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
學習好歷史是我們必須要的哦,小編為大家帶來一份高三歷史,歡迎大家多多來閱讀一下哦
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聯考試卷
第Ⅰ卷***非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周代宗法制度規定,“大宗百世不遷,小宗五世而遷”。也就是說小宗過了五代***高祖、曾祖、祖父、父和自身***之後必須另立宗室該制度規定的目的是
A.強化諸侯的宗主地位 B.防止小宗勢力擴大
C.確保嫡長子特權完整 D.保證小宗血緣純正
2. 《管子•乘馬第五》在描述農業生產時寫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實行分戶經營,可以使農民自身抓緊農時。這樣,他們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關心勞動,不辭辛苦地經營。這一經濟思想
A.推動了租佃關係的確立 B.是在變革生產組織方式
C.推行重農的經濟政策 D.是要廢除土地國有制
3.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不斷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開發西南;燕人北擊東胡,開闢遼東和遼西;趙人“胡服騎射”,將勢力推進到陰山。各諸侯國的疆域變化
A.拓展了華夏文明的空間 B.鞏固了周王室勢力範圍
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控制 D.體現了尊王攘夷的策略
4.我國古代農業發達。下表反映了中國古代歷代政府的部分農業措施。這些措施體現出
朝代 農業措施
西周 休耕制
戰國 “盡地力之教”
秦漢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唐宋 禁捕青蛙
明清 “桑基魚塘”
A.古代農業可持續性發展觀念 B.政府直接控制農戶生產
C.農產品的商品化趨勢 D.土地集中趨勢已失控
5.農民在先秦時期多稱“臣”“人”“眾”“野人”,秦漢時稱“夫”“僕”,魏晉時稱“田客”“部曲”,宋元時稱“農戶”“佃”。這種變化主要源於
A.小農經濟的形成 B.賦稅制度的變革
C.土地制度的變化 D.重農抑商的推行
6.秦代始創傳國玉璽。東漢一學者說:“璽者,印也。印者,信也。”東晉皇帝南渡時,幾代皇帝沒有傳國玉璽,被嘲諷為“白板天子”。這反映出
A.秦代傳國玉璽的價值貴重 B.君權神授的觀念深入人心
C.宗法觀念強調嫡長子繼承 D.儒家的正統觀念影響深遠
7.錢穆先生認為:“政治制度是現實的,每一制度,必須針對現實,時時刻刻求其能變動適應。”據此,下列“現實”與“制度變動”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西周滅亡——秦朝郡縣制 B.秦朝滅亡——漢初郡國並行制
C.藩鎮割據——唐朝三省六部制 D.丞相擅權——明朝內閣制
8.《晉書•列傳第六》記載:衛瓘等上疏曰“昔聖王崇賢,舉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讓,野無邪行。……魏氏承顛覆之運,……立九品之制,粗且為一時選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則宜準古制,使朝臣共相舉任,於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厲進賢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誠令典也。”這說明衛瓘等主張
A.以門第族望為選官標準 B.恢復由下而上推舉人才的制度
C.通過考試發現選拔人才旨 D.建立由上而下選拔官員的制度
9.唐宋筆記中對當朝君主的記載較多。唐人用諸多異象來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對“人事”的關注加強了。在君臣關係上,唐人多涉及前代,並敘述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處時代,對君臣關係更加關注,多詳載內廷變革與矛盾。這種變化反映了宋代
A.明君賢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訴求 B.理學成為封建正統思想
C.市民階層的普遍文化心理傾向 D.社會輿論影響政治生活
10.唐代都城寺廟宮觀星羅棋佈,城內利用寺廟祭日人多之際經常舉行“廟會”等流動交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唐代的廟會
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榮 B.推動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C.展現了城鄉的繁華景象 D.為草市活躍提供了條件
11.史載,宋朝湖州***地處今浙江省北部,北瀕太湖***農民“以蠶桑為歲記”;嚴州***位於今浙江省西部,錢塘江流域***“穀食不足,仰給它州,唯蠶桑是務”;太湖洞庭山區***今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東、西洞庭山***“然地方共幾百裡,多種柑橘桑麻,餬口之物,盡仰商販”;“蜀之茶園,皆民兩稅地,不殖五穀,唯宜種茶”;穎昌府***今河南許昌***“城東北門內多蔬圃,俗稱香菜門”。上述材料最能說明宋代
A.經濟結構變動 B.經濟重心南移
C.小農經濟衰落 D.農產品商品化
12.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與大臣討論到開疆拓土的議題,宰臣呂蒙正以隋唐為例,指出隋唐兩朝數十年間,四伐遼東,人不堪命,認為“且治國之要,在內修政事,則遠人來歸,自致安靜。”蘇軾在為皇帝經筵講讀中,強調“講讀之官,談王而不談霸,言義而不言利。”《資治通鑑》批判漢武帝時期的內外舉措“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奢宮室,外事四夷……”這些反映出宋朝施政與制度建設的突出特徵是
A.以儒家的綱常有序、仁政及重義輕利等正統理念為指導
B.注重中央集權體制的重建和國內秩序的穩定
C.實現建立大一統帝國的發展道路
D.善於總結汲取以往歷代之亂興衰的經驗教訓
13.如右圖為徐渭名作《榴實圖》,畫中的狂草自題詩是“山深熟石榴,向日便開口;深山少人收,顆顆明珠走”。據此可知,該畫作
A.追求詩書畫相結合 B.體現神形兼備
C.表現手法靈活多變 D.意在借物抒情
14.元人程鉅夫在《論行省》中說:“***行省***名稱太過,威權太重。凡去行省,皆以宰相自負,驕居縱橫,無敢誰何。”另據《元文類》記載,仕於***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說:“方伯***地方長官的統稱***不敢專決大政,諮中書而後行。”這兩段材料*** ***
A.反映了元朝君主專制得到強化 B.證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據
C.揭示了行省權力結構作用的雙重性 D.相互矛盾且不符合歷史事實
15.元朝實行匠籍制度***匠戶淪為國家奴隸***,明政府規定“輪班工匠,有願出銀價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銀九錢,免赴京;北匠出銀六錢,到部隨即批放;不願者,仍舊當班”。這表明當時工匠
A.從封建徭役中得以解放 B.擺脫了官府對其人身控制
C.封建義務由力役變銀差 D.順應商品經濟發展的潮流
16.樑柏力《被誤解的中國》一書中曾對中西商業狀況進行了對比,一方面指出歧視商賈並非中國獨有的傳統,明清時期中國富商的社會地位並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認為明清時期的中國與英國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顯不同,並對英國商人勢力強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紹:“英國數百年來都處於戰亂之中……英國要與其他歐洲國家爭霸……”。照此推斷,梁氏認為明清時期中國商賈勢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儒家思想含有明顯的抑商傾向 B.商人的社會地位有了顯著上升
C.禁止商人買賣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會相對安定對商人依賴較小
17.明朝科舉曾採取分卷錄取制度,明仁宗規定“自今科場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時,又分為南卷、北卷、中卷,各區分卷錄取,佔比為55%、35%、10%。這反映出
A.遴選優秀人才利國利民 B.地域文化的獨特性
C.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性 D.科舉選才公正公平
18.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一書中提出一個疑問:“中國商人階級為什麼不能擺脫對官場的依賴,而建立一支工業的或經營企業的獨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結論是:“中國的傳統不是製造一個更好的捕鼠機,而是從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權。”下列最能支撐這一“研究結論”的史實是
A.戰國時期私商大量出現 B.宋代商業突破市坊限制
C.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D.明清商幫的興起和發展
19.明初禮制中關於生活器皿方面規定,玉器為皇室專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銀,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銀,“商賈、技藝家器皿不許用銀”。然而,這些禁令在晚明蘇州、松江一帶被置若罔聞,富貴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晚明時期生活所用器皿的變化體現出:
A.重農抑商政策發生變化 B.尊富尚利意識蔚然成風
C.社會風尚發生較大轉變 D.經濟結構出現轉型趨勢
20.“***在希臘***流通中發展起來的交換價值過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產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現實基礎。”這實質上反映了在古希臘*** ***
A.商品經濟對政治觀念的影響 B.商業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結果
C.商業貿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則 D.海外貿易活動推動了平等觀念形成
21.史載,希臘某城邦在一次戰役中失敗,公民死傷眾多,訊息傳到國內,戰死者的父母對於公眾必須笑容滿面,慶幸其他人的子女生還,而已知其子倖免於難即將相見者,則必須哭泣,為其他人失去兒子而悲傷。這反映出在希臘
A.不重視維護公民的生存權利 B.城邦至上觀念影響個人行為
C.擺脫了綱常倫理觀念的影響 D.社會各階層間矛盾日趨緩和
22.羅馬共和國早期,當羅馬遭受外族進攻時,平民曾多次將自己組織隊伍撤離羅馬,拒絕作戰,迫使貴族在政治上做出讓步,《十二銅表法》的制定就是這種鬥爭的成果之一。可見當時
A.貴族逐步喪失制定法律的主導地位 B.平民採取有效方式爭取自身權益
C.貴族讓步在法制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D.平民與貴族的政治訴求日趨一致
23.
