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高考議論文滿分作文

  學生要掌握議論文的幾大要素,通過分析、探討議論文的概念、論證方法,總結出議論文的主要表達形式,這樣就可以掌握議論文的行文規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看到這樣的兩個圖形,一個沉穩而平滑,線條柔和;一個稜角鮮明,光芒四溢,不禁讓我想起了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兩種人,通子與執子。

  線條柔和者為通子。他們是通達之人,面對明主或昏君,他們或入仕為官,或隱逸林。他們順應時局地選擇,該退時則退。於是面對亂世,他們或垂釣於濮水,或放歇於鄴下,或採菊於東籬,或幽居於竹林。他們行吟高歌,他們倚風長嘯。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繫之舟者如莊子,他持竿不顧,寧“曳尾於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淵明,“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閒適者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通子們胸中釋然,他們圓如卵石。他們明白,面對亂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認真。於是他們遊閒山樂水,以淥水清猿、曲徑通幽為伴,騎馬揮毫,信可樂也。

  然而,受命於危難,救民於水火的往往是執子們。他們胸中自有乾坤。

  披髮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國的落日染紅眼前的汨羅江,子蘭讒言,鄭袖內惑,人民如涸轍之鮒,喘息掙扎。屈子的堅持有用嗎?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搖頭嘆息。楚國滅亡之時,也是他命盡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遠置於詩人之上。“人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為詩人,死的方式卻是詩人的。執著如屈子,你怎聽不進“聖人不凝滯於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當死降臨到司馬遷頭上時,他選擇了生,他隱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文采不表於後世”。這又是怎樣的一種執著呢!他終成一家之言。

  稜角分明,無所畏懼者如執子。他們執著著他們的追求,無悔無怨。那個“投戎從筆”的辛棄疾,一生被棄用多達38次,僅剩一把軟羊毫,他也要書寫禦敵之心,縱把欄杆拍遍,也無人會。諸葛亮,執著於白帝託孤,積勞成疾,逝於五丈原……

  執子們執著著他們的執著,通子們通達著他們的通達。不論圓滑避世,明哲保身,還是稜角分明,堅守信仰,他們都成為了中華萬代的不朽財富。

  我們在通子們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中學會從容,在“千江水有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中學會包容。通子們教我們學會適應,沉穩柔和如圓;我們在執子們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中學會堅持;從嵇康繞樑的琴聲與阮籍的慟哭而返中體會信念與力量。執子們教會我們閃亮自我,堅持信念,稜角分明如星。

  歷覽前賢,如果我們擁有了執子的執著與通子的包容,該會有另一種更美的圓形吧!

  篇2

  你能讀懂黃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鬆嗎?

  雲纏它,霧繞它,雨抽它,風摧它,霜欺雪壓,雷電轟頂,大自然彷彿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後快。然而,它不低頭,不讓步,不畏風刀雪斧的剔抉,在數不盡的反擊和怒號聲中,練就了一身錚錚鐵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氣。

  一次次,它在風雨中抗爭吶喊;一回回,它把雲霧撕扯成碎片;它以威嚴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剛硬驅逐雷電遠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奮鬥、生之抗爭,都在這由蒼松搖出的命運交響曲中展現出來了。

  讀黃山鬆,你不覺得我們的安徽正是一棵偉岸挺拔的勁鬆嗎?

  安徽,襟江帶淮,千年激盪,幾經興衰,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曾上演過多少群雄逐鹿、驚心動魄的故事啊!

  這裡曾經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老莊道學,三曹華章,新安文學,桐城散文……這些,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滄桑;一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勞和艱辛。

  “相看兩不厭,獨有敬亭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這些,不正印證了文人墨客們對江淮秀麗景色的嚮往嗎?

  眾人皆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卻有幾人清楚那倚門而立翹首遙望、“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正是咱安徽潛山姑娘呀!“喬公二女秀所鍾,秋水並蒂開芙蓉”令詩人充滿了無限的嚮往,而那“舉手長勞勞,兩情同依依”的焦劉之戀不也跨越時空感動今人嗎?

  文房四寶,徽派建築,蕪湖鐵畫,黃梅戲,鳳陽花鼓……這些,全是江淮兒女智慧的結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殘暴統治的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千年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的無數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蹟,無不印證了江淮兒女不畏壓迫、抵禦欺凌的錚錚鐵骨。

  黃山鬆,我讀懂了你!黃山鬆,你是徽魂!

  篇3

  愛鳥之心,人多有之。然鳥之哀,正在為人愛——愛而無責任,是空泛之愛;愛而不敬重,是輕慢之愛;愛鳥之心被商人利用,適成害鳥之因,則是盲愛矣。

  鳥本天然生命,今因人之愛,而遭大不幸,是鳥之哀。鳥將盡亡,人何以獨存?故鳥之哀,乃人之哀也。

  愛之實,在有責任心。無責任心而泛言愛,有愛言而無愛行,遂有愛鳥而致鳥死之尷尬結果,是所謂空泛之愛也。既愛鳥,當盡心盡力;若能盡心盡力,自會漸知鳥之習性,由最初感性本然之愛,進達理性自覺之愛,終成人鳥相親相愛之境,未嘗不是人生妙趣佳話一段。

  愛之道,在敬重所愛之物件。以己所愛,強加於鳥,輕則施虐,重則施暴而不自知,是所謂輕慢之愛也。輕慢之害,有甚於空泛。人非鳥,焉知鳥之樂?以人之樂施於鳥,鳥或適以為苦;人若以鳥之哀鳴為歡叫,則人之殘忍可知矣。故真愛鳥者,當以還鳥之自由為最終選擇也。

  然愛鳥之放生,又成害鳥之別徑。愛鳥之人心,已成牟利之市場。人間善惡之譎詭,莫此為甚。商人以牟利為天職,或可不論。放生者之動機,初看似亦無可非議。當市上之鳥,將成鼎鑊中之犧牲,買而放之,善莫大焉。然若商人所賣,正為放生者而備,買者為一己愛心之發揚,而不問鳥之來去如何,是為盲愛矣。此鳥雖因我放飛而活命,彼鳥卻因人仍欲買而續遭網罟之災。如此捕而放之,放而捕之,迴圈往復之間,眾鳥豈能平安愉快無死傷?由此可推知,放生之愛心愈多,遭難之飛鳥愈眾。愛鳥而致鳥亡,此豈買而放生者所樂見之結局乎?故放生之善舉,亦當慎為之。當放生不成生意,利用善心以發財之市場不復在,眾鳥或將更安適。人若有善心,存善念,時時處處皆可行善,不必執著於放生一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