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基礎知識_中醫經絡常識
經絡是執行氣血、聯絡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那麼你對經絡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經絡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經絡的分形
《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經脈則“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故鍼灸“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由此可見,經絡理論對指導中醫各科實踐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經絡是什麼,存在於人體何處?經絡有哪些作用,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這些問題既是中外科學家研究的重大課題,也是老百姓非常想了解的奧祕。至今,儘管有關經絡的研究已取得相當的成果,有了很大的進展,但無論是實驗研究,還是假說論證,就其總體來說,仍處於百家爭鳴的科學資料和理論學說的形成、積累階段。因此,有關經絡的科學結論還需要長期的、艱苦的探索與研究。
二千五百年前,中國誕生了第一部醫學鉅著——《黃帝內經》,在這部典籍中,一個重要的概念貫穿於全書,那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古人發現人體上有一些縱貫全身的路線,稱之為經脈;又發現這些大幹線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細小的分枝,古人稱這些分枝為絡脈,“脈”是這種結構的總括概念。
《黃帝內經》對經絡的認識是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得來的,記載這些臨床觀察的文獻,已在馬王堆帛書、張家山竹簡和綿陽木人經絡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漸找到。這些早期文獻主要描述了經脈系統,並涉及了三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一個是灸法,一個是砭術***即用石頭治病的一種醫術***,另一個就是導引術***一種古老的氣功***,而經脈是這三種醫術施用時藉助的途徑。
東漢的“方書之祖”,有著“救命活神仙”之稱的張仲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發展了經絡學說。他認為人所生的病是通過一條叫“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這樣的通路從體外向體內傳輸的,根據疾病所屬的經絡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療。比如最初的風寒感冒病在太陽經,要用麻黃湯來治。他的《傷寒論》也是中醫的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在這個環境汙染,充斥著抗生素、新增劑的時代,天然療法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其中經絡養生、經絡治病法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很多中醫大家對人體經絡的護生作用也是倍加推崇。雖然醫學技術很發達,但我們也不可能把醫生24小時都帶在身邊,身體不舒服了醫生也不能馬上就為你手到病除,況且這個時代,還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去趟醫院,一套檢查下來,幾百塊錢沒了,再開點藥,又進去幾百。所以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運用經絡、穴位來自我保健和預防疾病的方法,這樣也就等於有了個隨身攜帶的“保健醫生”,既方便又省時省錢。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製成了金屬針,稱為微針,並用微針對經脈進行治療。《黃帝內經》分為兩部書,其中之一叫做《靈樞經》,也稱為《針經》,就是專門論述用微針治療經絡的著作。《黃帝內經》對經絡作了系統的總結,在經脈之外,增加了絡脈、經別、經筋、皮部和奇經等新的概念,它們共同組成了經絡系統,成為古人心目中人體最重要的生理結構。《黃帝內經》還闡述了經絡的功能,即執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黃帝內經》對經絡系統及其功能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長期的臨床觀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結果和取類比象的描述。由於《黃帝內經》的概念體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給現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內涵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從文獻和實驗等多個方面揭示古典經絡概念的內涵,是中醫研究者的任務。
經絡的生理功能
中醫把經絡的生理功能稱為“經氣”。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溝通表理上下,聯絡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
1、溝通表理上下,聯絡臟腑器官:人體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成,它們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過經絡的聯絡作用,這些功能才能達到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從而使人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通過經絡才能輸布周身,以溫養濡潤各臟腑、組織和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3、感應傳導:經絡有感應刺激、傳導資訊的作用。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這個刺激就可沿著經脈傳入人體內有關臟腑,使其發生相應的生理或病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通過經絡反應於體表。針刺中的“得氣”就是經絡感應、傳導功能的具體體現。
4、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經絡能調節人體的機能活動,使之保持協調、平衡。當人體的某一臟器功能異常時,可運用針刺等治療方法來進一步激發經絡的調節功能,從而使功能異常的臟器恢復正常。
經絡的臨床應用
經絡學說在臨床上可以應用於解釋病理變化、協助疾病診斷,以及指導臨床治療三個方面。
1、解釋病理變化
經絡與疾病的發生、傳變有密切的關係。某一經絡功能異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襲,既病之後,外邪又可沿著經絡進一步內傳臟腑。經絡不僅是外邪由表入裡的傳變途徑,而且也是內臟之間、內臟與體表組織間病變相互影響的途徑。
2、協助疾病診斷
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臟腑絡屬,可以反映所屬臟腑的病證。因而在臨床上,就可以根據疾病所出現的症狀,結合經絡循行的部位及所聯絡的臟腑,作為臨床診斷的依據。如脅痛,多病在肝膽,脅部是肝經和膽經的循行之處。人們根據經絡循行通路,或經氣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現的疼痛、結節、條索狀等反應物,以及面板的形態、溫度、電阻改變等來診斷和治療疾病,如肺臟有病,中府穴可有壓痛。
3、指導臨床治療
經絡學說早已被廣泛用於指導臨床各科的治療,特別是鍼灸、按摩和中藥處方。如鍼灸中的“循經取穴法”,就是經絡學說的具體應用。如胃病,常循經遠取足三裡穴;脅痛則取太沖等穴。中藥治療亦是通過經絡這一渠道,使藥達病所,以發揮其治療作用。如麻黃入肺、膀胱經,故能發汗、平喘和利尿。金元四大家中的張潔古、李杲還根據經絡學說,創立了“引經報使藥”理論。如治頭痛,屬太陽經的用羌活;屬少陽經的用柴胡。
經絡的系統組成
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五絡脈等。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幹,“內藏於府藏***臟腑***,外絡於支節”***【靈樞·海論】***。
十二經別是十二經脈在胸腹及頭部的內行支脈。奇經八脈具有特殊分佈和一定的作用。十五絡脈是指人體十二經脈加上軀幹前的任脈、軀幹後的督脈各自別出的一絡和軀幹側的脾之大絡,共十五條。十二經脈按其循行順序分別成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十二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體,所以稱其為“正經”。
經絡基礎知識“的人還看了:
- 經絡基礎知識_中醫經絡常識
- 領導幹部承諾書範文
- 素描陰影繪畫技巧
- 邁克爾傑克遜太空步機械舞視訊教程
- 零基礎英語入門學習方法
- 跑步機上走路是否會傷腰
- 高爾夫外側下杆的糾正方法講解
- 關於秋天的勵志詩句大全_秋天的唯美詩句
- 寫給老婆感動的一封信滿分模板
- 堅持夢想而成功的名言名句
- 夢見婚宴上吃喜酒
- 小朋友寫給小朋友的信範文
- 去雲南玩的小學日記大全
- 獻給高三的勵志故事三篇
- 一塊地上插了一根棍子打一成語的答案
- 巖洞是怎麼形成的
- 怎麼和白羊座男談戀愛
- 西晉文學家石崇生平
- 高中生該如何正確的學好物理學科
- 一絲不苟的反義詞是哪些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