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期中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七年級歷史教師必須面臨的一種課型,也是一件枯燥無味的重複性工作,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範文一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型別。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佔50%,中檔題佔30%,稍難題佔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資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侷限於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於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永珍,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資訊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於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資訊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囉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囉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後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初二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初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初二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佔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初二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麼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覆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後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覆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絡,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於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資訊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資訊,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範文二

  一、 試題分析:

  這次質量監測試題是使用肥城市教研室提供的題樣,監測範圍為1——15課。試題完全和中考接軌,分值100分,試題形式為:選擇題30個,分值60分,非選擇題三個大題,分值40分;非選擇題有材料題、給圖題、填空題、簡答題等;試題形式靈活多樣,符合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

  知識點分佈十五課都有涉獵,重點考察了諸子百家中的儒家學說、秦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漢朝通西域及絲綢之路,知識點考察合理,重點突出,能夠通過考察反映師生的教與學水平。

  二、 學生監測情況分析:

  三個班,五六班差不多,四班稍差,總體和前三個班有差距,以後還要繼續努力,向高老師學習。

  學生成績,及格率70%左右,優秀率33%左右,平均分67分左右,不太理想。及格率和優秀率都有提高的空間。

  學生出錯的題目及分析:

  第3題和13題,出錯主要是知識的區分度不高,學習時不注意細節,一個原始社會的彩陶知識,一個是戰國七雄的方位。

  12題16題都是考察的春秋戰國的著名戰役,但考得很活,一個考察成語,一個考察戰爭的影響。出錯,在於掌握知識不全面。

  1

  23題,考察的是秦統一後的錢幣,從形狀上考察,出題很活,我們學習也要活學。圓形方孔錢,是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錢幣的主要形式,要讓學生記牢。

  31題4小題,秦皇漢武對待儒家學派的態度所產生的影響,往往被學生所忽略,其實動腦筋就可答對,這就需要學生能夠獨立分析歷史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32題4小題,考察學生的知識面,會分析,知識面廣,這個小題並不難。

  學生出錯的原因分析:

  1、 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許多知識和歷史現象產生混淆。

  2、 審題不透,甚至不會審題,弄不懂做題要求和考察目的,做題只能亂蒙。

  3、 材料題分析能力欠缺,導致做題出現偏差。

  4、 由於各方面能力的不足,對歷史知識和現象的分析不到位,不知從什麼角度分析回答,答卷時亂寫一氣。

  5、 答題不全,導致失分。

  6、 學生的人文情感普遍缺失,對歷史、思品、語文等文科類學科,學習時情感投入膚淺,導致理解遠遠不到位。文科方面的有些知識,現在越來越需要學生的人文感情投入。

  7、 學生做題時粗心和不良習慣導致失分,比如字型 2

  潦草、答題不規範等。

  三、 下一步教學措施:

  1、 強化知識積累,注重學生的平時積累,化整為零,使學生輕輕鬆鬆學好歷史。

  2、 注意總結學習方法,根據因材施教原則,讓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 做好班內學生的傳幫帶工作,發揮學生學習協作組的作用,通過結對子,達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4、 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向45分鐘要質量。

  5、 多向其他歷史老師請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6、 認真學習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教科研,從科研中增長知識,提高水平和能力。

  7、 認真鑽研教材和歷史課標要求,更好地把握歷史學科的內涵和特點,讓自己真正成為歷史教學的行家裡手。

  8、 更透徹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教學的對症下藥。

  9、 對學生傾注更多的關心,尤其對學困生,更要鼓勵,從情感上關愛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樹立學習的信心。

  範文三

  一、 試題分析:

  這次期中考試的範圍為1——13課。分值100分,試題形式為:選擇題26個,分值52分,連線題12分、非選擇題三個小題,分值36分;非選擇題主要是材料題;試題形式靈活多樣,符合課標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

  知識點分佈13課都有涉及,重點考察了諸子百家中的儒家學說、秦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等知識點考察合理,重點突出,能夠通過考察反映師生的教與學水平。

  二、 學生監測情況分析:

  學生成績,及格率70%左右,優秀率40%左右,不太理想。及格率和優秀率都有提高的空間。

  學生出錯的題目及分析:

  第3題和15題,出錯主要是知識的區分度不高,學習時不注意細節,一個原始社會的農耕,生活一個是戰國七雄的方位。

  5題17題都是考察的春秋戰國的著名戰役,但考得很活,一個考察成語,一個考察戰爭的影響。出錯,在於掌握知識不全面。

  16題,考察的是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的應用,很多學生記得不牢固。容易發生錯誤。

  26題主要考察公元紀年的知識。往往被學生所忽略,其實動腦筋就可答對,這就需要學生能夠獨立分析歷史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31題考察學生的知識面,會分析,知識面廣,這個小題並不難。

  學生出錯的原因分析:

  1、 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許多知識和歷史現象產生混淆。

  2、 審題不透,甚至不會審題,弄不懂做題要求和考察目的,做題只能亂蒙。

  3、 材料題分析能力欠缺,導致做題出現偏差。

  4、 由於各方面能力的不足,對歷史知識和現象的分析不到位,不知從什麼角度分析回答,答卷時亂寫一氣。

  5、 答題不全,導致失分。

  6、 學生的人文情感普遍缺失,對歷史、思品、語文等文科類學科,學習時情感投入膚淺,導致理解遠遠不到位。文科方面的有些知識,現在越來越需要學生的人文感情投入。

  7、 學生做題時粗心和不良習慣導致失分,比如字型潦草、答題不規範等。

  三、 下一步教學措施:

  1、 強化知識積累,注重學生的平時積累,化整為零,使學生輕輕鬆 1

  鬆學好歷史。

  2、 注意總結學習方法,根據因材施教原則,讓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 做好班內學生的傳幫帶工作,發揮學生學習協作組的作用,通過結對子,達到共同提高的作用。

  4、 努力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向45分鐘要質量。

  5、 多向其他歷史老師請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6、 認真學習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教科研,從科研中增長知識,提高水平和能力。

  7、 認真鑽研教材和歷史課標要求,更好地把握歷史學科的內涵和特點,讓自己真正成為歷史教學的行家裡手。

  8、 更透徹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到教學的對症下藥。

  9、 對學生傾注更多的關心,尤其對學困生,更要鼓勵,從情感上關愛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樹立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