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過程很困難的故事

  成功的比例幸運佔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慧,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看看那些創業過程中的故事,感受他們不懼困難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敗家女砍光果樹貸款種羊肚菌

  “有些羊肚菌開始冒頭了。”3月30日一大早,20歲的八爾姆欣喜不已。當天,她像平常一樣來到種下的8畝羊肚菌地頭,準備給羊肚菌澆澆水,驚訝發現泥土間已有部分黑頭白身的羊肚菌冒了出來。“照這樣的生長態勢,4月份就可以收穫了。”八爾姆說。

  試種羊肚菌她成父親眼中的“敗家女”

  只有小學文化的八爾姆,是馬爾康市黨壩鄉劍北村的一個普通村民。2009年,八爾姆的丈夫因腦溢血去世,留下了她和2個兒女。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她賣水果、種蔬菜和打零工的收入為主。

  2013年的一天,八爾姆在電視上偶然看到介紹如何人工種羊肚菌,“以前在山上撿到過羊肚菌,沒想到還可以人工種植。”加之羊肚菌營養豐富,種好了價格高還不愁賣,於是,她決定試種看看。

  經過一番思考,第二年3月,八爾姆砍掉了家裡的3畝多白櫻桃樹,並拿出其中的一畝地,花費5000元錢從外地引回菌種,嘗試種起了羊肚菌。

  “3畝白櫻桃樹,一年最高可以賣2000多元,最低也能賣個600多元。”八爾姆近70歲的老父親對此十分不理解,認為她不務正業,甚至罵她是家裡的“敗家女”。

  老父親的不理解,並沒有讓她氣餒。怎麼管理,技術不懂,她就讓妹妹澤旺哈姆網上查資料、找答案。同時,她還在綿陽專門報了一個羊肚菌種植培訓班,學習羊肚菌種植、管理技術。

  功夫不負有心人,八爾姆試種的羊肚菌成功了。她告訴記者,她至今都記得種出來的那羊肚菌味道,很香。除送給一部分親戚朋友品嚐外,當年她還賣了4000多元錢。

  支援兒女讀書她貸款15萬元再種羊肚菌

  八爾姆的大兒子孫小紅在阿壩州衛校讀職高,小女兒澤朗哈姆在馬爾康市第二中學上初二。“除去學費,兩個人的生活費一個月就要1500元左右。”八爾姆坦言,她一年的收入才4000多元,對於像她這樣的家庭,感覺壓力很大。

  八爾姆也曾試圖勸說兩個兒女放棄讀書,然而,兒女們並不同意。為了支援兒女們讀書,她覺得只有在田地裡“下功夫”,才是唯一的出路。

  種一畝蔬菜,一年也就2000元錢左右。賣水果亦是不能滿足家裡的開支。為此,去年10月,她又把家裡的3畝多蘋果、梨子樹砍掉,並貸款15萬元,在50多天的時間裡,請來親戚朋友,建起了黑色的防晒大棚,安裝了400多個噴水管,共種植起了8畝羊肚菌。

  然而,劍北村屬於金川電站的淹沒區,未來10年內,這裡將全部淹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擴大收益?“目前,羊肚菌的乾貨市場價是每斤600多元,鮮菌每斤60元左右。”八爾姆說,村裡的氣候適合一年種兩季羊肚菌,但買回一畝菌種需要5000多元錢,她希望政府能給予她一些政策和資金支援。她也準備租借鄰居的20多畝地,擴大羊肚菌種植規模,力爭取得更好效益。

  讓八爾姆高興的是,今年內,黨壩鄉政府已計劃為她的羊肚菌基地修建3公里的灌溉渠道,徹底解決灌溉難題。

  二:

  退休司機養泥鰍年入百萬獲6項發明專利

  創業、創客是時下最火熱的詞彙。湖南省桂陽縣李經武從機關司機崗位退休後,根據自己的愛好轉行養起了泥鰍,憑著一股鑽勁兒,攻克了養殖泥鰍的一個個技術難題,而今不僅年收入過百萬還獲得6項國家實用型發明專利。

  他的發明專利包括泥鰍捕撈裝置、泥鰍種苗孵化池、泥鰍催產注射固定套、泥鰍產卵床、泥鰍種苗親鰍催產注射器和泥鰍專用飼料發明專利。

  談起創業8年路上的酸甜苦辣,李經武說:“創業選擇有很多,只有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業,才能苦中作樂,開心充實。”

  2007年,時年52歲的李經武在桂陽一機關單位當駕駛員,當年該縣下了一個鼓勵機關單位人員從事農業的檔案。從農村出來的李經偶然從江蘇連雲港工作的戰友那裡得知連雲港很多農戶從事泥鰍養殖,收入不錯。李經武通過調查本地市場發現,桂陽當地每天需要消耗泥鰍600餘斤,價格在22元一斤,而本地沒有一家養殖泥鰍的,市場前景廣闊。李經武說幹就幹,籌資71萬元租賃了33畝拋荒地,在桂陽縣鹿峰街道新澄村開始了創業。

  第一次前往連雲港進了100萬尾苗,坐汽車、乘飛機、再坐汽車,回到養殖基地後李經武發現只有20萬尾苗子存活。損耗太大,要長期做下去必須自己學會催產自己育苗。有了這個想法後,李經武整個人就像著了“魔怔”。“買資料、做實驗,那時做夢都是催產育苗,幾個月的時間裡足足瘦了18斤。”

  但試驗的結果不是泥鰍不排卵,就是卵孵化不出來,或者是催產藥量多了,親本被打死了;經過10多次的失敗,李經武終於掌握了泥鰍催產技術,在產床上泥鰍親本終於產出了合格的泥鰍卵。

  可是,來不及高興的李經武很快就發現卵雖然產出來了,但由於泥鰍有***的習性,如何避免卵不被吃掉成為一個很大的難題。善於學習喜歡琢磨的個性又一次發揮了作用,通過反覆觀察和實踐,李經武發明了他人生中第一個發明專利:泥鰍雙層產床,把傳統泥鰍產床由單層變為雙層,並改變了產床的材質,讓產出的泥鰍卵能通過產床掉到第二層,從而避免了產出的卵被泥鰍吃掉。

  圍繞著泥鰍生產中“催產、育苗、捕撈”等過程,李經武不斷在實踐中進行思考創新,先後發明了催產針用固定套、泥鰍幼苗捕撈器等6個實用型發明專利。目前,李經武的泥鰍育苗基地水面面積達100餘畝,實現年收入100多萬元,帶動周邊及江西省等240多戶農戶養殖泥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