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輸液的危害

  輸液也就是打吊瓶,在醫院裡到處可以看到輸液的病人,特別是在換季的時候,人們認為輸液治病會好的快些,但是輸液也有危害,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1.空氣栓塞

  原因在於,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線不緊有漏縫。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紺紫和缺氧,並可導致猝死。

  2.“惡性”藥物不良反應

  打點滴也比口服藥物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過敏反應。如果是口服,藥物中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無法被身體吸收,但是打點滴時這些雜質卻直接進入了血液,嚴重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近來媒體頻頻出現患者因為使用了中藥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還曾有媒體曝光某醫院在輸液瓶中發現黑色絮狀物。有醫生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終還是藥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靜脈滴注導致了這種不良反應的加劇,嚴重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刺五加註射液、茵梔黃注射液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讓人觸目驚心,揮之不去的痛。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當前有的村衛生所或醫院為了騙錢,“凡病皆吊瓶”的現象非常嚴重。哪怕是牙痛、傷風感冒等小病,也要掛“吊瓶”。專家調查發現,95%以上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為不必要的輸液。觸目驚心的濫用輸液,不合理用藥已給人類帶來重大災難。

  3.肉芽腫危害

  最近,英國一名25天的新生兒因腸炎死亡,治療後期曾輸液數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發現了肉芽腫,這是由於大量輸液帶來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幾十年來,輸液過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徑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徑在2-50微米之間,肉眼看不見,會移動,不能在體內代謝的有害微粒進入血管,導致了各種輸液汙染病。

  輸液環節的管理

  1、嚴格執行操作規範,儘量保護患者血管,若穿刺靜脈一次不成功更換針頭,防汙染、防微粒;根據病情需要及藥物在血液中維持的有效濃度、時間,合理安排輸液順序、輸液量、時間、速度及液體濃度。

  2、熟悉各種輸液的適應症、禁忌證及注意事項並告知患者,輸液過程加強巡視,防止輸液引起的併發症。有條件可應用網際網路監控輸液器,可以觀察輸液過程中每一滴藥液變化***輸液量、時間、輸液速度及輸液故障、輸液結束***,提醒人們隨時發現,及時處理。

  3、 輸液器、留置針的選擇:使用加密終端過濾輸液器;做好留置針的管理。減輕痛苦病人 ,使輸液更加安全。

  4、輸液環境的質量要求, 輸液室應按年齡、疾病的不同、病情的輕重分類分室,並有空氣淨化裝置,減少微生物、微粒物、氣態汙染物的汙染及交叉感染。

  5、減少非醫院環境內的輸液,完善法規,制定輸液標準,樹立合理、安全、正確的輸液新觀念 。

  輸液的分類

  1.電解質輸液 用以補充體內水分、電解質,糾正體內酸鹼平衡等。如氯化鈉注射液、複方氯化鈉注射液、乳酸鈉注射液等。

  2.營養輸液用於不能口服吸收營養的患者。營養輸液有糖類輸液、氨基酸輸液、脂肪乳輸液等。糖類輸液中最常用的為葡萄糖注射液。

  3.膠體輸液用於調節體內滲透壓。膠體輸液有多糖類、明膠類、高分子聚合物類等,如右旋糖酐、澱粉衍生物、明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不當的輸液的對策

  1、去正規的醫院或診所看正規的醫生,根據病情用藥而不是為了其它去輸液!

  2、醫護人員規範操作,避免汙染和減少微粒的產生,同時使用合乎要求的液體、輸液器、注射器,儘可能過濾掉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