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議論文

  高中寫作教學最主要的內容是議論文寫作教學,議論文寫作教學花的時間最多,但是實際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卻普遍偏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在多元文化碰撞、並存的今天,在文化交融的十字路口,我們在尋找閱讀的真義……

  什麼是閱讀?閱讀是什麼?

  閱世間永珍,讀百態人生是一種閱讀。

  生活,給了我們豐富多彩的世界,人生,給了我們思考不盡的長河。文字,是記錄這些豐富生活的載體,書籍是我們思考的處女地。人生百態,在書中盡展風流;人生百態在網頁中獨領風騷,不管你是在傳統的書中閱讀,還是在網頁上瀏覽,閱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看自然變換,社會風雲,品人世滄桑,星移斗轉,這都是感悟、品讀人生的一種絕好的辦法。在閱讀中,我們知道了自然萬物的生長及滅亡的規律,我們瞭解了人生的不同活法與觀點,在擇取自我的人生之路上,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座標點。

  閱世間美文,讀哲思理趣是一種閱讀。

  文字,以其靈動的色彩,給現實塗抹上了一道瑰麗的長虹。一篇篇美文在文化的天空下,凸顯了誘人的魅力。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青春是美好的。美好的時段,自然要讀美的文章。走進閱讀的田野,我們在書海中遨遊,在網路裡衝浪,搜尋著屬於自己的美文。麗辭華章紛紛而來,哲思理趣之文與我們相伴。哲思理趣,麗辭華章,豐富了我們語言的養料,陶冶了我們的性情,充實了我們的人生。在我們知識的家園裡,開出又一片燦爛的向陽花!

  閱應試之文,讀命題指令是一種閱讀。

  在考場上,我們也在閱讀,面對一道道坎坷,我們必須閱讀。這個過程是攝入資訊,思考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細針密織的過程。字字需推敲,詞詞需琢磨,段段需把握。這種閱讀是目標性閱讀,閱讀的目標就是為了答題,而且要正確。當我們讀命題指令時,就像軍人必須服從軍紀一樣嚴明,稍有疏忽,就要敗得一塌糊塗,在這時,我們不敢怠慢,不敢隨意。這是一種傳統式的真閱讀。

  在閱讀的十字路口,我們找到了閱讀的方向,並知道了閱讀的真義,同學們,在生活中,讓我們帶著這三條要義出發吧,在書香四溢、精彩網路中揀拾知識的貝殼,在現在的考場上,讓我們乘著閱讀的翅膀飛翔吧!飛翔到我們理想的天地!

  篇2

  古語云:“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準”,之於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為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是為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久適用,是為不易。故莊子雲:“道在便溺”。因常識,於生活,我們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於常識之於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於我們過於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矇騙了千萬年。於是我們在恍然後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知之,並非僅僅為熱則卻衣寒則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對自然存在的用心觀察。沒有這用心,何來常識?沒有常識,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禍患。譬如之於人,瞭解交通擁擠之時間,於約會便不會誤時;又譬如拿破崙不知俄國之地廣與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國堅壁清野而為滑鐵盧之役埋下伏筆。

  所以對於常識,要知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行之,不僅是於知之之後的體證,還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為知易而行難。行難,故特以行之。常識的知之,是困則眠、疲則休息,是諸葛順勢三分天下,是劉邦知楚強漢弱而強赴鴻門。對常識的行之,是順應自然、順時而動,故可避害趨利,所以才有一覺醒來的精神,才有漢朝天下。

  所以對於常識,要行之。

  至於對於常識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後更高的要求。正因為常識之常,所以無形中被我們忽略、習慣,然世間萬物莫不在變易中永恆,拘泥而行自己不適合,若死守既得,便永無進步可言。故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詔》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因為對常識的思之,愛氏提出了相對論,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之於歷史的,不正是由於對意識形態的思之與變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開放而至於今日之中華崛起?

  “易與天地準”,也正是憑藉常識,憑藉與常識同行,我們維繫了一個曠古的文明,然而無論是生活還是發展,不知常識無語進步,不行常識無以趨利避患,不思常識卻也無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於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說,對於常識,我們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則有泰然的生活與不斷的前進。

  篇3

  在人生道路的前行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追求,有人願做閃亮夜空的“流星”— —瞬間的壯觀輝煌,有人願做扎進地層的“樹根”——平凡自在的生活,也有人願做?其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想,當然就有不同的追求,做“流星”,還是做“樹根”,又有什麼區別呢? 不同的追求,當然會有不同的結果。

  喬布斯,在事業上與他的夥伴就體現了不同的追求。喬布斯為蘋果公司而奮鬥,可以說他的追求都體現在“蘋果”上。而他的事業夥伴,卻在蘋果公司發展期間毅然決然賣掉了在蘋果公司的股份,迴歸平靜悠閒的生活。他追求的是自在快樂的生活。很明顯,喬布斯和他的夥伴的追求並不相同:喬布斯得到了輝煌的成就。我們不能評判他們哪個更好,但他們得到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不同的結果。 不同的追求,只要能彰顯生命的意義,都值得稱道。

  沈浩,小崗村的書記。他不辭勞苦,始終站在人民的前列,帶領他們摸索前行,最終心力交瘁,倒在了時時刻刻工作的崗位上。李靈,河南師範的一名畢業生。她為了讓留守兒童有受教育的機會,用自己的錢辦起希望小學。她頂烈日、冒酷暑當街收廢報舊書,二十七歲的容顏因為過度操勞而不再靚麗。他們不同的追求,卻同樣彰顯出生命的意義:沈浩的生命雖然短暫如一顆“流星”,卻永遠活在小崗村人民的心裡、全國人民的心裡;李靈雖平凡如紮根地層的“樹根”,卻成為孩子們眼中最美的校長。難道他們不值得我們稱道嗎? 追求雖不同,但心無旁騖、奮鬥不止卻相同。再美麗的藍圖,在懶漢的手裡,也是一張廢紙。而奇幻小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李安的手裡就成了電影大作。

  這是為什麼呢?李安的電影之所以能得到那麼多影迷的喜愛,正是由於他驚人的毅力。他為了得到投資,將小說原稿整整修改了四百多稿,為了讓投資人更加清楚明白,又製作了一段七分多鐘的動漫幫助理解。這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後來為了將3D技術達到最好的效果,又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將電影效果精確到每個水分之的質感,李安為了自己的追求,義無反顧地奮鬥的精神難道不是我們所欠缺的嗎? 司馬遷何以能為《史記》傾盡了13年的光陰?李時珍哪能為《本草綱目》研究27年?馬克思又怎能耗費40年心血寫出《資本論》?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追求,心無旁騖,為了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