法,相信這樣孩子會成長的更快。

  XXX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