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頭上輸液的危害

  “營養針”包括氨基酸、維生素和白蛋白等;這類藥物只有在病人不能正常進食或病情危重才需要靜脈用,進食正常可以從食物或口服藥物獲取,沒必要靜脈用藥。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危害一:輸液微粒堵塞毛細血管

  輸液中的微粒質量控制為限度檢查,也就是說有微粒是肯定的,無微粒是相對的,只是控制在一定的粒徑範圍內。微粒包括空氣中的煙塵、粉塵,生產過程中的玻璃屑,橡膠瓶蓋的橡膠微粒,輸液袋、輸液管中的塑料微粒,藥物結晶及石棉纖維等。當這些微粒被帶入肌體,進入血液迴圈後,易堵塞毛細血管,造成區域性組織栓塞、壞死或引起肉芽腫。微粒超標可直接導致病人在半小時內死亡。

  危害二:過敏反應危及生命

  輸液可引起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過敏反應主要是過敏原刺激人體肥大細胞產生抗體***IgE***,這種抗體如果長時間沒有過敏原的再次刺激會被人體免疫細胞清除,當致敏的IgE再次結合過敏原,抗原與抗體結合啟用肥大細胞,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緩激肽等慢反應物質,導致面板瘙癢、組織液滲出等血管病變。此時機體需要清除這些有害物質,釋放嗜酸性粒細胞來吞噬清除異物,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危害三:導致輸液不良反應,發燒最常見

  靜脈滴注的輸液反應包括髮熱、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等。其中發熱是最常見的一種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如致熱源、死菌等***而引起,多由於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汙染、輸入的溶液或藥物製品不純,消毒儲存不良等所致。輕者發熱常在38℃左右,停止輸液數小時內可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燒達40℃~41℃,並有噁心、嘔吐、頭痛、脈搏加快等症狀。

  如果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迴圈血容量快速增加,心臟負擔過重,還會因迴圈負荷過重導致肺水腫,突然出現呼吸困難、氣促、咳嗽、咯泡沫痰或血性泡沫痰。

  靜脈炎是由於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剌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而引起區域性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輸液過程中若無菌操作不嚴,也會引起區域性靜脈感染。空氣栓塞是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線不緊有漏縫或加壓輸液輸血無人在旁看守時,可能發生的危險併發症。進入靜脈的空氣,首先被帶到右心房,再進入右心室,病人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紫紺。如空氣氣量少,則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空氣氣量多可引起嚴重缺氧,導致立即死亡。

  寶寶輸液時的注意事項

  1、輸液過程中患兒不可到處走。更不可在室外走動或逗留,或將患兒抱回家,否則會受到汙染引起輸液反應,或發生其他意外時不能夠及 時治療。

  2,輸液的速度不可擅自調整。有些性急的家長為趕時間,擅自調整輸液的速度,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醫護人員根據患兒的病情調節輸 液的速度,如果輸液速度過快會對患兒的心肺加重負擔,引起心衰、肺水腫,或者區域性不適;但是也不可以過慢,不然會延誤治療,使藥效降低 。比如常用的藥物葡萄糖酸鈣,如果過快的輸液會發生心率改變,若滲出血管則強烈刺激面板,甚至造成面板壞死。

  3,輸液時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家長要仔細觀察穿刺部位及全身情況。比如穿刺部位面板顏色是否正常,區域性是否腫脹,輸液管有無反折 被壓等。全身情況要看有無面色蒼白或潮紅,有無寒戰,有無表情發呆、雙目凝視、呼吸急促或過緩,有無發熱等。如發現異常現象,家長要 及時向醫生、護士反映,以便給予相應處理。

  輸液的不可預見危害

  ①有致敏性的藥物,不經腸胃消化道的“檢驗”就直接通過血液進入人體,一旦過敏無法挽回;

  ②一些輸液器具中、藥品內含有制熱原性物質,會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寶寶併發高燒頭痛、胸悶哮喘,嚴重的會窒息;

  ③寶寶病患經常性選擇輸液,液體中無法去除的微顆粒會不斷的沉積在寶寶血管各處,有一定風險會引起寶寶肺水腫、靜脈炎等疾病。

  所以,原則上能用物理療法***如感冒發燒就不用急著用藥***,就不吃藥,能口服吃藥就不打吊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