年份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總計
家數 9 27 13 33 68 78 86 70 71 76 36 567
資本額***萬元*** 57.4 418.8 488.8 1040.1 830.6 1740.1 1383.1 1556.6 1169.2 1063 4468.3 14216
上表是1901-1911年商辦工礦企業統計表。表中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的限制 B.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C.清末新政推行獎勵實業的政策 D.辛亥革命掃清了民族工業發展障礙
24.19世紀末的湖南維新派要求全盤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們又在各種學堂、學會、刊物上極力推崇孔教。在其《時務學堂學約》中專列“傳教”一項,說“今設學之意,以宗法孔子為主義”。這反映了
A.維新派在思想和實踐上的錯位 B.中國近代化程序的複雜性
C.維新志士以大眾傳媒開啟民智 D.中體西用是維新派的宗旨
25.右圖為上海輪船招商局初創時期發行的股票,由此可見,當時
26.下表為“清代地方督撫旗員、漢員變化表”。綜合表格內容可知,當時*** ***
A.漢員比例上升實現了滿漢平等 B.出現地方與朝廷分庭抗禮局面
C.時局變動導致政權結構的變化 D.地方機構開啟半殖民地化程序
27.鴉片戰爭後,當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接觸後,立刻就形成一個全面的抗阻的針線,而第一道被西方文化衝破的便是最外層的器物技術的防線。材料中所說的第一道被西方文化衝破的防線*** ***
A.初步改造了中國文化 B.體現了西方的文化侵略
C.瓦解了儒學統治地位 D.改變了清朝的大國觀念
28.據統計,1890年,上海機器織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資是5元銀元左右,同一時期武昌織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資是7-10元,熟練的技術工人能達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隸普通農民除去各種賦稅折算每月收入不過1元多。這說明了*** ***
A.農民和工人之間的矛盾尖銳 B.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
C.新的生產方式推動經濟發展 D.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29.“中華民族”概念是在20世紀初出現的,最初只是指代漢族。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發表宣告:“我蒙同系中華民族,自宜一體出力,維護民國。”“中華民族”內容的變化反映出
A.中華民國成立推動中華民族意識形成 B.中華民國的建立有助於現代國家認同
C.《臨時約法》使近代國家觀念得到傳播 D.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間真正實現了平等
30.下圖為清朝順治九年***1652***——光緒十四年***1888***國家財政稅收結構變化圖表***據申學鋒《清史研究•清代財政收入規模與結構變化述論》編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間。
A.經濟結構與社會變動促使稅收結構變化 B.稅收總量持續下降表明國力正逐漸衰落
C.農民運動迫使政府放棄了稅收傳統模式 D.外交政策調整使商業稅收得以持續增長
31.美國漢學之父衛三畏在《中國總論》***1848年出版***書中說:“鴉片是在最徹底的手段下被銷燬了……在世界史中,一個非基督教的君主寧願銷燬損害他的臣民的東西,而不願出售它來裝滿自己的腰包,這是唯一的一個例項。全部事務的處理,在人類歷史上也必將永遠是一個最為卓越的事件。”這段描述*** ***
A. 為英國發動侵略戰爭辯護 B.充分肯定了道光皇帝的禁菸決策
C. 對林則徐虎門銷煙大加讚賞 D.對中國禁菸運動橫加指責
32.法國傳教士樊國樑、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等人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起過相當重要的作用。但19世紀晚期,他們都竭力向其國家鼓吹瓜分中國,要求政府動手建立自己的侵略基地。這反映了
A.反洋教鬥爭的興起具有必然性 B.傳教士在中國的作用功過相當
C.義和團盲目排外帶來消極後果 D.中外戰爭緣於宗教文化的衝突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3題25分,34題12分,35題、36題15分,共52分。
33.***2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臘人的“自由”是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不斷髮展的。在征服自然之後,如何在城邦生活中追求自由成為了希臘人的關注點。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應運而生。改革後的雅典公民更珍視自由,寧願“在民主制度下受貧困,也比在貴族專權統治下享受所謂的幸福好”。此外由於氏族血緣關係逐步消亡,個人需通過努力,方能獲得幸福。這種變化又使雅典人認識到個體存在的價值,人的主觀能動性與主觀判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能“自由地思考這個世界,而不受外界權力的影響來追求真理”。這樣的自由,在蘇格拉底之前的哲人就開始大膽地表達了。
——摘編自復旦大蘭《古希臘人的自由觀念》
材料二 就總體而言,在中國古代社會,“自由”是被從否定意義上來理解和定位的,即一種與正統思想和正式制度相反的個體態度或行為,具有較強的貶義色彩。這導致了傳統自由思想的內向化發展,從而形成了獨特的心性自由思想,即一個人在人際之外、規矩之外、制度之外的自在自得。胡適認為,這種“自由”只能達到內心的自我安慰,而始終沒有認識到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所以和現代自由所強調的權利、機會與能力的統一相比,心性自由是一種束縛的、空想的、形式的自由。
——摘編自寇東亮《中國傳統自由概念與心性自由的思想辯證》
***1***依據材料一指出作者觀點,並結合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史實加以說明。***12分***
***2***依據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臘與古代中國“自由”的差異。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造成二者差異的社會因素。***13分***
34.***12分***海昏侯劉賀,漢武帝劉徹孫子。劉賀繼承父位,被立為昌邑王。曾經當過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時降封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2011年開始考古發掘至今,地處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經出土了2萬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金絲玉劍、馬蹄金、金餅、麒麟金等;二是10餘噸五銖錢、青銅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紋飾精美,數量繁多;三是編鐘、編磬、排簫、笙和樂俑等;四是孔子屏風***描繪有孔子畫像***成堆的簡牘等;五是雁魚燈、蟲草、銅火鍋和釀酒所用的蒸餾器等。參與此次考古發掘的專家組如此評價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漢列侯等級墓葬,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屬首次發現,對於研究西漢列侯政治、經濟等情況價值巨大。從目前來看,海昏侯墓已經基本達到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要求的標準。”
——引自新浪財經《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驚》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從出土文物入手,解讀西漢時期海昏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資訊。***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論述合理***
35.***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仁宗詔:“***西京***城內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賜茶人三斤,帛一匹。”“其父母年八十者,與免一丁,著為式。”***即“侍丁”制度***;據《宋刑統》的規定,除了謀反、內亂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歲以上,且“戶內無周親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可以“申刑部具狀上請聽敕處分,若敕許充侍”***即“權留養親”制度。***宋朝,宗族福利開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創設的範氏義莊。義莊就如一個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貧困、孤寒人口發放錢米。後宋朝士紳紛紛效仿,成立義莊贍養族人。南宋《新安志》載,新安“愚民嗜儲積,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貲分始少。蘇公謫為令,與民相從為社,民甚樂之。”即民間結社互助養老。根據北宋末的一項立法:“居養鰥寡孤獨之人,其老者並年滿五十歲以上,許行收養,諸路依此。” 國家根據年齡不同確定了不同的養濟標準;後因為國家財力等原因將進入福利院的年齡線提高到60歲以上。宋政府設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設於各州縣的居養院、養濟院,收養的物件包括“鰥寡孤獨貧乏不得自存者”、“非鰥寡孤獨而癃老廢疾、委實貧乏不能自存者”。
