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的日常護理

  很各位準媽媽在等待臨產日期到來之前一定要注意早產的發生。早產兒如何護理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1、沐浴:2000克左右的早產兒,早幾天採用油澡***用消毒的植物油擦掉胎脂***,以後可用溫水浴,過多的操作、搬動易使之疲勞,增加心臟負擔和消耗熱能,還會引起吐奶甚至顱內出血,因此,動作應儘量輕柔。

  2、保暖:保暖是減少早產兒死亡的最重要措施,室溫應保持在26—28℃,溼度維持在55%—65%,夏季可經常用溼拖把拖地,冬季在室內燒一壺啟蓋的沸水,充分的溼度可避免呼吸道粘膜的乾燥。體溫維持穩定在36—37℃之間為正常,觸控手腳指***趾***端暖和,面色紅潤,呼吸均勻,吃飽了能安靜入睡為正常狀態。過度保暖可發生高熱甚至燙傷,熱水袋的水溫50—60℃,不能用沸水加入,也不能讓熱水袋直接貼挨寶寶的肢體,要隔被放置。

  3、居室衛生:由於室內溫度較高,溼度較大,細菌容易繁殖,因此,要求居室衛生清潔,空氣新鮮,每日通風兩次,每次15—20分鐘。

  4、預防感染: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更差,應儘量減少探視,對患呼吸道感染、發燒、腹瀉、面板感染等疾病親屬的探訪,要婉言謝絕,不讓其進入早產兒的居室,以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定時通風,保持室內清潔衛生。

  5、測體重:每週可測體重1—2次,如體重不增,應請保健醫生協助查詢原因。

  6、餵養:保證母乳餵養或選擇最接近母乳,易消化吸收的羊奶粉。如發現寶寶有頻頻嗆奶,氣促,面色難看或脣周發青甚至拒奶,就要警惕寶寶可能生病了。早產兒吸吮能力較足月兒差,宜少量多餐,在吸吮過程中,會有幾次含乳頭休息的正常現象。

  早產兒的護理措施

  1、早產兒室:條件應與足月兒分開,除足月兒室條件外,還應配備嬰兒培養箱、遠紅外保暖床、微量輸液泵、吸引器和復甦囊等裝置。工作人員相對固定,為加強早產兒的護理管理,最好開展系統化整體護理。

  2、維持體溫穩定:早產兒體溫中樞發育不完善,體溫升降不定,多為體溫低下。因此早產兒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4—26℃,晨間護理時提高到27—28℃,相對溼度55%—65%。

  3、合理餵養:早產兒各種消化酶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差,但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物質多。因此早產兒最好母乳餵養,無法母乳餵養者以早產兒配方乳為宜。餵乳量根據早產兒耐受力而定,以不發生胃儲留及嘔吐為原則。

  4、預防感染:早產兒抵抗力比足月兒更低,消毒隔離要求更高。更應加強口腔、面板及臍部的護理,發現微小病灶都應及時處理。經常更換體位,以防發生肺炎。制定嚴密的消毒隔離制度,嚴禁非專室人員入內,嚴格控制參觀和示教人數,超常人流量後應及時進行空氣及有關用品消毒,確保空氣及儀器物品潔淨,防止交叉感染。

  5、維持有效呼吸:早產兒易發生缺氧和呼吸暫停。有缺氧症狀者給予氧氣吸入,吸入氧濃度及時間根據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續吸氧最好不超過3天,或在血氣監測下指導用氧。

  6、密切觀察病情:由於早產兒各系統器官發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感與嫻熟的業務技能,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早產兒的護理

  1、注意保暖: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0~25℃,被窩的溫度應保持在30~32℃,房間要經常開窗通空氣。換尿布時動作要快,不要涼著孩子。體重低於2.5千克時,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若體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

  2、精心餵養:早產兒體重增長快,營養供給要及時,最好是母乳餵養。住院時,媽媽擠出奶來由護士喂,回家後就可以直接餵奶了。吃奶量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確定,一般說來,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餵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3、防止感染:除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外,最好不要讓其他人走進早產兒的房間,更不要把孩子抱給外來的親戚鄰居看。專門照看孩子的人,在給孩子餵奶或做其他事情時,要換上乾淨清潔的衣服,洗淨雙手。

  4、保持安靜:早產兒的居室要保持安靜、清潔,進入早產兒的房間動作要輕柔,換尿布、餵奶也要非常輕柔、敏捷地進行,不能大聲喧譁,或弄出其他刺耳的響聲,以免驚嚇嬰兒。