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插圖設計圖片素材賞析

  為學生提供與課文有關的相關資料,教科書插圖的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有利於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教科書插圖提高審美情趣及口語表達能力。

  










 

  教科書插圖提高審美情趣

  對光用文字上理解寫人的文章往往比較苦澀,但課文的插圖有效的彌補了這一不足,有神態、有動作、有外貌、還有服裝。巧妙的構圖傳遞著獨特的資訊,語文教學也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一些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

  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2課《番茄的太陽》中的一幅插圖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插圖的構圖,顏色的搭配,以及人物的表情都非常傳神。圖片中畫著:一個蔬菜攤面前站著四個人物,插圖的左邊作者衛宣利拄著柺杖,穿著紫灰條紋相間褲子,上身穿著的是淺綠色的上衣,開心地看著小姑娘。

  畫面的右邊是明明的一家,父親的穿著深灰,表情嚴肅,彷彿在沉思著什麼;旁邊是她的媽媽,穿著淺灰色的衣服,面帶微笑;他們的面前是本文的主人公小女孩盲童明明,頭上扎著漂亮的黃色蝴蝶夾,鵝黃色的毛線上穿著灰色的小馬甲。

  明明臉上是燦爛的笑容,她右手托起一枚鮮紅的西紅柿。明明的前面是一個蔬菜攤,紅紅的西紅柿,綠綠的黃瓜。整個構圖呈三角形構圖,明明托起的西紅柿如一輪鮮紅的太陽,正好處於畫面的中心,給人強烈視覺效果。

  明暗色調的變化襯托了人物的性格,父母親穿著的灰色調,體現了生活的艱難;作者的穿著,褲子的灰色條紋,暗示了作者的思緒混亂和心情的灰暗,而上身的綠色正反映了心情的變化,逐漸變得開朗。明明燦爛的笑容不正體現了開朗的性格。

  教科書插圖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特別能體現出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和社會性的特點。聽話之中,也在學“說”;說話之時,自己也在“監聽”,因此,口語交際是在比較中互相觀摩、互相吸收與學習的過程。

  但如果在教學中,口頭表達這一環節僅僅是通過回答問題或自行討論的方式進行,恐怕很難達到效果,學生的課外活動如朗誦、辯論等便缺少了應有的教學價值,如果能夠利用插圖找到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從“怕說”變為“想說”“要說”,效果就另當別論了。

  如七年級下冊的魯迅先生的《社戲》,扉頁彩圖中有一幅“社戲”的圖畫,可以利用此圖來讓學生回想自己小時候看戲劇的過程及當時的心情,然後再讓學生從文章和插圖中找出與自己看戲的經歷中相同或相異的地方,從而引出魯迅先生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單靠幾次的集中訓練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大量的隨機訓練,人教版語文教材在課後練習、一些單元的語文活動和作文訓練中隨機安排了許多聽話、說話訓練。

  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從描述插圖的內容到細節描寫,進而聯絡到上下文進行分析、理解整篇課文或人物性格等由淺入深的問題,都可以藉助插圖形象生動的感染力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