——據吳鉤《宋代養老制度對今天的啟示》等
***1***據材料概括宋朝尊老養老的舉措。***6分***
***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宋朝尊老養老的舉措。***9分***
歷史科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5 BBAAC 6-10 DBBAB 11-15 DBDCC 16-20 DCDCA 21-25 BBCBA
26-30 CACAA 31-32 BA
二、非選擇題
33.***25分***
***1***觀點:古希臘人的自由隨社會發展而變化***雅典民主政治改革推動自由的發展***。***2分***
說明:如梭倫頒佈的解負令緩和了平民與貴族矛盾,使債務奴隸獲得人身自由;財產等級制和公民大會打破了氏族貴族的專權,使公民獲得了政治自由;克利斯提尼用十個地域部落取代四個血緣部落,擴大了公民的政治自由;民主政治激發人的能動性與自信,有利於思想的自由與人文主義的發展。***10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差異:古中國:心性的自由***內心精神的自由***。
古希臘:政治和思想的自由。***4分***
因素:政治上:中國專制制度的壓制;希臘民主政治促進了自由的發展。
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有利於實現心性的自由;希臘工商業經濟的繁榮有利於自由觀念的發展。
思想上:中國封建正統思想的禁錮;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的薰陶。 ***9分***
34.***12分***
【答案】海昏侯墓的發現,為研究漢代海昏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政治上,高等級墓葬規格和金絲玉劍、馬蹄金、金餅、麒麟金等體現了海昏侯尊貴的政治地位。漢武帝頒佈的“推恩令”雖然削弱了王國勢力,但仍保留了王侯的尊貴等級地位,政治上王侯們仍然享有諸多特權。
經濟上,10餘噸五銖錢,說明了西漢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經過幾代的休養生息,西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雖然實施“重農抑商”政策,但貨幣經濟和商品經濟還是得到了發展。青銅器、漆木器等證明了官營手工業產品精美,技術高超,質量上乘。
文化上,編鐘、編磬、排簫、笙和樂俑,從中可以看到西漢音樂的文化傳承、樂器鑄造技藝和禮樂制度。孔子屏風、成堆的簡牘等,反映了漢代儒學受到尊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尊儒學經蔚然成風。
社會生活方面,雁魚燈、蟲草、銅火鍋和釀酒所用的蒸餾器,既體現了經濟的發展,也反映了王侯貴族生活的豐富多彩,豪華奢靡。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是一道解讀探究型歷史試題.題幹要求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從出土文物入手,解讀西漢時期海昏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資訊.因此首先解讀材料,對材料資訊進行概括,材料反映的是西漢時期海昏侯墓葬的情況,它的發掘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屬首次發現,對於研究西漢列侯政治、經濟等情況價值巨大.由此可以得出一個觀點海昏侯墓的發現,為研究漢代海昏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其次對觀點進行解讀說明,解讀時可以從海昏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進行解答.***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論述合理***
考點:中國古代的經濟•商業的發展•特點;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代政治的特點;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家成為正統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35.***15分***
***1***舉措:建立養老法律保障制度。***2分***規定基本的養老範圍,明確養老物件;對老年人進行物資資助和賦役減免等;建立以家庭養老為主的多層次綜合養老系統***模式***。***2點即可,4分***
***2***評價:這是儒學***理學***忠孝倫理思想的產物***1分***。一方面,有利於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利於形成敬老、養老的社會風尚;有利於穩定國家政局和社會秩序。***6分***但另一方面,該制度具有較大隨意性,老年人得不到相應的物質保障,其好壞更多地與個體家庭的興衰聯絡在一起。***2分***
高三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南宋劉一止《苕溪集》載:“老龍下飲骨節瘦,引水上訴聲呷呀。初疑蹙踏動地軸,風輪
共轉相鉤加。……殘年我亦冀一飽,謂此鼓吹勝聞蛙。”這可以佐證:
A.冶金工具革新 B.農業技術進步 C.風能普遍利用 D.小農生活富足
2.南宋江南繁榮的市鎮,已初步形成像州縣城市那樣的市區。如吉州的水和鎮“闢坊巷六
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鎮“邸肆間列”。太平州的黃池鎮,俗諺有云:“太平州不如蕪湖,
蕪湖不如黃池。”這說明,南宋時期:
A.江南市鎮己出現城市化特徵 B.商幫的出現帶來了市鎮經濟的繁榮
C.江南市鎮專業化分工較明顯 D.坊市界限打破帶動了江南市鎮發展
3.唐初,三省長官都是宰相,後來發生了兩種變化:一是皇帝選拔中級官吏出任宰相;二是執掌行政職能的尚書省地位下降,與決策職能相關聯的中書省、門下省地位上升。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廢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極大提高
C.君權與相權的關係有所調整 D.中書省、門下省決策權擴大
4.某學者在論中國畫的特質時說:“誠如詩人發現逃避都市的競爭的最好出處是自然,以及
哲學家在自然裡尋求道德的典範和人生的指引,畫家也在悠悠的溪旁沉思,在深山中忘懷了
自己,感到這種莫名的精神在這些無言而永恆的事物中,比在紛擾的人生和人們的思維中,
表現得更清楚。”該學者認為中國畫的特質是:
A.詩畫同源 B.典範指引 C.型別多樣 D.崇尚自然
5.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描寫乾隆實為內閣學士、浙江海寧人陳元龍之子,與雍正之女同日降生。雍正為增加與其他皇子爭奪皇位的籌碼,將兩個嬰兒互換。乾隆即位後數次下江南正是為調查自己身世。而據日本東洋文庫藏孤本《海寧渤海陳氏宗譜第五修》記載,陳元龍共育有二女一男,最小的兒子生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比乾隆大17歲,更不要說年長的兩個女兒了。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有:
①文學作品不具有史料價值,故金庸著作記載不可信
②研究歷史人物須依靠家譜,故東洋文庫藏孤本可信
③解開乾隆的身世之謎還需要藉助其他更多種的史料
④只有正史《清史稿》才是記載乾隆出生的可靠材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下為晚清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對該表所含資訊正確的解讀是:
專案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它收入 總收入
年代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中國古代以來的自然經濟完全解體 B.洋務企業成為晚清經濟的主要來源
C.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對晚清財政影響 D.外國資本主義放鬆了對華經濟侵略
7.“這檔案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為人民希望一勞永逸地消滅清朝農村社會無情的經濟競爭和剝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總的說來,……平等主義社會使命至少跟它的種族排滿主義一樣有吸引力。”這一評論提到的“檔案”:
A.充分調動農民階級的生產積極性 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雙重特點
C.激發農民價級開展反帝愛國運動 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義的訴求
8.《中華文明史》寫道,作為19世紀後半期的一種官方或準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政治文
化觀,它所要回應的實際上是如何處理傳統與近代的關係。這是鴉片戰爭後不斷困擾中國人
的一個大問題。甲午戰敗也揭示了其缺陷。在當時“主流意識形態”指引下:
