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過敏藥物的原理

  近幾年來,患過敏性疾病者數量急劇增加,藥品市場上也隨之出現了琳琅滿目的抗過敏藥,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H1受體阻斷:選擇性阻斷H1受體,可拮抗組胺引起的胃腸道、支氣管收縮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侷限性水腫有一定對抗作用。

  2.中樞作用:多數可通過血腦屏障阻斷中樞的H1受體,產生鎮靜催眠藥作用。

  3.其他:抗膽鹼作用,影響中樞時表現為鎮靜、鎮吐,影響外周引起阿托品樣副作用。此外還有弱的α受體阻斷作用和局麻作用。

  抗過敏藥物的服藥時間

  抗過敏藥物都有毒性作用,因此,長期服用,這些毒性作用發生“積累”,對人體危害較大。因此,服用抗過敏藥物,不要長期使用一種,超過一個月就需要換用其他型別的抗過敏藥物,或者採用必要時用藥的方法,來代替常規的定時服藥。

  還有,連續服用一種抗過敏藥,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長期吃一種藥物,會帶來不少問題。首先,抗過敏藥物容易引起耐藥現象,服用時間超過一個月,藥效下降,不能起到抗過敏的作用。

  抗過敏藥最好隨身攜帶。雖然過敏症患者家裡會常備一些抗過敏的藥物以防不測,但這樣做還是不夠的,一旦發現出現過敏的一些先兆,比如打噴嚏、眼睛發癢、流鼻涕等等,就需要馬上服用抗過敏藥物,這樣,能夠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抗過敏藥物最好隨身攜帶。

  專家特別提醒,還有一些患者,服用抗過敏藥後,發現沒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誤以為是藥量不夠,於是擅自加大劑量,這是十分危險的。謝教授指出,“主要原因是,許多過敏藥物本身,也能引起過敏反應。”

  比如撲爾敏,有些病人服藥後原有的過敏症狀不僅沒有緩解,還出現了面板瘙癢、皮疹、腹瀉腹痛等反應,少數病人甚至會發生血象的異常,表現為白細胞數目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容易引起過敏的抗過敏藥還有異丙嗪、苯海拉明等等。要注意的是,藥物過敏可致命,因此,服用抗過敏藥物的患者一定不要放鬆警惕,一旦發現藥物無效,應該馬上就診,換用其他藥物。

  專家認為,根據患者過敏症發作時間的不同,服用時間也不相同。過敏症狀出現於白天的人,於晨間服藥,症狀出現於晚間者,則在臨睡前服用。撲爾敏容易引起嗜睡、頭昏、頭痛、反應遲鈍等現象,因此最好在臨睡前服用。

  抗過敏藥物的選用

  抗過敏藥種類繁多,其適應症也不盡相同。因此選用抗過敏藥時,應以抗組胺藥優先,但不要長期、大劑量服用某一種抗過敏藥,否則不僅會使藥物失效,還會出現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死亡。

  苯海拉明:該藥被廣泛用於瘙癢性變態反應性疾病,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其不良反應常見於頭暈、嗜睡、倦乏、偶爾會出現皮疹,長期應用6個月以上可致貧血。

  撲爾敏:相比較於苯海拉明,其嗜睡、口乾等不良反應較輕,但小兒服用過量可出現幻覺、煩躁等。前列腺肥大、幽門十二指腸梗塞患者禁用。

  開瑞坦:用於急慢性過敏性鼻炎及其他過敏性面板病。其不良反應是個別患者出現乏力、口乾等反應。

  酮替芬:可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其不良發應主要是嗜睡、倦怠,長期服用可增強食慾,進而使體重增加。

  色甘酸納:此藥屬於預防性抗過敏藥,主要用於預防過敏性支氣管哮喘,或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溼疹等疾病。其不良反應是出現咽部和支氣管刺激的症狀,如咳嗽、噁心,甚至誘發哮喘反覆發作。因此,服用該藥見效後,需減少給藥次數並逐漸減量,絕對不能突然停藥。

  皮質類固醇:用於變態反應引起的慢性面板炎症,慢性或中度花粉症等。長期使用可引起面板變薄和色素沉著,兒童長期使用影響正常的生長髮育。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