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養生保健小常識

  老年人要知道一些養生保健小常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促進身體健康,讓自己擁有一個更好的身體素質,安度晚年生活。那你知道老年人養生保健的小常識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就告訴大家的,僅供大家參考!

  老年人養生保健的4個小常識

  1、調節飲食,養肺生津老年人

  由於五臟衰弱,腸胃薄弱,如果飲食生冷無節,飢飽無常,勢必傷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應少吃多餐,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

  2、愉悅身心,陶冶情操

  秋風蕭瑟,自然界淒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保健,可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

  3、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秋天的氣候轉涼,是室外運動的好時機,老年人可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鍊專案,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遊等。

  如果老人在秋季的能做到上面的四個問題,那麼我們就能有效的幫助老人在秋季的時候保持我們的健康。

  4、提高耐寒能力,防感冒

  秋季溫差變化較大,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尤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警惕秋季易發病,秋季的特殊氣候特點,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溼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應結合自己體質情況重點防範,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

  老年人養生保健的幾大注意事項

  少食多餐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比年輕時差,所以對於一些不好消化的食物最好少吃。另外建議日常飲食多以少食多餐的原則進行。也就是一次性不要吃得過多。因為老年人如果一次性吃得過多,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增加腸胃的負擔。但是如果吃得過少的話,就不能滿足機體正常的消耗了,所以建議日常飲食以少食多餐為原則。

  不要長時間看電視

  一些老年人由於退休了無所事事,就整天藉助電視消磨時間,其實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首先因為久視傷血,再者老年人的視力本身就有所下降了。如果在用眼過度的話,則非常容易出現禮物功能減退的問題,還會傷血耗氣。這裡建議超過65歲的人每次看電視,看報紙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個小時。

  多吞唾液

  民間素有“咽津益壽”的說法,其實這是因為唾液本身就具有潤五臟,增強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等功能,再加上唾液還具有消滅口腔內細菌的作用,所以建議老年人可以每日練習一次“咽津功”,這樣就可更有利於整個身體健康。

  多咀嚼

  老年人由於牙齒鬆動等問題,可能本身就比較不容易把食物咀嚼爛了,因此就更要注意細嚼慢嚥了。另外研究發現多咀嚼對於保護牙齒健康和延長面部萎縮症也有一定的幫助。

  不要久站

  中醫認為久立者傷骨,老年人不可久站,如果久站則容易引起氣血凝滯,從而引起各種疾病,像腰腿部的關節炎,小腿靜脈曲張其實都和久站有關。再加上老年人的氣血執行得本來就比較差了,因此更要注意多活動筋骨,切記久站。

  不要久坐

  雖然說很多時候坐都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但是如果長期坐著的話,會使得肌肉缺少運動而引起肌肉鬆弛,久而久之就會加速肌肉的衰退和萎縮的。因此建議老年人日常切記不可久價款,特別是在做釣魚、打麻將、看電視的時候更要注意控制時間。

  多交流

  老年人一定要改改“心高氣傲”的習慣,要儘量的用年輕的心態同其它人交流,建議可以多走到人群之中,多增長知識,避免孤獨寂寞的不良情緒,同時還可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社群活動,如果遇到有什麼心事的話,要多和老朋友交流。

  不要久臥

  一些老年人可能生病的關係,腿腳不方便就乾脆不起來運動直接躺在床上度日了,其實中醫認為外臥傷元氣,所以如果長時間的躺在床上的話,那麼元氣也就會受損的。一般說來一天的睡眠時間只要控制在8個小時就可以了,無特殊情況還是應該多起來的。

  老年人養生保健要避免的心理

  一、過喜:喜為心志,心主血脈、主神志。過喜則會傷心,常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健忘、多汗出、胸悶、頭暈、頭痛、心前區疼痛,甚至神志錯亂、喜笑不休、悲傷欲哭、多疑善慮、驚恐不安等症狀,可導致一些精神、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發生,嚴重者還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時造成中風或突然死亡,即中醫裡的“喜中”。

  二、易怒:怒為肝志,肝主疏洩、藏血生血。大怒傷肝,表現為肝失疏洩、肝氣鬱積、肝血瘀阻、肝陽上亢等病證,出現胸脅脹痛、煩躁不安、頭昏目眩、面紅目赤,有的則會出現悶悶不樂、喜太息、噯氣、呃逆等症狀。可引起唾液減少,食慾下降,胃腸痙攣,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壓上升,血中紅細胞數量增加,血液黏滯度增高,交感神經興奮。長此以往,易使人患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對已患心腦血管疾病者,可使病情加重,誘發中風、心肌梗死等,危及性命。

  三、過悲:悲為肺志,肺主氣、主行水、主治節、主宣肅。過度悲傷會使肺氣抑鬱,耗散氣陰,出現感冒、咳嗽症狀,或出現蕁麻疹、斑禿、牛皮癬等面板病。同時肺為嬌髒,清虛嬌嫩易受邪侵,《理虛元鑑》記載:“肺氣一傷,百病蜂起,風則喘,寒則嗽,溼則痰,火則咳,以清虛之府,纖芥不容,難護易傷故也”。

  四、易恐:恐為腎志,腎藏精,主水液、主納氣、主一身陰陽。腎功能受損,則氣化失職,開闔失度,或呼多吸少、吸氣困難、動則喘甚等腎不納氣的病理變化。因此,人在受到劇烈驚嚇之時,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等,甚至導致死亡。

  五、過思:思為脾志,脾主運化、主生血統血、主升清。過思易傷脾,若脾失健運,則血液虧虛、陽氣虛衰、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出現頭暈眼花,面、脣、舌、爪甲淡白等血虛徵象,或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