A.國人開始關注世界形勢 B.中國邁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C.全國掀起維新變法運動 D.中國政治體制發生了鉅變
9.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鱗爪》一書中記載:“現下上海所謂一般新時代的女子,
她必穿了短旗袍,著了高跟皮鞋和肉色絲襪……”同一時期,河南督軍馮玉祥卻下令:“著
綢服則加稅,而絲襪緞鞋尤甚,每一隻須納稅一元。”上述現象說明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遷
的基本特點是:
A.全盤西化 B.男女平等 C.西風東漸 D.新舊雜陳
10.1985年上海大眾汽車廠成立。德國《明鏡》週刊一位記者感慨:“大眾汽車廠好像是在一個孤島上生產……***它***既可能是成功的史篇,也可能是失敗的研究報告”。此觀點主要基於當時的中國:
A.國企改革缺乏政策保障 B.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C.城市經濟處於停滯狀態 D.工業發展與世界相脫節
11.牛軍在《論新中國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徵》一文中說,從1952年開始醞釀,到1954年間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稱之為“和平統一戰線政策”的對外政策,作為這項政策的兩個重要目標——“擴大和平中立趨勢”和“推廣和平中立地帶”,首先落實到中國的周邊地區。這一政策:
A.清除了帝國主義在中國殘餘勢力 B.推動了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建立
C.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分歧 D.體現了“一邊倒”的外交策略
12.逄先知、金衝及在《毛澤東傳》中寫道:“從1956年二月十四日開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結束,***毛澤東***共聽取國務院三十四個部門的工作彙報……這是毛澤東在建國後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周密而系統的經濟工作調查。”毛澤東通過這一調查:
A.積累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經濟建設經驗 B.致力於理順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關係
C.總結了近代以來革命鬥爭中的重大問題 D.提出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13.羅馬共和國時期,平民和貴族展開了長達兩個世紀的鬥爭,鬥爭的成就主要體現為期間
所頒佈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評論說:“氏族貴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國家中了。”這
一長期鬥爭的結果是:
A. 貴族的特權被取消 B.羅馬法體系最終形成
C.公民與貴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獲得相同的權利
14. 工業革命造成人類歷史的重大變化,它不僅意味著經濟的巨大增長,而且意味著社會的整體變動。以下選項中能體現“社會的整體變動”的是:
①機器製造業的發展 ②農業機械化的推廣 ③經濟自由主義興起 ④交通運輸業的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第二十條規定:“帝國議會由祕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選舉產
生。”此後,所有年滿25歲的男性都有權參加帝國議會的選舉。而英國在1884年議會改革
後,選民權的比重也才上升到成年男性的60%。由此可見19世紀的歐洲:
A.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公開 B.英國擁有更加強大的貴族寡頭政治傳統
C.選舉權的廣泛程度不等於民主化的水平 D.祕密選舉會使處於依附地位的人受脅迫
16.啟蒙思想家康德說:“啟蒙運動這樣一件大好事,它必定會把人類從其統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擴張計劃之下拯救出來……隨之而來的啟蒙了的人們對於自己已經充分理解到的好處所不可避免地要採取的一種衷心的同情,就必定會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來,並且甚至於會對他們的政體原則發生影響的。”這一言論說明:
A.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 B.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
C.啟蒙思想必定動搖君主專制統治 D.思想的啟蒙是政治變革的前奏
17.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寫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種類的力,它
只不過是時空不是平坦的這一事實的結果,而早先人們假定時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建立了以實驗為基礎的近代科學 B.揭示自然界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律
C.奠定了現代物理科學研究的基礎 D.開創物理學進入微觀世界的研究
18.1929年下半年起,蘇聯政府改組壟斷性的行業托拉斯,把托拉斯下面的企業直接作為
“工業管理的基本環節”,而改組後的企業則在國家“批准的限額內最嚴格遵守生產財務計
劃情況下享有獨立”的權利。這說明當時蘇聯政府:
A.實行反壟斷的自由競爭經濟政策 B.恢復了新經濟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D.加大了對工業經濟的控制力度
19.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西德和東德的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最後一次“2+4”
會談,簽署條約,規定:四大國停止對德國的權利和責任,統一後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
這體現的歷史背景是:
A.戰後世界格局的影響依然存 在 B.兩極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完成合並 D.全球化程序加快
20.美國學者麥克尼爾在《西方的興起》一書中指出“他們把比較熟悉,前後聯絡著的事物的各個部分隨意放置,然後精心地把它們組合成各種新的圖案,使之看不出與任何外部現實有什麼相關的內容。因此,看來就好像一些非同尋常的敏銳靈感,以象徵他們藝術未來的方式,預示了西方文明新政治制度的崩潰即將來臨”。下列作品中符合該描述風格的是:
A. B. C. D.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滿分60分。
21.***14分***
民粹主義,亦稱平民主義,具有道德的、感情的和非理智的意識。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主社會普遍地把多數意志或多數同意作為解決衝突、作出決定的基礎性共識。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作出了開創性的嘗試,通過抽籤選舉、輪番而治,雅典實現了普遍參與、多數統治……但多數裁決規則並不足以為少數提供充分有效的保護……多數人在利益驅動之下同樣會肆意踐踏少數人的基本權利,從而導致多數壓迫少數的專制與暴政現象。
——劉翀《雅典的民主與蘇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歷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國的國父,在民主問題上都比現在西方的政客要謹慎得多。他們大都傾向於採用“共和”與“法治”來防止“民主”可能帶來的“民粹”。
——張維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麼?》
材料三
當今的民粹主義是一種有破無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視為對現存制度不滿,卻又苦於傳統理想主義破滅後的無奈、浮躁與盲目情緒。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與盛行本身也從反面說明了以個人主義為基礎、以市場經濟與憲政民主為內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內在矛盾。改革過程中忽略公正問題,加劇貧富分化都會導致民粹主義情緒的上升。從整體上說,當今的民粹主義復興是一種消極現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發展成為冷戰時代結束以後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摘編自金雁《民粹主義:俄國與世界,昨天與今天》等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雅典為達成“基礎性共識”在民主政治方面作出的“開創性嘗試”,並概括其弊端。***3分***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國父”謹慎避免民粹主義的做法。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其積極影響。***5分***
***3***據材料三,歸納當代民粹主義的危害。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規避“當今民粹主義復興”的途徑。***6分***
22.***12分***
