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治療方法

  足跟痛這種症狀大部分都是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這是骨科的一種疾病,早日治療才是最重要的,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內服法:以活血補腎、通絡定痛為法。藥用熟地、雞血藤各30克,當歸、牛膝、地龍、丹蔘***後入***各15克,透骨草、威靈仙、木瓜各12克,皁角刺、穿山甲***先煎***、三七末***沖服***各9克。每天1劑,水煎3次,兌酒少許,分3次服。15天為1療程,直至區域性體徵及伴隨症狀消失。治療期間,應加強足部防寒保暖,減少活動,避免負重。婦女月經期及孕婦禁服本方。

  外塗法:以活血散淤、消腫止痛為主。將川烏、草烏各10克,姜活、當歸、沒藥、紅花、血竭、赤芍、細卒各20克研極細末浸泡2次。第一次加80%酒精500毫升浸3天,過濾,第二次加酒精750毫升浸4天,過濾;2次藥液合併,靜置1天后,再濾取藥液,貯瓶密封備用。每次取藥液直接塗於疼痛處,並反覆按摩足跟部半小時,每天3~5次。3周為1療程,至腫消痛止,行走自如。。

  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痛的常發人群是老年人,常由於足部根骨骨刺而出現足跟痛,但骨刺並不是引起疼痛的直接原因,而是骨刺鼓起後更容易使區域性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 也有部分患者由於長期站立行走,或進行爬山、遠遊等長時間的足部運動而導致足部肌腱、筋膜等部位拉傷或勞損,導致區域性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疼痛症狀。

  如足底跖腱膜炎、跟腱炎等病症。 另外還會因為人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等因素引起體質下降,各組織器官退行性改變,足力虛弱,韌帶鬆弛,導致足弓的降低, 因此,年老體衰是發生腳跟疼的根本原因。 最後,包括一部分風溼性的足跟痛患者,此類患者多是由於常年生活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身體過度受到潮溼的侵入而引起,常在陰雨天氣,以及過冷的天氣時容易復發。

  足跟痛的偏方

  偏方一:取杜仲、補骨脂、丹蔘、桂枝、川芎等中藥,傳統熬製而成,再用生薑擦拭面板,將膏藥貼在肌膚上。每付貼3天,十貼1療程。

  偏方二:吳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藥研細末,置患足鞋墊後跟處鋪平,上蓋兩層軟布,穿著行走,日換藥1次。也可吃些骨刺消痛液或骨仙片來治療的。

  偏方三:取蘇木、白附子、麻黃、當歸、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腳部,同時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藥液浸入肌膚。每次15分鐘,每日2次。

  偏方四:取較大的花崗石,煅燒後置於地,以童尿漬於上並立即將足跟部置於石上,任水汽蒸騰,切勿燙傷腳。無花崗石可用鐵塊代之。臨床常用芒硝飽和液與白酒調勻,取代童尿,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