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甜食影響智力嗎

  不僅寶寶,很多女性朋友也很喜歡吃甜食,大概是人類對甜味有著與生俱來的喜好。但甜食吃太多是有危害的,其中一個是會影響到智力。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吃甜食影響智力的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吃甜食影響智力

  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在英國《生理學雜誌》上報告說,動物實驗顯示,實驗鼠攝入糖分過多會導致大腦受損,記憶力下降。

  研究人員首先訓練了能夠鑽出迷宮的實驗鼠,然後將它們分為兩組,一組每天餵食高果糖溶液來取代日常飲用水,另一組則同時餵食高果糖溶液和歐米茄脂肪酸。

  歐米茄脂肪酸被認為能保護神經突觸免遭損傷。6周過後,第一組實驗鼠忘記了鑽出迷宮的路徑,另一組實驗鼠的記憶能力未受明顯影響,仍舊能很快鑽出迷宮。

  第一組實驗鼠大腦內連線神經元的突觸活動有所減少,神經元之間的訊號傳遞有障礙。因此推測,攝入糖分過多所致的胰島素抵抗可能是實驗鼠大腦神經突觸和記憶受損的原因。

  ***胰島素抵抗:即自體能夠產生胰島素,但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島素促進葡萄糖代謝的能力下降。***

  研究人員認為,實驗鼠大腦化學反應和人類大腦相似,這項研究表明了長期過量攝入糖分對大腦的不良影響,但這種影響可能並非是永久性的。

  甜食吃太多的其他危害

  長蛀牙

  尤其是兒童更易如此。以小九為例,據小九媽回憶,小九小時候超愛吃糖,每回路過便利店都會撒潑讓母上大人給買糖吃,而且顯然口腔衛生沒做好,所以自食惡果——長蛀牙了。再者由於父母和自己的不當一回事,導致牙齒蛀得太深,到了必須整顆拔掉的程度。

  經常吃糖又不及時漱口,極易患齲齒及多種口腔疾病。小孩子愛吃甜食是天性,即便你一直跟他們強調要少吃糖或不碰糖,他們還是可能會鬧一下,直到你答應為止。

  這個時候,家長們就要對他們多加管束了。一個是要控制他們吃糖的量,儘量少吃,不能讓他們無節制。一個是要嚴格督促他們做好口腔衛生,吃完糖要立馬刷牙或者漱口,並且教導他們從小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致肥胖

  糖類食品進入人體經過消化吸收後,一部分消耗供能,另一部分作為糖原儲存在肌肉和肝臟中。除了滿足以上兩部分需要以外,剩餘的大量碳水化合物會在人體內轉化為脂肪。

  人體和動物實驗也顯示,含有大量果糖的果葡糖漿可引起脂肪過量沉澱。除此以外,糖還能通過作用於神經系統,抑制飢餓感的消失,促進我們進食。

  長期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品,很容易引起肥胖。如果肥胖症患者不及早治療,控制體重的增長,各種併發症發生的可能性將會大大高於正常人,比如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脂肪肝等。

  所以,如果哪一天你控制不住大量進食了甜食,最好運動運動,消耗一些熱量,避免它們轉化為脂肪,影響身體健康。

  糖尿病

  吃甜食不一定會導致糖尿病。比如說吃的是多糖類碳水化合物***比如澱粉、糖原、纖維素等***,多吃些是不會引起糖尿病的。甚至有學者認為這些食物能提高人群的耐糖量,反而可幫助預防糖尿病。

  但如果經常吃的“糖”是指糖果、白糖、紅糖、冰糖等,偶爾吃它們雖然並不直接導致糖尿病,但長期大量食用會使胰島素分泌過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引起人體內環境失調,還會使人體血液趨向酸性,不利於血液迴圈,並減弱免疫系統的防禦功能。

  久而久之,也可能引起糖尿病。

  營養不良

  甜食是種“甜蜜的毒藥”,沒吃著它的時候,讓人垂涎欲滴、望眼欲穿,有著強大的慾望,而當你如願吃了它,可能吃不到一半就膩飽了,不僅吃不下它,而且還影響你接下來的進食慾望。本來要吃飯的時間,卻沒了食慾,一餐只拿這些甜食將就了。

  這樣可不好,任何一餐都不能只有一種食物,太單一。如果一餐只吃甜食,會阻礙你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況且甜食熱量極高,長期這樣做的話,後果就是一方面引起營養不良,一方面又導致熱量超標。