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主體。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國文化發生過三次歷史性融合。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揮,這屬於本土文化內部的綜合提升。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於東方文化的區域性交流。隨著佛教文化的滲入,特別是唐代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佛教經典,開闢了傳統秦漢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時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國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學,並對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以深刻影響。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來,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傳播西方宗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科學工藝。這是中國文化第三次融合的開始。
——摘編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禪宗一支,是儒學演進到宋明理學真正的階梯。宋明理學的出現,說明中國學術思想發展到空前成熟的時期。它極大地深化了傳統的儒學,進一步鞏固和凸顯了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體地位。儒、釋***佛教***、道的界分變得不那樣重要了。它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學的新天地中得到了昇華,並進入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進入了社會生活……王陽明的學說雖然沒有像朱熹那樣得到官方的認可,但在士林的影響卻是很大的,特別在晚明幾成籠罩之勢。
——摘編自劉夢溪《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總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從文化區域的角度,指出中國文化三次融合的物件有何不同。***3分***
***2***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以宋明理學為例,就中國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寫一篇小論文。***9分***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
23. ***14分***一國所執行的貨幣政策與其經濟政策關係密切,它們都深刻影響著該國的經濟發展。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誘水”政策主要是1933—1945年間的政策。“新政” 之前,財政政策都是強調預算平衡的。“新政”伊始,羅斯福政府仍想採取某些溫和步驟如縮減政府開支來促使預算收支接近平衡的,但現實經濟所作的衰退反應使羅斯福政府被迫選擇了另一相反的計劃。也就是採取了增加開支的所謂“誘水”政策,希望通過一次性地向經濟執行過程注入財政資金, 達到啟動市場進而啟動投資、 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鮑金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巨集觀調控政策的歷史演進》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在美國發表電視講話,正式公佈了“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主要包含國內和國際兩方面內容。第一,在國內方面:建立一個工資和物價的控制機制,並對其加以監控和實施,實行工資或物價凍結9 0天等。第二,在國際方面: 對來自於最惠國待遇國家應予課稅的進口,徵收10%的進口附加稅;暫停美元對黃金的可兌換性;削減10%的對外援助支出……對美國對外關係尤其是對外經濟關係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被稱為“尼克松衝擊”。不久史密森協議簽訂,規定美元貶值1 0%。
——董彥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霸權政治》
材料三 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美國經濟波動圖
—— 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
請回答:
***1***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羅斯福政府是如何“選擇了另一相反的計劃”的。***5分***
***2***據材料二,分析“尼克松衝擊”的經濟含義。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尼克松“新經濟政策”出臺的國內背景。***3分***
***3***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中所示部分年代美國經濟發展良好的原因。***4分***
***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貨幣政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2分***
24.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在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19世紀中晚期,東西方一些國家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變革。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主要國家區域圖
材料二 近代史上的社會變革言摘
序號 言 論
① “如果沒有相當多的賠償或者自願的讓步,地主就不可能從農民那裡取得法律上規定讓他們得到的權利。如果使用地主的土地而不因此履行相應的義務,則是違反任何一種正義性的。”
② “斷然廢除舊制,立新政,朝野一心,革除舊弊,舉凡一切均效法西方列強,以圖傲視亞洲諸國。其核心者,唯“脫亞”二字而已。”
③ “今歐、日之強,皆以開國會行立憲之故。皇上翕受嘉謨,毅然斷行,此……生民之幸也。請即定立憲為國體,預定國會之期,明詔佈告天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依次寫出材料二中三則言論所對應的國家***寫字母***。***3分***
***2***據材料二,分別指出三個國家在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它們掃除障礙的主要手段有何相似性?***4分***
***3***據材料二,概括三國社會變革的核心理念。***3分***
25.[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
正義關乎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所提倡的正義觀,無論是對當時或對於當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義就是隻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別人的事。國家正義在於三種人在國家裡各做各的事。 ——柏拉圖《理想國》
材料二 柏拉圖對正義這一政治價值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討,客觀上促生了政治哲學,並促使它不斷向前發展。他是西方最早對國家、政治等問題進行系統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啟迪後世思想家思考正義的問題、思考國家善治的問題外,還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正義的處方”,讓人們從他的正義觀裡汲取思想的養分,引導我們思考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政體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正義的社會,過一種良善的生活。
——摘編自拾克方,林建華《柏拉圖政治思想的價值分析》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柏拉圖的“正義”內涵;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柏拉圖正義觀產生的背景和實現國家正義的途徑***7分***。
***2***據材料二,分析柏拉圖正義觀的影響***3分***。
歷史參考答案
一、 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D C C B B D D
11 12 13 14 15[來源:Z*xx*k.Com] 16 17 18 19 20
C B C C C D C D A D
二、非選擇題
21.***14分***
***1*** 嘗試:抽籤選舉***直接民主***;輪番而治;少數服從多數。弊端:多數人的暴政。***3分***
***2*** 做法:制訂聯邦憲法;實行共和制;規定總統為間接選舉產生;兩院制等。影響:維護了資產階級民主;為美國社會長期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5分***
***3*** 危害:危及現存制度;滋長社會消極情緒;推動反全球化思潮發展。途徑:提高個人素養;尊重個體權利;加強法治;注重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等。***6分***
22.答案要點:***12分***
***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內部的融合;第二次:東方文化內部的融合***與東方區域性地區文化的融合***;第三次: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23.***14分***
答案:***1***向經濟執行過程注入財政資金;放棄金本位, 實行美元貶值;補貼農業; 發放緊急救濟金;興辦公共工程。*** 任答五點5分***
***2***含義: 取消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並保持固定匯率, 實行美元貶值,衝擊佈雷頓森林體系; 單方面提高關稅,衝擊關貿總協定所規定的國際自由貿易化原則。*** 2分*** 背景: 美國經濟出現“ 滯脹” 局面。*** 1分***
***3***6 0年代:大力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時期;
8 0年代:實行國家干預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混合經濟;
9 0年代:美國“新經濟”發展迅猛。*** 4分***
***4***貨幣政策影響國內經濟發展; 貨幣政策變化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不得破壞世界經濟秩序和阻礙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分***
24.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國家:B.E. C.***3分***
***2***障礙:B.農奴制度;E.列強侵略,幕府統治。C.列強侵略,君主專制。***3分***
相似性:改革。***1分***
***3***理念:B.廢除農奴制度; E.振興天皇制下的國家,“脫亞入歐”;C.變法圖強,建立君主立憲制度。***3分***
25.[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
【答案】***1***內涵:秩序與和諧***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2分***
背景:民主製出現危機;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師從蘇格拉底研究哲學,多年遊歷生活;*** 3分***
途徑:國家由統治者、武士、勞動者構成,三個等級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哲學家王。***2分***
***2***影響:推動政治哲學產生、發展;促進國家建設;引導人們的價值觀*** 3分***
有關高三歷史上學期期中
第Ⅰ卷***選擇題,共57分***
一、單項選擇題***共38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57分***
1、戰國時商鞅主張重農抑商,西漢時桑弘羊認為農商並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後反對重農抑商的思想家明顯增加,明清之際黃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這些古代商業思想
A.是中國古代工商業發展的反映 B.都站在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的立場
C.顛覆了中國古代傳統經濟政策 D.是古代經濟發展遲滯的主要原因
2、漢代,達官貴人聚居的核心經濟區***渭河流域、黃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區***較其餘地區土地兼併現象更加普遍,卻更少發生農民起義。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A.土地兼併對農民生計影響有限 B.國家在核心經濟區的賦役徵調較輕
C.莊園經濟有效抑制了社會矛盾 D.核心經濟區的經濟結構更具多元性
3、宋代關於物的立法,有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分,其中動產被稱為“財”或“物”,不動產被稱為“產”或 “業”。業主的土地所有權也由單一的所有權派生出永佃權、佔佃權等,以及基於土地所有權的典當、抵當等擔保物權。這反映了宋代*** ***
A.民間租佃關係的日益規範 B.商品經濟的繁榮
C.法律注重保護土地所有權 D.社會主流觀念改變
4、有學者指出,引發西方工業革命的紡織業在中國之所以沒有產生同樣的變革,是因為明代中國鄉村每個農家都有織機一部,耕作之餘,無論婦幼老小都通宵達旦從事紡織。雖然每戶所織之布數量甚微,但眾多的戶數聚合成驚人的產量,僅僅一個松江府每年所產棉布就比英國大出 6 倍。據此可知,該學者認為
A.科學技術的落後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障礙
B.中國家庭手工業的生產效率遠遠高於西方
C.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阻礙了生產方式的變革
D.國內市場狹窄影響了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
5、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設立商部,這改變了中國幾千年重農抑商的傳統;清政府還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 ***
A.國家的機構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B.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C.開展“實業救國”維護專制統治 D.為工商業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護
6、“現在抗戰勝利的日子快到,真正民族工業宣告破產,為抗戰服務之從業員工,則困守山城而不知所措。反不如陷區投機取巧者,擁有雄資,正可以工業建國為己任,事之不平,孰甚於此!”這說明
A.民族工業極度缺少發展的資本 B.民族工業產業結構出現新調整
C.國民政府主導了國家工業建設 D.政府對民族工業缺少合理作為
7、下表是近代中國部分年份進出口商品貿易比重表***佔總值%***。據此分析,下列表述
正確的是
年份 進口商品 出口商品
鋼鐵和機械 棉紗及棉製品 棉花 礦砂及金屬
1925年 6.5 20.7 3.8 2.9
1928年 7.2 15.8 3.4 2.1
1931年 9.3 7.9 2.9 1.6
A.中國輕重工業發展趨於平衡 B.南京國民政府優於發展重工業
C.當時國內工業建設有所發展 D.民族工業在“一戰”後迅速蕭條
8、1898年新加坡華人倡議剪辮,國內輿論除《益聞錄》外,天津的《國聞報》、湖南的《湘報》、上海的《申報》等均予報道,《國聞報》以《割辮創聞》為標題,揭明該事為首創,以“深堪詫異”四字評語,示其驚奇,而湘、申二報則幾無評論。這說明當時
A.國內輿論對政治敏感問題並不關心 B.民國政府推行剪辮易服遭國人抵制
C.剪辮運動最早是由國外華人發起的 D.國內輿論對剪辮之事態度比較謹慎
9、1955年,毛澤東指出:“農民的出路主要還在農村,他們可組織起來,向一切可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與廣度進軍。”毛澤東此番話意在鼓勵農民*** ***
A.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B.走農業集體化的道路
C.成立農村人民公社 D.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
10、1957 年,國務院檔案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方針,是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工業和農業同時並舉。農業人口大量外流,不僅使農業勞動力減少,而且會使城市增加一些無業可就的人口,給城市帶來不少困難。”並於次年取消了戶口自由遷移制度。這一舉措
A.確保了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 B.推動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順利起步
C.保障了新中國經濟戰略的實施 D.突出了農業在經濟計劃中的中心地位
11、1959年6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社員私養家禽、家畜和自留地等四個問題的指示》,指出社員可經營不超過人均佔有耕地的5%的自留地;鼓勵社員充分利用房前屋後、水邊路旁的零星閒散土地種植莊稼和樹木,不徵公糧、不派購任務。這一舉措
A.停止了“三面紅旗”錯誤指導 B.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C.貫徹了黨的“八字方針”精神 D.解決了糧食供應緊張問題
12、1981年11月25日的中共中央***上,陳雲提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者的關係是主要方面和從屬方面的關係,計劃經濟起主要作用,市場調節還是從屬於計劃”。上述結論*** ***
A.總結了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展開的基本經驗
B.確定了市場經濟姓“資”姓“社”的標準
C.反映了當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現狀
D.鞏固了經濟特區逐步對外開放的主要成果