  黴菌性陰道炎

  一些女性喜歡吃零食,糖果、巧克力不離口,還習慣常喝可樂等高糖飲料,甚至在做菜的時候也要放糖。由於黴菌喜歡甜的環境,如果經常吃糖,就會導致黴菌在糖原高的環境裡生長繁殖,而導致黴菌性陰道炎。

  並且,由於這些女士平時喜歡吃糖,又特別愛吃甜食,即便是一段時間黴菌得到了抑制,但由於甜環境仍然存在,陰道上皮還會積聚糖原物質,使黴菌死灰復燃,滋生繁殖,引起陰道炎反覆發作。

  哪些因素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環境因素

  神經細胞的生長很大程度上由嬰幼兒生活的經歷決定的,一歲以前的智力發育與環境刺激密切相關。主要影響因素有:

  1. 噪音:

  噪音會引起新生兒寶寶的生理狀態波動,包括心率、呼吸、顱內壓、血壓、血氧飽和度等,一定程度上引起耳蝸受損,聽力影響。噪音在干擾寶寶睡眠的同時,喚醒狀態下消耗寶寶體內能量儲存,影響基礎代謝。遠期影響可造成注意力缺陷、多動。實驗顯示,環境噪音55分貝以上,寶寶的理解錯誤率為4.3%以上;超過60分貝,理解錯誤率上升為15%。

  家有寶寶,建議室內噪音小於45分貝。父母應儘量營造一個安靜溫暖的環境,為寶寶的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等形成良性刺激,有利於提高寶寶智力。

  2. 光線:

  不恰當的室內光線強度和顏色會改變寶寶的睡眠一覺醒規律,改變生物鐘節奏,使視網膜眼病發生率升高,生長髮育遲緩,影響寶寶智力發育。當新生兒寶寶接受的光線過強超過1000勒克斯時,視網膜捕捉的光量子數超過了機體耐受水平,會發生細胞損傷甚至凋亡。

  建議寶寶臥室照明燈和工作燈分開,光線單獨控制,小寶寶可以保證一定時間的昏暗照明,但一定要營造晝夜氛圍,利於腦細胞各種激素分泌。

  營養因素

  營養是大腦智力發育的物質基礎。充足的優質蛋白質使腦細胞分裂增殖良好。脂肪約佔腦重量的50-60%,細胞脂質結構中的重要成分DHA能夠優化大腦發育。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

  營養不良會影響腦的重量和神經細胞的數量,導致智力發育緩慢。營養過剩會使脂肪在腦細胞中堆積過多,導致智力水平降低。所以哺育寶寶時均衡營養顯得特別重要。

  疾病因素

  影響腦實質損害,造成日後智力障礙的主要疾病有:

  1.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最近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為高膽紅素血癥的寶寶換血換得很辛苦,過了年關統計發現高疸引起的聽力受損、視力受損、腦實質浸染的不在少數。

  當新生兒黃疸達到一定高的濃度後,體內過高的膽紅素通過血腦屏障與腦細胞結合,從而使腦細胞功能發生障礙,影響寶寶今後智力。特別是早產兒和足月低出生體重兒,他們很可能黃疸指數沒有達到治療表上的數值就已經發生腦損害。所以,權衡利弊,寶寶黃疸超標了,藍光治療副作用很小,為什麼不治呢?

  2. 新生兒重度窒息:

  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順產,但是順產是有條件的,如果客觀因素不允許還是要配合醫生該剖的剖。如果寶寶出生時重度窒息缺氧,即使搶救得力,部分寶寶存活後可能會因為腦缺氧缺血損傷腦細胞,缺氧缺血性腦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智力發育導致腦癱等。

  3. 新生兒低血糖:

  幾乎所有的母親產後兩到三天泌乳不足,剖宮產乳汁來得更慢。寶寶出生後,神經組織在一般情況下幾乎完全利用糖作為代謝能源,若不及時餵養,反覆發生低血糖或低血糖持續時間過長,會發生持續性腦功能障礙,早產寶寶更常見。那些希望純母乳餵養的媽媽們,如果產後沒有母乳,就不要再人為的餓著寶寶了。

  4. 產傷引起的顱內出血:

  生產時如果寶寶顱內受壓,出血量大,出血部位腦組織血液迴圈障礙,腦細胞變性壞死,將會影響寶寶今後的智力。

  5. 新生兒腦膜炎:

  新生兒腦膜炎發生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細菌毒素直接侵犯寶寶腦組織,使腦細胞受到嚴重破壞,死亡率高。而且新生兒感染途徑隱匿,一旦發現感染指標明顯升高,父母要高度重視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