13、“商業革命”激起了歐洲國家之間商業競爭和對海洋的控制權,引發了英西戰爭、英荷戰爭、英法七年戰爭等大國之間戰爭,促進了西歐各國國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材料意在說明
A.傳統商路變更激化歐洲國家間矛盾 B.“商業革命”推動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C.新航路開闢影響了西歐的社會生活 D.以西歐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已初步建立
14、16世紀初,歐洲的馬和牛被引進到美洲;1555年中國出現了最早的玉米種植記錄;18世紀初,原產自美洲的咖啡風靡歐洲。據此可知*** ***
A.美洲在世界物種交換中居主導地位 B.新航路開闢催生出歐洲新的生產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進了文明進步 D.人類社會的橫向交流取得了重大進展
15、19世紀中期以後,英國人的休閒***指人們對可自由支配的時間***方式從隨意休閒日益發展成為定時體閒。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
A.近代交通發展的迅速 B.民眾財富收入的增加
C.工廠制度影響的深遠 D.生活方式日益國際化
16、1929年的最後一週,美國政府在追加了約3億美元的信貸資金後,胡佛總統對此評論說:“以前沒有一位總統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因此我們必須開闢一條新的道路。”這說明當時美國
A.堅守自由放任經濟政策 B.嘗試突破傳統經濟政策
C.為羅斯福新政創造條件 D.認識到經濟危機的嚴重
17、羅斯福指出:1936年全國47%的家庭和個人的年均收人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當於這47%的家庭的總收入;少數人暴富而多數人貧窮,民主制度國家的自由就不會是安全的。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於
A.完善社會福利制度 B.防止貧富差距過大
C.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D.增加就業提高收入
18、1961年,美國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登月計劃,增加了國家對科研的開發,使國家成為尖端科技研究的主要承擔者。這一政策的提出反映了
A.美國企圖以高科技競賽拖垮蘇聯 B.凱恩斯主義失去經濟學主流地位
C.美國拓展疆土以此確立世界霸權 D.國家政權干預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9、在1920年12月,列寧說,不使小農經濟在實際上得到大量的改善,我們就沒有出路,因為沒有這個基礎,任何經擠建設都不能進行,無論多麼偉大的計劃都會落空”,也“不應該奢想向社會主義和集體化的過渡”。這說明列寧
A.認為農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 B.認為推行新經濟政策時機不成熟
C.看到了當時經濟政策的一些弊端 D.在經濟政策取捨上逐漸過於保守
20、十月革命後,蘇俄實行餘糧收集制;1921年列寧實行固定的糧食稅,納稅後的糧食歸農民所有,1927年斯大林推行農業集體化的政策,建命集體農莊。這表明, 蘇俄***聯***
A.注重維護農民階級的經濟利益 B.依據國家戰略調整農業政策
C.突出市場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 D.發展農業協調國民經濟比例
21、布哈林所鍾愛的原則是:“我們的經濟是為消費者存在,而不是消費者為經濟存在”。下列政策符合上述原則的是
A.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 蘇聯新經濟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新中國計劃經濟
22、1933-1944年在任的美國國務卿考德爾•霍爾就當時的國際貿易狀況談到:“無拘無束的自由貿易對應著和平時代;而高關稅貿易壁壘和不平等的經濟競爭,則對應著戰爭……”戰後國際社會在吸取這一教訓的基礎上成立的組織
A.致力於消滅國際性貧困 B.權威性和有效性強
C.促進了國際匯率的穩定 D.堅持非歧視性原則
23、有學者指出:“冷戰”終結後,全球地緣政治秩序進人自發調整期,國際政治體系宛如一個正在旋轉的萬花筒,充滿不確定性,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毫無疑間已成為政治衝突最有效的“減震器”。材料能夠說明的是
A.全球政治體系具有明顯的單極特徵 B.經濟全球化加劇各國間政治衝突
C.經濟聯絡加強使各國共同利益增大 D.維護世界和平需要實行全球治理
24、1990年到2004年底,國際社會締結了約2100個雙邊投資協定BIT,同時還簽訂了超過200個帶有投資條款的貿易協定。據此可知
A.各國關稅壁壘得到消除 B.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加強
C.世界新經濟秩序已建立 D.自由貿易政策普遍確立
25、春秋時期成書的《國語》主要記載各國公卿之“語”,而戰國時期的《戰國策》則主要記載遊士之“策”。這種變化表明編者
A.注重史書編寫體例的創新 B.推崇法家富國強兵之術
C.對社會權勢變動有所意識 D.全面記錄各國曆史風貌
26、先秦者主張在日用倫常上規範和履道德行為,罕言天道,降至宋代,學者們卻著重探討德行的形上根據,並自覺地為儒家道德進行本體論的論證。這反映了
A.儒學信條的改變 B.儒學信仰的強化
C.理學精神的推廣 D.儒佛思想的互融
27、《宋史》創立《道學傳》,認為“道”盛於三代,昭於孔子,及於孟子,孟子沒而無傳,千餘年後,至於宋代得聖賢不傳之學而煥然大明。這種認識
A.突出了程朱理學的地位 B.混淆了儒家與道家思想
C.適應了專制統治的需要 D.闡明瞭道學的發展歷程
28、王陽明主張“致知格物”,並將其解釋為“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正之謂也”。這表明他旨在
A.顛覆傳統儒學的價值追求 B.維護程朱理學的正統地位
C.強化名教倫理的社會功能 D.倡導發奮讀書以明理匡世
29、明代中後期,大部分圖書採用註釋和注音的編寫方式。如《唐書志傳》一書中“爾兄日前飲酒至酣”,編者對“飲酒至酣”做了註釋:“半醉也”;《詳刑公案》一書中“事系無辜不究”,編者對“辜”的讀音做了註釋:“辜音孤”。這類現象反映出當時*** ***
A.學術思想適應了時代轉型 B.文化發展呈現大眾化趨勢
C.科舉改革影響了書籍出版 D.商業發展衝擊了學校教育
30、中國古代醫術,亦稱“仁術”,醫學家在行醫過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標準作為行醫準則,如唐朝的孫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這反映了古代中國醫術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潤了儒家文化的價值觀
C.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 D.受到封建倫理道德的約束
31、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從後來的歷史看,秦帝國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一文字。由於這種文字所共有的性質,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統一的粘合劑”。這說明秦帝國統一文字*** ***
A.對中國後來的民族統一影響深遠 B.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C.有利於秦中央集權的建立 D.有利於國家統一的實現
32、明清時期,以城隍、關帝、碧霞元君、媽祖為代表的民間信仰廣泛流傳,甚至還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民間信仰中行業神崇拜發展最為興旺。這反映了當時
A.民眾社會生活的多樣化 B.中央集權統治面臨危機
C.政府與民眾信仰一體化 D.男尊女卑觀念有所減輕
33、清初顧炎武名號並不高,《四庫全書總目》僅記其“博極群書,精於考證”。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會上突然興起一般顧炎武崇拜熱,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顧炎武祠,定時會祭。其也被譽為“清朝漢學第一人”。晚清顧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為
A.清政府官修史書的高度評價 B.符合士大夫群體的文化品位
C.學術和時代選擇的共同作用 D.顧炎武的學術成就冠蓋儒林
34、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學中國留學生畢業紀念題名錄共有95人題詞,其中62人附記國籍,寫法如下:支那18人,清國12人,中國、中華7人,不附國號者25人。這反映出當時
A.附國籍者有民族自豪感 B.革命發展引發知識分子分裂
C.王朝意識受到嚴重衝擊 D.朝廷腐敗遭到愛國士人不滿
35、20世紀初,學術界、教育界只有少數學者論及“三大發明”或“四大發明”。20 世紀 30 年代,“三大發明”的提法頻繁出現並逐漸成為教科書撰寫中必選專案,“四大發明”的說法也已經產生。這反映了當時
A.自然科學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B.提升中華民族信心的需要
C.對傳統科技認識的逐漸深入 D.政府加強思想控制的要求
36、孫中山認為,實現民生“不能因為要平均地權、解決分配等社會問題,就忽視生產,忽視發展和現代化問題”。據此可知,孫中山主張
A.立足民生以人為本 B.節制私人資本解決貧富差距
C.振興實業謀求發展 D.借鑑西方經驗堅持和諧互助
37、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天主教會開辦的輔仁大學,後併入北京師範大學。隨後,又接收了接受外國津貼的燕京大學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學、一千一百多所小學。這一舉措
A.徹底改造了舊教育 B.是對教育的撥亂反正
C.提高了教育質量 D.有利於收回教育主權
38、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戰場,由國民政府領導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所組成。長期以來,學術界對抗戰史的研究一直集中於敵後戰場方面,對正面戰場的研究較少,評價也欠客觀。這種現象近年來有很大改變。一批研究國民黨正面戰場的論著相繼問世。這反映出
A.歷史研究趨向客觀性 B.歷史評價沒有客觀標準
C.抗日戰爭研究為熱點問題 D.史學研究領域的多樣化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3分***
二、非選擇題***共3個小題,其中39題19分,40題14分,41題10分,共43分***
39、閱讀材料,完成相關要求。
材料一 荀子強調“隆禮”、“重法”,他說“禮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不過他的“禮”並非完全沿襲孔子,他認為“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叉,則歸之卿相士大夫。”他也反對孟子言必稱“三代”、盲目崇拜“先王”,而是立足現實,追求“以近知遠”。他還對統治者進行告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
王充是我國東漢時期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王充認為後代總是超過前代,比如漢代社會比周代發達。王充研究“禮治”,發現“禮治”與歷史治亂、與人民生活有關聯,他說:“倉稟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讓生於有餘,爭生於不足。”他甚至主張“去信存食”,認為只有讓人民吃飽肚子,政府才能樹立信用。
——據《荀子》、《論衡》等
材料二 梁啟超一生著述甚勤,對中國古典歷史的研究頗深,對西方歷史哲學也有涉獵。他著有《中國歷史研究法》等學術文章,猛烈抨擊中國傳統舊史學,他批評史學家將歷史寫成“帝王將相的家譜”和“墓誌銘”,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家”,“知有個體而不知有群體”。但他又認為歷史由英雄人物推動,“人群進化,階級相嬗,譬如流水,前波後波,相續不斷,故進步無止境”。在這一過程中,“歷史者,英雄舞臺也……無英雄幾無歷史”。在流亡海外期間,他創辦《新民叢報》,提出著名的“新民”一說,“新民”本是儒典《大學》中的重要概念,梁啟超借用時更強調對社會、個體的革新之義。
——據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等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荀子與王充在社會歷史觀方面的共同點。***6分***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粱啟超的社會歷史觀相比荀子、王充所呈現的 新特點,並說明粱啟超的社會歷史主張對近代中國的影響。***13分***
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英國經濟民族主義者認為,國內貿易雖然重要,但對外貿易是檢驗一個王國是否繁榮的試金石,為便於遠洋貿易而進行殖民擴張,是英國擺脫對西歐其他國家依賴並最終變成強國的關鍵。他們強調:“在我們出口的貨物裡邊,不應只注意到自己富餘的東西,還必須考慮到我們鄰友們的必需品;即使是他們不需要的以及尚未在別的地方加工製成的東西,我們也應***除了出售原料之外***儘量加工製造以從中牟利。”他們強烈要求政府限制乃至禁止羊毛出口,在他們的努力下,英國於1617年最終禁止羊毛出口。
——摘編自傅瓊《近代早期英國經濟民族主義芻探》
材料二 晚清以來民族主義在中國社會的勃興以經濟層面表現較為明顯。“商戰”是經濟民族主義的一個直接表達,強調“外國所需於中國者,自行販運;中國所需於外國者,自行製造”;“須減內地出口貨稅,以暢其源;加外來出口稅,以遏其流”,使“中國之富可期”。重商主義者提倡政府設“商部”,定“商律”,輕“釐稅”,給“憑單”***專利證書***,以期獲得政府對實業的支援。利權觀念是晚清經濟民族主義思想的核心理念。隨著晚清利權觀念的側重點由保富爭利轉向維護國家主權,人們所倡導的“收回利權”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紀後半期的發展工商業、與外人商戰向20世紀初之對外交涉,收回路權、礦權轉變。
——摘編自袁為鵬《從利權觀念的變遷看晚清經濟民族主義》等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早期英國經濟民族主義與晚清經濟民族主義思想主張的相同之處***6分***並說明其不同之處及產生的原因。***8分***
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大多數人認為18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存在著如下圖所示的特點。
早期機械化 蒸汽動力及鐵路 電力及重型機械 福特式***流水生產線式*** 資訊及通訊
——摘編自彼得•肯迪《全球性轉變——重塑21世紀的全球經濟地圖》
根據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對圖l所示的特點進行探討。***說明:從圖中提取一個經濟發展的特點並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
歷史答案
1-10 ADBCB,DCDBC
11-20 BCBDC,BCDCB
21-30 BDCBC,BACBB
31-38 AACCB,CDA
39、***1***共同點:改造和發展了儒家的“禮治”;歷史是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重視人民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6分***
***2***新特點:有利於我國史學發展;將古代歷史與西方歷史哲學相結合;批判傳統史學為皇權服務;強調英雄人物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初步接受了西方史觀;儒家經典可以改造近代社會。***7分***
影響:否定傳統史學,間接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宣傳西方資產階級的史學觀,起到思想啟蒙作用;強調英雄人物的作用,宣傳“新民”理論,鼓舞和激勵了近代青年的成長。***6分***
40、相同:主張依靠政府的力量;主張在對外貿易中謀利;主張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重商主義***政策;主張發展本國的民族工業。***6分***
不同:英國強調殖民擴張,帶有侵略性質;中國強調收回利權,帶有救亡圖存性質***維護國家主權***。***4分***
原因:英國處於早期殖民擴張時期,希望通過殖民掠奪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爭取民族獨立是主要任務。***4分***
41、***10分***示例一:
科學技術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18世紀中後期,工業革命出現,機器大工業取代了工場手工業,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英國成為頭號世界工業強國。19世紀70、80年代以來,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新技術廣泛應用,誕生一系列新興工業,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20世紀40年代後,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發展新興工業,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總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每當經濟活動指數下降時,新的科學技術能再次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示例二:
資本主義經濟活動指數存在波動性。18世紀60年代英國發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經濟逐漸走向繁榮。隨著市場飽和等因素的影響經濟活動指數明顯下降。但19世紀末,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逐步走向繁榮。但20世紀20年代末,經濟危機爆發,資本主義經濟活動指數開始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程序的加快,資本主義經濟活動指數再次活躍。可見,資本主義經濟在波動中向前發展。
- 高三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試題
- 混合性面板用哪個牌子的洗面奶好
- 中年人減肥操視訊
- 高考英文作文常見題型模板彙總
- 中秋佳節領導講話稿精選
- 孩子健康心理禁忌
- 學生消防知識競賽試題及答案***2***
- 小孩子吃什麼可以增強記憶力
- 痛經怎麼解決
- 家居裝修書房設計效果圖
- 有關人生感悟的名言
- 借殼上市成功案例_借殼上市經典案例
- 四個意識心得體會教師範文
- 買房升值關注哪些要素
- 端午節記事的作文
- 房地產優惠活動一般有哪些
- 巨蟹座男生和雙子座女生的配對
- 減肥不能碰的食物有哪些
- 已字組詞是什麼
- 財富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